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东
- 作品数:80 被引量:6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湖光岩玛珥湖近2000年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记录
- 本研究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分析了湖光岩玛珥湖最近2000年来沉积物中的环境变化指标,包括能反映植被和降水信息的叶蜡烷烃δ13C和δD,反映湖区温度的支链GDGTs的MBT/CBT等。这些指标的变化曲线较为清晰地呈现出该地...
- 柏杨欧阳婷萍储国强贾国东
- 关键词:温度变化
- 铁的环境地球化学综述被引量:57
- 1999年
- 本文详细介绍了铁在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亚铁的氧化动力学,铁微生物地球化学及铁在表生带迁移转化的环境学意义。
- 贾国东钟佐燊
- 关键词:铁环境地球化学
- 沉积物埋藏深度和碳酸钙含量对南海沉积物干密度的影响
- 2022年
- 在古海洋学研究中,质量堆积速率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某种物质沉积通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计算质量堆积速率的一个必要参数是沉积物的干密度(DBD)。但是,很多钻孔沉积物的干密度数据往往因采样间隔稀疏而分辨率太低,甚至没有实测数据,为后续研究带来一定限制。前人研究中曾经发现深海沉积物的DBD可以用沉积物中的CaCO_(3)含量进行估算,但这一方法在南海是否可行尚缺乏研究。笔者根据前人经验,对南海ODP184,IODP 349、367、368共4个航次17个站位的DBD、CaCO_(3)含量与样品埋藏深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沉积物埋藏深度是影响DBD的重要因素,DBD和CaCO_(3)含量仅在南海南部的ODP1143站位表现出良好的关系。而在南海北部及中部可能由于受到不同程度深层流活动的影响,导致沉积环境极不稳定,非碳酸钙组分来源复杂多变,故DBD与CaCO_(3)%的相关性差。在南海南部,以沉积物埋藏深度和CaCO_(3)%为变量,对ODP1143站位用二元多项式拟合出一经验公式,该公式适用于南海南部海域与1143站位有相似沉积环境的沉积物样品干密度的估算。
- 张新康贾国东
- 关键词:干密度碳酸盐
- 南海北部海水氧同位素剩余值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8
- 2006年
- 氧同位素剩余值(Δδ)是指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中扣除温度和全球冰量效应后得到的剩余值,它一般被用作海水古盐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文中给出了南海北部三个柱状样在氧同位素6期至5期(MIS6-5)和MIS2-1期间Δδ的变化曲线。末次冰期与全新世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与末次间冰期的对比表明,Δδ在冰期比随之而来的间冰期低。冰期海平面下降和海岸线前移可能是冰期Δδ及盐度相对降低的原因。但在定量了解海平面下降、珠江口前移及现代盐度的分布情况后,笔者否定了海平面下降对Δ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此,冰期南海地区降水相对增大和气候变湿可能是导致冰期Δδ偏低的主要原因。末次间冰期与全新世相比,Δδ明显增大,表明海水盐度增加。这可能与末次间冰期期间由于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厄尔尼诺事件频繁和海水蒸发量较大有关。
- 贾国东谢宏琴
-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盐度降水南海北部
- 环北太平洋地区现代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气候条件关系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按照一个统一的方法,即以?24‰和?14‰作为纯C3和纯C4植被下表土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的端元值,利用来自环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东部、澳大利亚以及北美大平原地区的表土δ13CTOC数据,估算了这3个区域现代植被中C3和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贡献比例,并和这3个区域相应的主要气候因素(年均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现代植被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C4植物生物量贡献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即使温度条件满足C4植物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降水量应相应的下降,C4植物方能保持其优势地位.这一结果与对现代C4植物种属地理分布调查获得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从而,这一结果为上述区域过去地质历史时期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记录的古环境解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饶志国朱照宇贾国东陈发虎BARTON Loukas张家武强明瑞
- 关键词:有机质碳同位素气候因素温度降水
- 南海南部约30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被引量:18
- 2001年
-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 1796 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 ,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 ,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 ,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 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 ,说明“西太平洋暖池”
- 贾国东彭平安房殿勇汪品先
- 关键词:有机质海洋沉积物堆积速率数据处理
- 珠江口水体和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 珠江口水体中存在的颗粒物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珠江口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珠江口河口...
- 郭威叶丰贾国东
-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珠江口
- 中国东部表土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对比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25
- 2008年
- 中国东部较高空间分辨率表土总有机质(TOC)碳同位素,以及从中抽提的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的具有明显奇偶优势的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具有一致的空间变化趋势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都在北纬31°~40°之间较为偏正,而在该区域以北和以南都较为偏负,这一结果与中国东部表土植硅体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共同指示了中国东部地区北纬31°~40°之间区域的水热组合条件较适合C4植物的生长.来自华北同一研究地点相同植被类型(草地)下的12个表土,其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变化幅度都很小,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很稳定.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东部地区,表土TOC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可以同等有效的作为上覆植被中C3/C4植物比例的指示器.同时,中国东部表土两类碳同位素的对比表明,-22‰和-32‰可以作为纯C4和纯C3植被下表土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端元值(C27,C29,C31加权平均值)而应用于估计历史时期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贡献。
- 饶志国贾国东朱照宇吴翼张家武
- 关键词:表土正构烷烃碳同位素
- 海底地下水排放:重要的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过程被引量:10
- 2005年
- 沿海地区海底地下水排放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过程。但这一过程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认识,有关研究极少见。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研究历史不长,只是近十多年才有了快速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定量研究成果。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水文计算法、现场实测法和地球化学示踪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对比实验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沿海地下水排放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它可以是陆地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一个重要排放通道,可以对海岸带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应该加强有关的研究工作,为海岸带环境管理作出贡献。
- 贾国东黄国伦
- 关键词:海岸带研究方法环境意义
- 覆瓦状满江红中生物标志物组成及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的可能指示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次研究主要对覆瓦状满江红中长链烷基二醇、三醇、一元异构醇和羟基酸等含羟基类化合物组成分布进行探讨,结合对比蕨状满江红、小叶满江红和南海沉积物中醇类有机质组成,以期探索满江红对南海沉积物中二醇和三醇生物来源的可能指示.3种满江红中均检出了大量中间羟基位于ω20键位的二醇、一元羟基酸和一元异构醇,其中1,ω20-二醇和ω20-羟基酸呈强偶奇优势分布,而ω20-异构醇呈强奇偶优势分布;除此之外,还检出了少量中间羟基位于9,10/或ω9,ω10键位的二醇、三醇和二元羟基酸,均以以C_(29)链长为主.满江红中相似结构的系列物反映了相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偶奇优势分布的ω20-羟基酸通过脱羧基形成奇偶优势分布的ω20-异构醇,通过酰基还原形成偶奇优势分布的1,ω20-二醇;ω9,ω10-羟基酸通过酰基还原形成1,20,21(1,ω9,ω10)-三醇,然后加氢脱水形成9,10-二醇.覆瓦状满江红中醇类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表明不是南海沉积物中1,13/1,14/1,15-C_(28,30,32)二醇和1,3,4-C_(27-29)三醇的生物来源,某种海洋硅藻可能是近海沉积物中1,14-C_(28,30)二醇的母质来源,对于南海沉积物中二醇和三醇的生物来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 茅晟懿朱小畏吴能友贾国东孙永革管红香邬黛黛
- 关键词:羟基酸南海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