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格英
- 作品数:70 被引量:5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数值模拟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研究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水面变化的影响,利用构建的鄱阳湖二维水动力模型,按照规划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方案,通过丰平枯典型年份的情景模拟,分别从湖泊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间段,选择鄱阳湖丰、平、枯3种典型年型,在无枢纽与有枢纽两种情景模拟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3种典型年枢纽工程的不同水位调度阶段对湖泊淹水频率、水位和水面面积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立后淹水频率无变化的区域都是常年有水的地方,湖泊淹水频率变化大于0的地方多为浅湖区和湖滩草洲;(2)枢纽抬升水位作用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入江水道,棠荫附近和湖滩草洲,无水位抬升的区域主要在一些小湖区和湖滩草洲,无水位抬升范围最大的时期为枢纽蓄水期的丰水年型;(3)在鄱阳湖淹水频率、水位和水面面积方面,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其增加幅度在枯水年型最大,对其有增加作用的湖泊范围在丰水期最大。
- 吴青赖格英陈桃金
- 关键词:EFDC模型数值模拟
- 水土保持措施图斑遥感识别提取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精确识别提取水土保持措施图斑是评估水土保持工程成效的重要技术手段。遥感影像是识别水土保持措施图斑的重要依据,伴随着遥感多源识别技术的发展,为图斑识别的精准化、快速化提供了更加有益的技术参考。为了厘清当前该研究现状,运用文献法,归纳总结了用于图斑识别研究的不同数据源、提取技术以及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图斑识别方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结合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区域特点,强化不同措施特征信息以及不同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协同解译与提取研究,在水土保持措施图斑提取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学科技术从而提高水土保持措施图斑提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探索不同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图斑提取技术和规程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
- 刘洁赖格英宋月君廖凯涛
- 关键词:图斑遥感影像提取解译水土保持
- 南方崩岗区Pleiades影像融合评价及自动识别被引量:3
- 2020年
- 崩岗是南方红壤地区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也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利用七种影像融合方法对江西赣县金钩形小流域崩岗群的Pleiades卫星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对不同方法的融合结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及崩岗自动提取与精度分析.研究表明:能量分离变换法是一种比较有利南方崩岗侵蚀区Pleiades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分类提取的融合方法.
- 刘洁廖凯涛宋月君赖格英郑海金
- 基于MODIS-NDVI的梅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提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现有非点源污染模型在模拟我国零散种植、精耕细作和复种多熟耕地的非点源污染时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此现状,开展基于遥感的能反映耕地零散种植、精耕细作和复种多熟特点的复种指数提取研究,可为现有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改进提供基础数据。以鄱阳湖的源头区域-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MOD13Q1的NDVI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HANTS方法去噪与重构NDVI时序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上设计二次差分算法建立复种指数提取模型,并结合梅江流域2010年的耕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梅江流域2010年和2011年的复种指数。经野外采样数据验证,复种指数的提取精度为83.3%,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现有非点源污染模型改进的需要。
- 潘瑞鑫赖格英李秀娟陈绪志曾祥贵易发钊张玲玲
- 关键词:复种指数
-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07年
- 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历史已有40多年,各国科学家系统地探索了非点源污染物污染特征、类型、单场暴雨、长期平均污染负荷输出和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并付诸管理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我国的非点源污染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往往局限于狭义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在简单介绍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 刘纪辉赖格英
-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污染物特征
- 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的模拟评估研究被引量:26
- 2007年
- 以太湖流域上游来水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实测的气象、水文水质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SWAT模型为模拟工具,对土壤本底营养盐、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排污、牲畜养殖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工业点源排放等5种营养来源进行了敏感性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点源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农业化肥、牲畜养殖、生活污水、土壤本底营养盐及其他面源等非点源营养物质来源是太湖外源输入的主要形式;在营养盐入湖总量中,大约86%的总氮和88%的总磷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总氮、总磷入湖量的贡献份额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湖西区和武虞区是营养物质外源输入的主要贡献地区.
- 赖格英于革
- 关键词:太湖流域营养物质总氮总磷SWAT模型
- 基于GIS的江西省地震灾害中主要断裂构造的遥感调查
- 本文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水系分布资料、温泉和地震点分布资料等非遥感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对江西省地震灾害中主要断裂构造进行遥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 赖格英张黎珍陈炳贵
- 关键词:GIS地震灾害遥感技术防震减灾
-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热岛特征
- 2025年
- 城市热岛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发展与人类生活带来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影响,副高控制下的区域气流下沉,地表热量难以扩散,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明显。目前,国内外有关副高与城市热岛的研究文献不多,副高对城市热岛的作用机理、昼夜差别等尚不清楚。划分了不同城市规模等级和有无副高两种条件,用城乡二分法提取乡村背景,利用MODIS卫星的地表温度数据计算了2013—2022年7月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规模城市的热岛强度和空间热岛比例指数(UHPI),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以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规模城市有无副高控制时的热岛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白天热岛分布空间差异大,强热岛显著分布在大城市中心,夜晚弱热岛分布面积广泛。副高控制时昼夜热岛强度高值分布在大城市,无副高控制昼夜热岛强度高值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中。(2)夜晚各规模等级城市UHPI均值高于白天,副高控制年月的夜晚UHPI均值普遍高于无副高控制年月。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昼夜UHPI值普遍高于其他规模城市,两类小城市夜晚UHPI值高于中等城市和Ⅱ型大城市。(3)地表特征对夜晚热岛的影响显著,副高控制下的主要因子为建筑指数,无副高控制则是植被指数。影响白天热岛强度的空气质量因子是臭氧和空气质量指数,夜晚热岛的影响因子则是气溶胶。昼夜热岛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为夜间灯光和人口密度这两项社会活动因子和距离副高主体远近这类气象因子。
- 邓洁赖格英樊奥
- 关键词:城市热岛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因素
-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型与实现方法的分析和比较被引量:14
- 2003年
- 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薄弱环节着手,分析了空间分析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目前5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 赖格英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型GIS数据结构
- 河网自动提取技术中DEM的几种预处理算法及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在基于DEM自动提取流域水系的过程中,AVSWAT2000模型提供了处理凹地和平坦区的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时无法形成相互联结的完整水系,会出现不合理的水系分支等.围绕基于DEM的河网自动提取技术,对凹地和平坦区的DEM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将AoTianqi等提出的DEM预处理算法应用于实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改善AVSWAT2000在自动提取流域水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凹地和平坦区处理方面的不足,推求的河网及流域出水口与数字河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赖格英于革桂峰
- 关键词: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