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韡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重力波
  • 5篇OH
  • 4篇大气重力波
  • 3篇全天
  • 3篇潮汐
  • 2篇低热层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地区
  • 2篇上空
  • 2篇台站
  • 2篇统计特征
  • 2篇卫星
  • 2篇MF
  • 2篇潮汐波
  • 2篇大气动力学
  • 1篇电离层
  • 1篇中层顶
  • 1篇中高层大气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探空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电波传播...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作者

  • 15篇袁韡
  • 15篇徐寄遥
  • 6篇姜国英
  • 6篇高红
  • 5篇刘晓
  • 4篇马瑞平
  • 4篇王翠梅
  • 2篇陈光明
  • 2篇刘伟军
  • 1篇吴永富
  • 1篇陈洪滨
  • 1篇陈金松
  • 1篇燕春晓
  • 1篇卞建春
  • 1篇陈孙征

传媒

  • 5篇空间科学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2014年子...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中国东港台站的OH气辉成像观测数据对重力波波源的事件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东港(40°N,124°E)台站于2013年9月15—16日的OH气辉成像观测数据报告了两个重力波事件(1和2).同时,结合北京十三陵(40.3°N,116.2°E)台站的多普勒流星雷达风场数据和位于39.4°N,130.6°E位置处的SABER/TIMED卫星的温度参数分析发现,观测的两个重力波事件于2013年9月15—16日02∶00—03∶00LT时间段,和70~110km高度是自由传播的.利用反射线追踪方法分析表明,重力波事件1和事件2分别产生于(39.3°N,117.2°E)和(47.1°N,121.3°E).且事件1的波源位置与对流活动和大气向上向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性吻合较好.然而,通过ECMWF再分析资料和MTSAT卫星观测数据分析表明,事件2可能由对流活动或大气向上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稳定性导致.利用MERRA自地面到约70km高度的风场数据分析表明,观测的重力波事件1和事件2的水平相速度分别是83.5m·s-1(事件1)和80.1m·s-1(事件2),均大于低层-中层大气风速-10~45m·s-1.因此,观测的两个重力波事件是可能从低层大气传播到中层-低热层大气的.
王翠梅李钦增徐寄遥徐寄遥袁韡
关键词:大气重力波
第一代中层-低热层大气动力学经验模式的建立和研究
徐寄遥姜国英袁韡高红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该课题来源于2008年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806024)《空间天气定量化预报技术及其集成》。背景:为提升平流层-中间层-低热层大气环境的预报水平和能力,实现以自主...
关键词:
关键词:大气动力学
中高层大气潮汐波传播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徐寄遥袁韡姜国英高红刘晓
1.课题来源与背景:来源于973基础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基金课题《气辉辐射对大气潮汐波的响应研究》。课题涉及从平流层到低热层大气的动力学和大尺度波动过程。利用国际上对该区域大气地卫星探测和地基探测数据,分析...
关键词:
关键词:大气动力学潮汐波
低热层与电离层耦合在气辉和钠层对重力波响应中的作用研究
徐寄遥高红刘晓姜国英袁韡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来源于基金委面上项目。中间层、低热层和低电离层(MLTI)是大气动力学、中性大气光化学、电离成分光化学、大气的气辉辐射以及电动力学等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区域,是从中性大气向电离层的过...
关键词:
关键词:计算方法
基于OH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观测的中国低纬地区的重力波传播统计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位于海南富克(19.5°N,109.1°E)和广西桂平(23.4°N,110.1°E)两个台站两年多的OH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观测数据,对中国低纬地区的重力波传播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富克和桂平的气辉成像观测中,分别提取了65和86个重力波事件.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水平波长,观测周期和水平相速度分别集中分布在10~35km,4~14min和20~90m·s-1范围.重力波传播方向,在夏季表现出很强的东北方向传播.然而,在冬季主要沿东南和西南方向传播.同时,结合流星雷达风场观测和TIMED/SABER卫星的温度数据,也发现在中层一低热层中传播的大多数重力波表现为耗散传播.且低层一中层大气中背景风场的滤波作用和多普勒频移可能对纬向方向传播的重力波产生的各向异性起到重要的调制作用.然而,经向方向传播的重力波产生的各向异性可能同时被低层大气中波源的非均匀分布以及潮汐变化所影响.
王翠梅李钦增徐寄遥袁韡刘伟军孙龙昌陈金松燕春晓
关键词:大气重力波统计特征
利用OH夜气辉反演原子氧数密度时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借助OH夜气辉辐射的光化学模式,由OH夜气辉辐射反演中间层-低热层区域的原子氧数密度时,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反演得到的原子氧数密度具有不确定性.以在sudden death猝灭模式下通过OH_((8-3))振动带体辐射率反演原子氧数密度为例,分别研究了大气参数和OH气辉辐射率的不确定度引起的反演不确定度、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不确定度引起的反演不确定度,以及所有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共同引起的反演不确定度,找出其不确定度对反演结果影响最大的参数.结果表明,三种反演不确定度均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和体辐射率的不确定度对第一种反演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反应速率常数b_((8))和A_((8-3))的不确定度对第二种反演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
高红徐寄遥陈光明袁韡Schulte WMikhalev A VMedvedeva I V
利用COSMIC数据分析全球对流层顶温度和高度的变化特性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COSMIC卫星无线电掩星观测的温度数据分析了全球范围的对流层顶参量的变化特性. COSMIC多颗卫星连续观测的温度数据有很好的全球覆盖和很好的垂直分辨率,是分析全球范围对流层顶变化的重要探测数据.经过数据筛选,得到日平均温度的全年分布数据.采用大气温度递减率判据得到对流层顶温度和对流层顶高度的全球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的对流层顶温度和对流层顶高度分布的基本结果与利用无线电探空资料和欧洲气象局再分析数据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流层顶温度和对流层顶高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赤道附近和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与高纬地区的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出现反相;对流层顶温度和高度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
袁韡徐寄遥马瑞平
MF雷达观测的潮汐变化特征及与GSWM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安装于Andoya Rocket Range(69.14°N,16.02°E)的3MHz、窄波束中频雷达2006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之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潮汐的变化特点并与GSWM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78~94km潮汐的纬向和经向分量随着高度的增加都经历了由弱到强然后减弱的过程.这说明潮汐在上传过程中很可能与其他波动相互作用而发生不稳定,在不稳定区域上方又生成新的潮汐波继续稳定地向上传播,或者有重力波等其他波动在此区域沉积动量导致潮汐振幅增大.潮汐振幅除了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它随着时间演化也表现出显著的短期变化特点,逐日变化强度有时可达到3倍左右.结合近来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重力波的不稳定和破碎也可能是造成这种瞬态变化的原因之一.与GSWM-00模式的比较说明,GSWM-00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周日潮汐的振幅和相位,而对半日潮汐的预测结果并不理想.
刘晓徐寄遥袁韡姜国英马瑞平
关键词:中频雷达大气潮汐
电离层N_mF_2的准27天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1969—1980年期间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11个台站的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采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析了白天N_mF_2的准27天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活动指数F_(10.7)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年里,太阳活动指数F_(10.7)和N_mF_2的短周期(2~70天)频谱中,27天周期附近都出现明显的极大值;在27天波段,F_(10.7)和N_mF_2的标准偏差有逐年变化特征,F_(10.7)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0.9%,N_mF_2的标准偏差随地磁纬度变化,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标准偏差越大,11个站的平均标准偏差为8.2%;在27天波段,N_mF_2与F_(10.7)存在显著的相关,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相关的概率在90%以上;N_mF_2相对于F_(10.7)的准27天变化平均滞后2天左右;从总体上看,太阳EUV辐射的准27天变化是造成N_mF_2准27天变化的主要原因。
马瑞平徐寄遥袁韡姜国英刘晓
北京上空高分辨率气球探空观测的温度垂直波数谱被引量:4
2007年
使用分辨率为10 m的温度剖面检查2.90~8.01 km和14.65~19.76 km高度范围内归一化温度扰动谱的谱特性,并且将它们与模式谱比较.结果表明,在波数9.8×10^(-4)~2.5×10^(-2)-m^(-1)范围内,对流层的垂直波-数谱有约1.9的平均谱斜率;低平流层的垂直波数谱有约-2.2的平均谱斜率.这两个平均谱斜率大大偏离了目前饱和谱模式和普适大气谱模式表示的-3.0和-2.4谱斜率,并且认为是目前气球测量中曾经观测到的最平谱斜率.在波数9.8×10^(-4)~2.5×10^(-2)m^(-1)范围内,对流层和低平流层的平均谱振幅比饱和谱模式的谱振幅分别大24倍和5倍,这也与饱和谱模式以及目前文献中的观测结果有很大不同.这些较大平均谱振幅与最平的平均谱斜率一道共同表明,观测的温度谱并不遵循目前的饱和谱模式和普适大气谱模式.
吴永富徐寄遥袁韡陈洪滨卞建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