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淑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慢性
  • 8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慢性乙型
  • 5篇预后
  • 5篇人工肝
  • 5篇人工肝治疗
  • 4篇乙型肝炎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乙型重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重型...
  • 3篇干扰素
  • 3篇干扰素Α
  • 2篇胆红素
  • 2篇阴性
  • 2篇预后相关
  • 2篇预后相关性
  • 2篇预后相关性分...

机构

  • 6篇佛山市第二人...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谭淑燕
  • 5篇上官辉
  • 4篇李学俊
  • 4篇庄鹏
  • 4篇麦峻婷
  • 4篇江元森
  • 3篇邹敏超
  • 2篇邓友
  • 1篇姚集鲁
  • 1篇汪宝贞
  • 1篇林国梅
  • 1篇刘金峰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 4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肝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新一代核苷类高效抗HBV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治疗。国内有报道应用该药治疗慢乙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但近年来停用拉米夫定后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已有报道[2]。我们于2000年至20...
江元森李学俊庄鹏陈幼明谭淑燕麦峻婷林国梅姚集鲁
文献传递
替比夫定治疗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估应用替比夫定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方法 66例对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1,口服),单药治疗,B组在原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1次·d-1,口服)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HBV标志物、HBV DNA变化情况及耐药情况。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24个月,A组HBV DNA转阴率为78.8%,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2%,而B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97.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共有4例(12.1%)患者出现耐药,B组为0。无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抗病毒治疗。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进一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高,耐药率低。
谭淑燕邹敏超上官辉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HBsAg定量监测指导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lg copies/mL,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最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谭淑燕邹敏超上官辉
关键词:乙型干扰素Α-2B
HBsAg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估HBsAg水平变化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疗程48周。Architect HBsAg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以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为临界点,比较高于临界点和低于临界点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差异,分别计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完成48周疗程61例。其中有43例(70.5%)在48周疗程结束时获得病毒学应答;随访24周,有23例(37.7%)患者获得SVR,20例复发。获得SVR患者HBsAg基线水平低于非SVR患者(P<0.05)。获得SVR患者在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幅度较复发及无应答患者显著(P<0.05)。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对获得SVR的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4.9%,符合率为95.1%。结论对于应用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HBsAg的水平以及治疗24周HBsAg的下降幅度是推断治疗应答状况的有效预测指标。
谭淑燕邹敏超上官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聚乙烯二醇类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应用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应用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32例和低剂量组3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高剂量组采用PEG-IFNα-2a 180μg/次,低剂量组90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高剂量组应答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ALT、AS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应用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高剂量PEG-IFNα-2a临床疗效更佳,但增加药物副作用。
谭淑燕上官辉刘金峰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预后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MDS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清β2-MG水平,将患者分为β2-MG≥2.0mg/L和β2-MG<2.0mg/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β2-MG水平高于2.0mg/L组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和生存期差于β2-MG水平低于2.0mg/L组的患者。结论β2-MG水平高低与MDS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上官辉谭淑燕汪宝贞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Β-微球蛋白预后
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影响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量化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38例,内科综合治疗相似并加用ALSS治疗(PE+ CHDF),收集ALSS治疗术前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结果早、中、晚期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1.3%、70.4%和37.1%,早、中期好转率与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正确判断率为86.5%,恶化组正确判断率为93.3%,合计正确判断率为88.9%。结论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血白细胞数、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ALS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五个主要因素,ALSS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疗效较好。
谭淑燕江元森麦峻婷庄鹏李学俊
关键词:预后LOGISTIC回归
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影响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比较血浆置换(PE)和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CHDF)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血浆置换(PE)为A组59例,中期28例,晚期31例。血浆置换联合...
麦峻婷江元森庄鹏谭淑燕林国梅李学俊邓友
关键词:人工肝
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本课题拟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研究影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量化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论: 1.应用人工肝治疗应掌握时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
谭淑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
文献传递
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影响因素的多重回归分析及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比较血浆置换(PE)和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CHDF)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血浆置换(PE)为A组59例,中期28例,晚期31例。血浆置换联合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PE+CHDF)为B组86例,中期39例,晚期47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两组病例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清除率、总胆红素反弹率及预后等,B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结果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P<0.05)、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重)(P<0.05),两者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16,0.043。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与预后之间进行等级相关分析,两者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24(P<0.05),治愈或好转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31.88±21.07)%,自动出院或转肝移植或死亡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45.17±22.65)%。在两组各诊断的构成比相当(即病情相当)的情况下,A,B组总胆红素清除率为(39.73±12.64)%,(38.05±9.89)%,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6);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分别(45.22±20.23)%,(31.03±19.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能有效改善肝性脑病、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B组有效率70.93%优于A组有效率50.84%。结论人工肝治疗后,对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中重),可以通过总胆红素反弹率初步推测患者的预后,PE+CHDF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麦峻婷江元森庄鹏谭淑燕林国梅李学俊邓友
关键词:人工肝疾病预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