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长琼

作品数:29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清
  • 5篇疾病
  • 4篇阻塞性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药物
  • 3篇手术
  • 3篇通气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3篇肺部
  • 3篇肺疾病
  • 3篇肺炎
  • 2篇休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机构

  • 20篇深圳市第二人...
  • 4篇深圳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红十字...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29篇许长琼
  • 7篇刘德红
  • 6篇王伟
  • 5篇李卓成
  • 5篇韩艳萍
  • 3篇孟新科
  • 3篇张代惠
  • 3篇罗蓉
  • 2篇倪小毅
  • 2篇冯晓玲
  • 2篇田洁
  • 2篇钱文瑾
  • 2篇陈伟峰
  • 2篇陈炳英
  • 2篇王怀宁
  • 2篇王伟
  • 2篇杨径
  • 1篇高霞
  • 1篇魏刚
  • 1篇吴华雄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以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16例患者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作为VAP感染组,未感染者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别得出VAP的危险因素。结果VAP发生率为36.21%;慢性肺疾病、糖尿病、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使用胃酸抑制剂、鼻饲、仰卧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结论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有效的措施。
许长琼
关键词: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医院感染肺炎
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大鼠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分析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采取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法验证;采用腺病毒包装VEGF165基因,按照不同比例转染内皮祖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自带绿色荧光蛋白验证转染效率;以未转染及转染空载体为对照;采用MTT法验证转染VEGF165基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结果分离诱导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分化良好,FITC-UEA-I及Dil-Ac-LDL均呈阳性;按照细胞病毒比1:50转染内皮祖细胞的转染效率最高,且细胞状态不受影响;转染VEGF165基因的内皮祖细胞能分泌大量的VEGF,提高培养上清液中的总VEGF水平,其增殖能力也明显强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结论通过腺病毒载体转染VEGF165基因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分泌VEGF,提高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王伟刘德红李卓成罗蓉许长琼杨自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腺病毒转染内皮祖细胞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INF) α ,白细胞介素 (IL) 6 ,IL 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 5 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组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组 ,另设 5 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动态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INF α ,IL 6 ,IL 8含量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感染性休克组及MODS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NF α ,IL 6 ,IL 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 P <0 .0 1) ,MODS组高于感染性休克组 (P <0 .0 1) ,且病死病例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P <0 .0 5 )。IL 6与IL 8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INF α ,IL 6 ,IL 8参与了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对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轻重 ,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许长琼杨径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β_2-微球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0年
许长琼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血清诊断
慢阻肺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已占到了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到2020年将上升到第三位。而COPD继发真菌感染不仅给COPD治疗带来了新的困难,而且影响疾病...
许长琼韩艳萍
文献传递
CD14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并研究CD14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的T等位基因频率(78.4%)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频率(21.6%),且-159TT基因型患者病死率(84.6%)明显高于-159CT(15.4%)及-159CC患者(0)(P〈0.05)。结论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的易感性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许长琼王伟王怀宁刘德红冯晓玲
关键词:抗原CD14多态现象疾病易感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碱中毒75例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毒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5例COPD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动脉血气PaO2 、PaCO2 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下患者氨茶碱中毒的发生率。同时总结COPD患者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结果 不同病程 ,不同动脉血气PaO2 和PaCO2 ,有、无合并症的者氨茶碱中毒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 :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结论 COPD患者并发肺心病、冠心病、肝功能不全、PaO2<6 0mmHg时 ,使用氨茶碱治疗易发生中毒反应 。
苏顺庭孟新科吴华雄许长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碱中毒老年人
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外科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神经内、外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以2004年1月~2006年12月神经内、外科收治的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为对象,对98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27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中,98例发生了VAP,172例未发生VAP,VAP发生率为36.30%。共分离出124株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69株(55.65%),其次为真菌30株(24.19%)、G^+球菌25株(20.16%),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长、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生素、严重的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等。结论:充分认识VAP的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廖映玲李小珍张代惠韩艳萍许长琼
关键词:通气机肺炎细菌感染真菌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8例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40例非老年人对比。结果老年组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非老年组以意外伤害及中毒多见;老年组复苏前室颤发生率、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大于非老年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而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低,早期气管插管、及时电除颤对抢救至关重要。
许长琼周炯峰魏刚刘德红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老年人
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肝苏颗粒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对照组仅用多烯磷脂酰胆硷口服,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9%、对照组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许长琼倪小毅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苏颗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