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烈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双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人肠道乳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正常人肠道的乳杆菌对常用10种抗生素的耐受情况,为临床选药提供有效的依据,为耐药机制和耐药性传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 IC)测定43株正常人肠道乳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受性。结果:受试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最强(100%),其次是对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受性(99.7%);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和头孢唑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对利福平较敏感,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非常敏感(100%);所有菌株均耐受2类及以上的抗生素。结论:在试验所用抗生素中,正常人肠道乳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最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利福平较敏感,受试乳杆菌对同类抗生素的耐受差异小。
- 许烈英余倩陈欣
- 关键词:乳杆菌抗生素耐受性
- 自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调查自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30—2003程序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2005-2007年于253份食品中共检出Ⅲ21株;总污染率为813%(21/253)。样品中生畜肉、生禽内、熟肉及海水产品的污染率分别为18.3%(15/82)、3.4%(2/59)、4.4%(3/68)、2.3%(1/44)。对15株LM进行了1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其中对庆大霉索、链霉素、左氟沙星、先锋V、四环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全部敏感;对多粘菌素B、氯霉素等部分耐药。[结论]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分离LM,是一种理想途径,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进行食品中LM污染卫生学调查,掌握该菌在主要食品中的污染分布特点及敏感药物,为预防与治疗因LM引发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王红张正东陈燕梅何晓冬林玲崔敏利许烈英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药敏试验
- 2010年自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指标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自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污染状况,为保障本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T-2006)分别对自贡市市县级和乡镇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余氯测定。结果 2010年全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50.00%、74.31%,其中市县级水厂的合格率为75.00%和100.00%,乡镇水厂的合格率为35.94%和62.50%;枯水期的合格率为63.89%和77.78%,丰水期的合格率为36.11%和70.83%。市县级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细菌指标合格率高于乡镇水厂,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菌落总数与水源水菌落总数呈正相关;菌落总数与余氯呈负相关。结论自贡市应重点加强乡镇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和监管,尤其是丰水期;在消毒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自贡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 许烈英崔敏莉李谦
-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
- 2005~2007年自贡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了解自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2003检测程序对4类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EC)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场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于2005~2007年253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为13.0%(33/253)。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21株,检出率为8.3%(21/253);沙门菌检出5株,检出率2.0%(5/25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4株,检出率为9.1%(4/44);空肠弯曲菌检出2株,检出率7.4%(2/27);STEC O157:H7检出1株,检出率0.4%(1/253)。生畜肉、生禽肉、海水产品、熟肉制品的污染率分别为20.7%(17/82),10.2%(6/59),15.9%(7/44),4.4%(3/68)。样品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自贡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产品和海水产品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及STEC O157:H7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 王红林玲崔敏莉陈燕梅许烈英何晓冬张正东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菌
- 2007-2012年自贡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2年按《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自贡市9类1 130份食品样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EHEC O157:H7等9种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 2007-2012年各年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13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86株,总检出率7.61%。其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14.07%),其余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12.71%)、创伤弧菌(5.56%)、阪崎肠杆菌(2.90%)、单增李斯特菌(2.55%)、沙门菌(1.76%)、金黄色葡萄球菌(1.23%)和EHECO157:H7(0.15%),未检出志贺菌;生肉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19.53%),其余依次为水产品(19.44%)、速冻和熟制米面制品(14.17%)、婴幼儿食品(11.59%)、熟肉制品(4.23%)、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2.86%)、蛋制品(2.00%)和焙烤食品(1.82%),即食果蔬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自贡市不同食品种类除即食果蔬外,均存在不同程度致病菌污染,尤以水产品和生肉最为严重,卫生执法部门应加强管理以有效预防食源性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 刘天洁许烈英崔敏王红陈燕梅何晓冬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
- 2008年
- 目的建立食品中沙门菌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inv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氯化镁孔雀绿选择性增菌0到8h后,煮沸法提取DNA,用PCR扩增电泳。结果PCR法能特异性检测出食品中的沙门菌,扩增片段为389bp,增菌前的检出限为103CFU/g,增菌后为2CFU/25g。结论应用PCR检测沙门菌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
- 许烈英陈燕梅何晓冬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沙门菌食品
- 一起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28:H45引起的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对可疑腹泻暴发住院新生儿患者粪便、医护人员肛拭子、婴儿奶粉和医院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及PFGE和MLST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从12名住院新生儿腹泻患者黄色水样便和1份新生儿ICU病房配奶间的环境标本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O128∶H45和1株大肠杆菌O55,13株大肠杆菌O128∶H45耐热肠毒素基因st均为阳性、具有高度相似性的PFGE带型、MLST的型别均为ST2332型且具有相似的耐药谱。结论首次报道了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O128∶H45引起的一起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
- 王红赵爱兰白向宁张正东许烈英崔敏莉刘祥纪律叶长芸熊衍文李群
- 关键词: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FGEMLST
- 2007年自贡市食源性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2007年自贡市食源性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致食源性沙门菌的主要菌型分布及该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防治因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按GB/T4789.4-2003和WS/T13-1996《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阳性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结果食品及食源性腹泻样本经生化、血清学鉴定分属2个群4个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8株,德尔卑沙门菌5株,肠炎沙门菌4株,斯坦利沙门菌1株。18株菌对氨曲南、复达欣、头孢吡肟、头孢西丁100.00%敏感。结论自贡地区食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及肠炎沙门菌。治疗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宜首选安曲南、复达欣、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先锋噻肟等抗生素。
- 崔敏莉林玲陈燕梅王红张正东许烈英何晓冬
- 关键词:沙门菌属食品微生物学细菌分型技术
- 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耐药性及质粒图谱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研究质粒在乳酸杆菌中的存在频率,分析细菌质粒与耐药谱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细菌的质粒图谱,进行质粒消除实验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最强,其次是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和头孢唑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红霉素和罗红霉素较敏感。所有试验菌株均存在多重耐药情况,且有随宿主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93%的菌株含有质粒。经连续传代,4株菌的质粒丢失,致使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性增加,与其消除质粒后的药敏结果一致。结论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较严重,且和年龄有一定相关。大多数菌株都含有质粒,其中5.8kb大小的质粒可能与乳酸杆菌对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受性相关。
- 陈欣许烈英陈娜庞轶景露李媛秋余倩
- 关键词:质粒耐药性乳酸杆菌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