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增如
- 作品数:83 被引量:4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子午沙鼠骨组织细粒棘球蚴病放射治疗后转归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子午沙鼠骨组织细粒棘球蚴病放射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建立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240只,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40Gy/5次组、50Gy/5次组,每组8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沙鼠未进行干预处理,40Gy/5次和50Gy/5次组采用6WV—X线定位照射治疗,5次连续放射,间隔2天后再重复放射5次。放疗结束后3、6个月时,观察子午沙鼠死亡和病变部位破溃、感染情况;每组选取存活沙鼠15只处死,观察计算囊液内头节死亡数并检测蛋白质、钙离子浓度,测量病变部位最大直径和细粒棘球蚴囊湿重;显微镜下观察病变部位骨骼破坏、重建情况。结果放疗结束后3、6个月时,随着放射剂量升高,沙鼠死亡数量明显减少(χ2=10.4、17.4,P均〈0.05);沙鼠病变部位破溃、感染情况明显降低(χ2=6.0、10.1,JP均〈0.05);囊液内头节死亡例数明显升高[3个月:(22.4±3.1)、(95.0±5.2)、(136.0±5.4)个;6个月:(23.2±2.2)、(98.2±4.6)、(169.3±7.0)个;F=2252.5、3220.3,P均〈0.05];囊液蛋白质含量、钙离子浓度明显改变[3个月:(1.059±0.056)、(0.733±0.051)、(0.571±0.043)g/L和(2.802-I-0.157)、(3.056±0.060)、(3.546±0.135)mmol/L;6个月:(1.088士0.043)、(0.753±0.034)、(0.340±0.032)g/L和(2.804±0.019)、(3.068±0.052)、(3.886±0.046)mmol/L;F:366.0、138.9和1550.5、2727.3,P均〈0.05];病变部位最大直径明显减小[3个月:(2.38±0.14)、(1.69±0.05)、(1.40±0.09)cm;6个月:(2.65±0.05)、(1.69±0.03)、(1.03±0.06)cm;F=372.5、3846.1,P均〈0.05];细粒棘球蚴囊湿重明显减小[3个月:(3.47±0.11)、(2.54±0.12)、(1.46±0.07)g�
- 吴军陈亮罗雪峰尹识渊唐亚辉谢增如
-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细粒棘球绦虫
- 四肢骨折内固定时自体骨屑回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钻孔时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回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40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93例,女47例;年龄11.75岁,平均44.1岁。骨折类型:简单横形、短斜形、缺损较少的蝶形四肢骨干骨折或简单关节面骨折。根据骨屑是否回植分为回植组(术中收集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重新回植入骨折吻合端)和未回植组(直接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每组70例。术后随访通过骨折部位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骨屑回植组患者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0.3)个月]明显短于骨屑未回植组[(2.3±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骨屑未回植组患者骨折端愈合率[55.2%(37/70)]明显低于骨屑回植组[100%(7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时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回植能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陈亮罗雪峰易成朋谢增如
- 关键词:四肢
- 艾滋病患者的知情权与隐私权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新疆地区是我国艾滋病的一个高发区 ,艾滋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是吸毒人群 ,他们的知情权与隐私权成为社会公众的问题 ,文章通过实验对照组干预前后 ,人口特征比较和相关伦理问题比较研究 。
- 魏晶晶刘金宝谢增如马英群马彩玲杨志伟
-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吸毒人群干预伦理问题隐私权知情权
- 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互作用,包括发育、细胞生长和死亡、寿命的相关靶点调节、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和控制骨棘球蚴病的新策略和靶点。为进一步了解骨棘球蚴病,认清棘球绦虫在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中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中发现的miRNA在其各自宿主的表达调控中具有基因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主要对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林梁谢增如
- 关键词:微小RNA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诊断标志物
- 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的放疗效果被引量:11
- 2009年
-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体囊型包虫病中,骨细粒棘球蚴病约占0.5%~4.0%。虽然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患病率很低,但其生物学行为相对肝、腹腔包虫而言更为复杂,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难以根治,而且致残率较高。本研究旨在观察探讨了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不同放射剂量3个月及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
- 谢增如李振环
-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病腹腔包虫动物模型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囊型包虫病
- 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为探索骨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试验技术平台。方法30只长爪沙鼠,于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直接注射接种细粒棘球蚴混悬液,建立骨包虫病动物模型。并于感染后3、6、12个月作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长爪沙鼠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接种均可感染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50.00%、50.00%和16.67%。接种6个月后X片示骨膜反应;12个月放大1.64倍X光片可明确骨骼破坏情况。病理检查示,骨包虫没有包虫膜,囊肿具有外生性特征。结论成功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于长爪沙鼠的骨髓腔和骨膜下接种感染率较高,死亡率低;腰椎旁接种感染率偏低,且死亡率高。
- 谢增如刘大鹏温浩买买提江.阿布都卡得尔阿德力.阿布都热西提艾合买提.玉素甫
- 关键词:动物模型长爪沙鼠
- 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135例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148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支,5支1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并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结果:135...
- 谢增如
- 关键词:玻璃酸钠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腔内注射
- 文献传递
- 骨盆骨折复杂程度与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5
- 2019年
- 背景:性功能障碍是影响男性骨盆骨折后生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骨盆骨折的复杂程度与性功能障碍是否有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男性骨盆骨折复杂程度与其继发性性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男性骨盆骨折患者66例。采用骨盆骨折分型评估骨盆骨折的复杂程度。对所有患者行骨盆骨折AO/OTA及Young-Burgess分型。患者随访时记录受伤前状态及近期状态的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分析骨盆骨折分型与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AO/OTA分型中,61-B型较61-A型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2,P=0.009);61-B型较61-C型、61-C型较61-A型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oung-Burgess分型中,APC型、VS型+CM型较LC型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61,P=0.006;χ~2=8.464,P=0.008);VS型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骨折复杂程度与男性性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AO/OTA分型中,61-B型较61-A型更易导致性功能障碍;Young-Burgess分型中,APC型、VS型+CM型较LC型更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 李冬吾路汗.马汗唐亚辉曹源谢增如
- 关键词:骨盆骨折性功能障碍
- 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1例疗效分析
- 2005年
- 目的:比较AO/ASIF锁骨钩钢板与常规手术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对19 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的11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 例术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应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的19例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术后螺丝钉断裂,1例术后钢丝断裂,3 例术后肩锁关节复发脱位,3例术后出现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结论:AO/ASIF锁骨钩钢板设计合理,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特征,其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 杨广忠徐军艾克拜尔.尤努斯谢增如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复位固定
- 特殊体位下非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下非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36~89岁,平均69.9岁;左侧15例,右侧19例。骨折AO分型:31-A1型10例,31-A2型13例,31-A3型1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合并内科系统疾病5例,其中3例患者合并2种以上疾病。术前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8d(平均3.7d)行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特殊体位下非牵引床复位。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34例患者的麻醉时问为57—85min,平均67.5min;手术时间为28-65min,平均40.9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mL,平均110.6mL。34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本组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切割及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9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特殊体位下非牵引床复位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可减少麻醉时间.临床效果满煮。
- 马金龙吾路汗·马汉罗雪峰唐亚辉王仲正谢增如
- 关键词:髋骨折髓内骨钉特殊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