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乾
- 作品数:37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论皎然“风流自然”诗学观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风流自然"是皎然论诗的审美理想和"文章宗旨"。皎然的"风流自然"诗美观念揭示了诗学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重视"真性情"的抒发,并紧紧围绕着"自然之美"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措意"、"作用"、"苦思"、"取境"、"中道"等一系列重要的诗歌创作问题,从而使得"自然"诗学观念更加丰富。皎然的"风流自然"诗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以及后世诗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 赵国乾
- 关键词:皎然诗学美学情性唐代文学
- 文化转型视域下文艺学创新的困境与反思
- 文化转型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历史机遇,而文艺学的转型则直接体现为理论的突破与创新。面对文化转型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学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学理论...
- 赵国乾
-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化转型方法论
- 论老子“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
- 2008年
-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 赵国乾
- 关键词:老子生态美
- 论先秦时期和谐美学思想的逻辑倾向被引量:6
- 2004年
- 先秦美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和为美”的理论特征。但在以“和为美”的共同理论特征下,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持一说的局面。先秦和谐美学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次出现了三种逻辑倾向:一是在对象的外在形式上求和谐;二是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间求和谐;三是在超感性的内容要素上求和谐。先秦美学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 赵国乾
- 关键词:先秦
- 论魏晋士人人生境界的美学意蕴及其意义
- 2011年
-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 赵国乾
- 关键词:魏晋士人人生境界美学意蕴
- 中国古代美学“妙造自然”论被引量:5
- 2004年
-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 赵国乾
- 关键词:艺术创造审美关系
- 论《淮南子》的生命美学精神被引量:4
- 2009年
- 《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先秦道家的生命哲学思想。其中"道"蕴涵了丰富的生命美学精神,建构了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生命美学结构,"尊天保真"生命美学理想的追求在真正形而上的层面上诠释了生命的深层意蕴,对中国审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 赵国乾
- 关键词:生命美学
- 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含蓄美被引量:2
- 2007年
- 含蓄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中国诗学的含蓄美,具有其赖以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积淀。
- 赵国乾
- 关键词:含蓄美审美意蕴文化机制
- “兴”与中国传统诗歌的美学精神被引量:1
- 2004年
- “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修辞技法到审美体验的过程。“兴”作为心物对应关系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 ,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传统心理结构。“兴”体现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基本美学精神和原则 。
- 赵国乾
- 关键词:历史生成结构系统美学精神
-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言说方式及意义生成被引量:2
- 2004年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这就是用诗性言说方式来传达鉴赏者和批评者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为古代批评提供了诗性言说的理论范式,古代文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在文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维”、“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和体现出的批评的诗性精神。
- 赵国乾
- 关键词:文学批评审美感受诗性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