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小梅

作品数:24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结合疫苗
  • 6篇嗜血杆菌
  • 6篇免疫
  • 6篇杆菌
  • 5篇伤寒
  • 4篇流感嗜血杆菌
  • 4篇B型流感
  • 4篇B型流感嗜血...
  • 3篇蛋白
  • 3篇多糖
  • 3篇小鼠
  • 3篇流感
  • 3篇纯化
  • 2篇单胞菌
  • 2篇乙醇
  • 2篇色谱
  • 2篇鼠血清
  • 2篇清液
  • 2篇球蛋白
  • 2篇无水乙醇

机构

  • 11篇兰州生物制品...
  • 10篇兰州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1篇谭小梅
  • 13篇谢贵林
  • 11篇刘月萍
  • 10篇赵志强
  • 9篇杜琳
  • 5篇范锋锋
  • 5篇冯宜扬
  • 5篇蒋奕
  • 4篇罗树权
  • 4篇李燕婷
  • 4篇乔瑞洁
  • 4篇金鑫
  • 4篇周海飞
  • 3篇许博
  • 2篇刘方蕾
  • 2篇刘佳
  • 2篇吴朝今
  • 2篇王永谦
  • 2篇吴兵
  • 2篇王晶

传媒

  • 9篇中国生物制品...
  • 9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鉴定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用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对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鉴定。方法用玻片凝集法对不同来源的1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初步检定,再用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对上述15株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即用PCR结合酶切法扩增菌株的唾液酸转移酶sia D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后,用BLAST软件将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e Bank中原始sia D序列比对。结果 15株菌株玻片凝集结果均为阳性;15株菌株的PCR产物片段大小均为460 bp;TaqⅠ酶切后,13株菌株的酶切产物片段大小仍为460 bp,其PCR产物测序比对结果与B群脑膜炎奈瑟菌原始sia D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其余2株酶切产物片段大小约200 bp,与C群脑膜炎奈瑟菌sia D原始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和99%。结论 15株菌株经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鉴定,13株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该方法可准确鉴定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
杨英英罗树权于旭博乔瑞洁冯宜扬刘方蕾吴兵谭小梅赵志强谢贵林
关键词:菌种鉴定聚合酶链反应
a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a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a,Hia)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利用脱氧胆酸钠(Na DC)盐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Hia结合物的游离多糖含量。通过检测Na DC盐酸法沉淀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TT ADH衍生物(ADH derivative of TT,TTAH)及TT琥珀酰化衍生物(succinic anhydride derivative of TT,TTSA)的最大能力以及沉淀多糖降解物(depolymerized polysaccharide,de-PS)或降解多糖ADH衍生物(ADH derivative of de-PS,de-PSAH)与相应载体蛋白质混合物的最佳离子强度,并利用最佳离子强度检测混合物中多糖与蛋白质质量的最小比例,以确定Hia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条件。通过添加回收试验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多次测定结合物的游离多糖含量验证方法的精密度。结果 Na DC盐酸法对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几乎无影响;Na DC盐酸法沉淀TT、TTAH和TTSA的最大能力分别为402.8、352.5和691.0μg/ml;在0.6 mol/L NaCl的离子强度下,Na DC盐酸法沉淀多糖与蛋白质混合物,当de-PS与TT或TTAH的质量比≥1∶2、dePSAH与TT的质量比≥1∶4、de-PSAH与TTSA的质量比≥1∶5时,多糖回收率均在95%以上。向结合物添加6、12、35和56μg/ml的de-PS或de-PS_(AH)时,多糖回收率均在80%-100%之间;游离多糖含量检测结果的CV值均在10%以内。结论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结合方法制备的Hia结合物游离多糖含量的测定。
苗鑫于旭博范锋锋谭小梅王晶胡浩罗树权周海飞赵志强谢贵林
伤寒Vi-rEPA结合疫苗中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伤寒Vi-rEPA结合疫苗中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是将待测伤寒Vi-rEPA结合疫苗作为样1,然后再在样1中加入无水乙醇和氯化钙,然后离心去上清液而取沉淀;用盐酸溶解沉淀物并加水得到沉淀物的高分...
谭小梅杜琳
文献传递
伤寒Vi-rEPA结合疫苗中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伤寒Vi-rEPA结合疫苗中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是将待测伤寒Vi-rEPA结合疫苗作为样1,然后再在样1中加入无水乙醇和氯化钙,然后离心去上清液而取沉淀;用盐酸溶解沉淀物并加水得到沉淀物的高分...
谭小梅杜琳
文献传递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含量SDS-PAGE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2016年
目的建立测定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exotoxi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r EPA)含量的SDSPAGE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SDS-PAGE,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利用Image Lab软件分析获得目标蛋白条带光密度值,计算目标蛋白在待测样品中的含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确定检测范围,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r EPA宿主湿菌体中r EPA发酵产量及r EPA宿主菌休克液柱层析纯化样品中r EPA含量。结果 r EPA含量在100~600μg/ml范围内与其对应条带的光密度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在0.97以上。大肠埃希菌固有组分及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添加物对r EPA含量检测均未产生明显影响,专属性较好;用建立的方法检测500、300、150μg/ml r EPA样品10次的回收率分别为(102.32±4.18)%、(102.77±4.94)%和(95.04±16.41)%,CV值分别为4.08%、4.81%和17.27%。各批r EPA发酵产量为250~500 mg/L,三步柱层析纯化后,r EPA总回收率约为50%。结论建立了测定r EPA含量的SDS-PAGE法,该方法专属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为r EPA生产工艺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范锋锋李燕婷金鑫冯宜扬夏莲坤刘月萍朱衍志赵志强谢贵林谭小梅
关键词:SDS-PAGE收率
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H21G蛋白的分泌性表达及纯化
2016年
目的原核分泌性表达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H21G蛋白并进行纯化,为下一步开发以重组H21G蛋白为基础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p ET16a-H21G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21G基因,亚克隆至p ET22b载体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22b-H21G,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H21G蛋白分泌性表达。重组蛋白经渗透压休克,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Phenyl Sepharose 6FF(high sub)疏水层析纯化后,使用还原/非还原SDS-PAGE和HPLC法分析纯化蛋白的纯度,窄范围等电聚焦分析其等电点,MALDI-TOF质谱法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N-末端测序法鉴定N-末端氨基酸序列。结果重组原核分泌性表达质粒p ET22b-H21G经双酶切(NcoⅠ和XhoⅠ)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目标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宿主菌周质间隙,表达量为10%-15%;经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达95%以上,等电点在4.55-6.20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和N-末端氨基酸序列均与白喉毒素相符合。结论成功分泌性表达并纯化了重组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H21G蛋白,为下一步开发以重组H21G蛋白为基础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范锋锋李燕婷金鑫刘月萍吴朝今冯宜扬乔瑞洁许博赵志强谭小梅谢贵林
关键词:白喉毒素分泌性表达纯化
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以伤寒Vi多糖疫苗及结合物含量分别为20%、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经皮下免疫小鼠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血清抗体浓度。血清抗体分析表明,伤寒Vi多糖疫苗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伤寒Vi多糖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无加强免疫应答效应,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有加强免疫应答效应;不同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其结合物含量为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比结合物含量为20%的结合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而前二者的免疫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蒲江杜琳谭小梅侯亚莉蒋奕金学敏谢贵林
关键词:免疫原性
血清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抗体杀菌活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建立免疫血清中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抗体体外血清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alcid assay,SBA)方法。方法通过对补体和指示菌株的筛选,建立体外测定血清中抗Hib-PRP抗体杀菌试验方法,并对实验体系的耐变性、特异性及精密性进行验证。结果指示菌Hib-EAGAN株与Hib阳性血清显示出良好的杀菌特异性,其平均非特异性杀菌率为0;Pel-Freez公司提供的4批补体中,批号为17830的补体具有良好的杀菌稳定性和特异性;经验证,建立的Hib-SBA体系具有良好的耐变性和特异性,其精密性CV值在16%~28%之间。结论成功建立了血清抗Hib-PRP抗体杀菌活性体外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样本量大、省时、易标准化等优点。
乔瑞洁李亚南赵志强刘佳王浩史晓玲谭小梅杜送田谢贵林
类志贺邻单胞菌7-63-5株及其多糖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类志贺邻单胞菌O17血清型与宋内氏痢疾志贺氏菌的脂多糖结构一致,类志贺邻单胞菌7-63-5株属于O17血清型。实验中通过对该菌株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免疫学特性的研究,证明其完全符合类志贺邻单胞菌特性。多糖的研究证明,类志贺邻单胞菌7-63-5株的O-特异性多糖无论从化学结构,还是免疫学特性上,都与宋内氏I相菌的一致。因此,类志贺邻单胞菌7-63-5株可以用以研究宋内氏痢疾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
杜琳蒋奕谭小梅马国荣谢贵林
关键词:类志贺邻单胞菌多糖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纯化过程不同部分的生化及免疫学特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Hib结合物纯化过程不同部分的生化及免疫学特性。方法制备的Hib结合物经SepharoseCL4B层析柱纯化,从中选5个不同位点取样,检测其生化特性及免疫原性。结果1、2和3部分多糖蛋白质比例在0.4左右,高分子结合物含量均在80%以上,经高压液相分析,这3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400000以上,免疫小鼠后均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第4部分高分子结合物含量在70%左右,相对分子质量约在670000,免疫小鼠后也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第5部分高分子结合物含量为23.7%,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0左右,基本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多糖和载体蛋白,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很低的免疫应答。结论1、2和3部分是Hib结合物纯化中需收集的部分,第4部分虽也以结合状态存在,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低,第5部分主要是游离的多糖和蛋白质。
杜琳谭小梅宣俊文蒋奕刘月萍谢贵林
关键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物生化特性免疫学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