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裘志诚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动静脉内瘘吻...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抑菌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肾缺血
  • 1篇肾缺血再灌注
  • 1篇肾缺血再灌注...
  • 1篇肾脏
  • 1篇手术
  • 1篇内瘘
  • 1篇琼脂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3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裘志诚
  • 3篇杨垒
  • 3篇蒲涛
  • 2篇张子阳
  • 2篇王娟
  • 2篇陆清竹
  • 2篇王艳
  • 1篇张敏
  • 1篇况丽
  • 1篇况莉
  • 1篇唐俊
  • 1篇梁国标
  • 1篇陆星竹
  • 1篇陈忠平
  • 1篇曹睿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压氧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大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18)、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8)和肾缺血再灌注+HBO治疗组(HBO治疗组,n=18)。后3组又按再灌注后1h、3h和5h各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大鼠6只。各组先切除右肾,取左肾研究。正常对照组切除右肾后立即切取左肾备用。假手术组不阻断左肾动脉,肾IR组和HBO治疗组则采用钳夹肾动脉法建立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BO治疗组:在肾缺血再灌注后0h、2h和4h时分别将大鼠置于动物实验用高压氧舱内治疗1h之后,治疗压力为2(Atmosphere absolute,ATA)(0.1MPa),舱内氧浓度在98%以上。各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h、3h和5h时检测血中SCr、BUN、MDA和TNF-α的含量,并取左肾组织用于石蜡切片和HE染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行Am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电镜检查。结果:(1)在IR组,血中检测指标量显著高于同时点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在HBO治疗组,各指标在术后不同时点的含量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2)FCM结果显示,HBO治疗组细胞凋亡也显著低于同期IR组(P<0.05)。(3)肾组织中细胞凋亡与血中BUN、SCr、MDA和TNF-α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4)肾组织病理和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在HBO治疗组的损伤也明显轻于其他组。结论:(1)肾缺血再灌注后,血中氧自由基和促炎症因子的大量产生可促进肾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加重肾损伤。(2)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大量细胞凋亡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3)HBO抑制氧自由基和促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组织细胞凋亡是HBO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肾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4)早期HBO治疗对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保护肾功能更为有利。
杨垒蒲涛裘志诚陆清竹唐俊况丽梁国标陈忠平曹睿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高压氧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
克淋通方抑菌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克淋通方的抑菌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混合培养法观察克淋通方对各种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在大鼠足趾部皮下注射1%琼脂0.05 ml/只致其肿胀以计算肿胀率,观察克淋通方的抗炎作用。结果克淋通胶囊各个剂量组对各种细菌均有抑制效应;对各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淋菌0.0125 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00135 g/ml、肺炎双球菌0.025 g/ml、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伤寒沙门菌0.05 g/ml、致病大肠埃希菌、弗氏志贺菌及铜绿假单胞菌<0.1 g/ml;克淋通胶囊对琼脂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较为明显(P<0.01)。结论克淋通方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
杨垒张子阳蒲涛裘志诚王娟王艳陆清竹况莉陈燚
关键词:抗炎琼脂
改良式动静脉内瘘吻合术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吻合法行动静脉内瘘术中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改良式吻合法病例,并与同期21例常规端侧吻合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36例改良式吻合法均一次性吻合成功,平均血管吻合时间(15±3)min,随访2年,2年通畅率为97.2%,未出现明显并发症;21例常规端侧吻合病例一次吻合成功率为95.2%,平均血管吻合时间(38±2)min,2年通畅率为85.7%,内瘘闭塞3例。结论改良式吻合法是一种理想的内瘘吻合技术,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合临床应用并推广。
杨垒蒲涛裘志诚张子阳陆星竹王艳王娟张敏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