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兆贵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盐城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教书育人:我一辈子的事业
- 2010年
- 从一个初出大学门的青年.到年过半百的今天;从一个普通教师,到被推上领导岗位,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我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培养令我仰视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福。作为班主任。我不放弃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放弃学习;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让他们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立德、立志。作为化学教师。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化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 谢兆贵
- 关键词:教书育人化学教师普通教师领导岗位热爱生活
- 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分析
- 2018年
-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并尤其关注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反思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以反思提升课前预学质量在课前预学环节,学生都会对基础性知识进行理解和探究,并尝试进行一定的练习。但是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如果只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掌握。
- 谢兆贵
-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课堂学习
- 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2007年
-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新,认真实践,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效果。
- 谢兆贵
- 关键词:化学教学
- 化学概念的多重表征及教学建构——基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从心理表征的角度看,“化学概念的理解”就是学习者对化学概念形成了恰当的心理表征。通过调查高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表征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存在多重外部表征,但并非关于概念的真正理解。本文运用DeFT(Design,Functions,Task)概念框架建构教学,设计多重媒体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 谢兆贵
- 关键词:化学概念氧化还原反应
- 在化学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 2007年
- 素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以学生情感活动为主体,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谢兆贵
-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 基于知识、知识间联系、思想与方法三个层面的教材分析——以苏教版必修1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为例
- 2015年
- 从知识、知识间联系、思想与方法三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分析,—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理解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另—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学科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最终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
- 陈宏兆谢兆贵
- 关键词:知识教材分析课堂教学
- 中美化学教材“物质的量”内容编排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物质的量”作为连接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和工具价值。因此,在我国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都将其安排在起始章中。而对于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尽管“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 谢兆贵
- 关键词:化学教材排比教材体系高中化学
- 化学学科“知识”、“思想”和“方法”三线合一的教学设计被引量:10
- 2013年
- 化学学科教学的深层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思想和方法“三线合一”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基础的分析,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科思想发展线索以及方法线索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情境素材,设计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参与中主动构建知识、形成学科思想和方法。
- 杨玉琴谢兆贵
- 关键词:化学知识化学思想化学方法教学设计卤族元素
- 坚定信仰 奋发有为
- 2014年
- 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的重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主要是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而言的。但实际上,这个思路同样适合我们教师,即我们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有坚定的人生信仰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的政府去面对,也确实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 谢兆贵
- 关键词:教育工作教育发展教育对象
- 基于理解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以“物质的量”(第一课时)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学生今后发展的资源。文章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让学生在与原有知识经验不断地相互联系中,生成和发展概念,最终形成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从而达成对概念实质性的理解。
- 谢兆贵
- 关键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