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皮瓣
  • 3篇岛状
  • 3篇岛状皮瓣
  • 3篇血管皮瓣
  • 3篇营养血管
  • 3篇营养血管皮瓣
  • 3篇皮神经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血管
  • 2篇神经营养血管...
  • 2篇腓肠
  • 2篇腓肠神经
  • 2篇骨折
  • 2篇肠神经
  • 1篇岛状皮瓣修复
  • 1篇血管蒂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营养血管蒂
  • 1篇上肢
  • 1篇疏松性

机构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武汉轻工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覃松
  • 3篇奚翠萍
  • 3篇余国荣
  • 3篇喻忠斌
  • 2篇车彪
  • 2篇王凯
  • 2篇夏晓枫
  • 1篇陈振光
  • 1篇陈秀清
  • 1篇陈秀清
  • 1篇刘骏
  • 1篇刘骏

传媒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带薄层肌肉岛状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感染缺损创面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带薄层肌肉岛状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感染缺损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1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并骨外露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为9~16 cm^2。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72个月。12例转移肌皮瓣均一期存活,伤口愈合时间14~21 d。1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行网状打孔并以肝素钠溶液冲洗网孔1周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3周后愈合;所有感染均治愈。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并骨外露疗效理想。
覃松喻忠斌夏晓枫车彪刘骏王凯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骨外露慢性骨髓炎
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股后皮神经由臀大肌下缘中点入股后沿中线下降 ,其主要营养血管上段系臀下动脉的股后皮神经伴行动脉 ,起点外径 0 .7± 0 .2mm ,下段系动脉的升皮支 ,起点外径 0 .7± 0 .2mm ,营养血管沿途发出众多皮支与股后部其他血管的皮支形成网状吻合 ,营养股后部皮肤。结论
余国荣陈秀清覃松奚翠萍
关键词: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学
3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与骨水泥分布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单、双侧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和骨水泥分布。方法将90例OVCF患者随机分成PCVP组、单侧PVP组和双侧PVP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手术数据、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理想分布椎体比例以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1个月随访。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PCVP组和单侧PVP组均少(短)于双侧PVP组(P<0.05),Cobb角恢复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理想分布椎体比例PCVP组和双侧PVP组高于单侧PVP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3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术式治疗OVCF均有效;PCVP组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时间优于双侧PVP组,骨水泥分布均衡性优于单侧PVP组,说明PCVP治疗OVCF能够有效减少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时间,优化骨水泥分布,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何精选覃松邹凯喻忠斌娄文杰夏晓枫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6
2001年
目的 :为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上肢所有皮神经都有来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 ,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众多皮支与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 :以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余国荣奚翠萍覃松陈秀清
关键词:上肢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92
2000年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覃松余国荣陈振光陈秀清奚翠萍
关键词:皮神经腓肠神经岛状皮瓣
阻挡钉技术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被引量:5
2018年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2~72岁。左侧6例,右侧10例。AO/OTA分型:A1型8例,A2型6例,C1型2例。开放骨折6例(均为GustiloⅠ型);闭合骨折10例。开放骨折患者在伤后6 h内手术,闭合骨折患者待局部肿胀消退、皮肤出现褶皱后10 d内进行手术。1.2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均行闭合手法复位。如有腓骨骨折,先用钢板固定腓骨,维持小腿长度,再行胫骨手术。术前对X线片进行评估,初步估算阻挡钉的位置。术中按常规方法插入髓内钉,如骨折复位对线不满意,经皮置入3.0~3.5 mm斯氏针沿对抗骨折成角及逆偏移的方向钻入(一般在成角畸形凹侧置入阻挡钉)至接触到髓内钉为止,拔出髓内钉后斯氏针打穿对侧骨皮质。
覃松喻忠斌邹凯王凯车彪刘骏何精选娄文杰
关键词:胫骨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