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彦超

作品数:59 被引量:76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盆地
  • 16篇储层
  • 14篇气田
  • 14篇测井
  • 12篇砂岩
  • 12篇大牛地
  • 12篇大牛地气田
  • 11篇油田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致密砂岩
  • 7篇孔隙
  • 6篇油气
  • 6篇气藏
  • 6篇测井评价
  • 5篇油藏
  • 5篇油层
  • 5篇微相
  • 5篇临南油田
  • 5篇古生界
  • 5篇凹陷

机构

  • 51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燕山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阳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58篇赵彦超
  • 8篇唐海发
  • 7篇郭振华
  • 7篇骆杨
  • 5篇陈红汉
  • 5篇刘洪平
  • 4篇姚光庆
  • 4篇汪立君
  • 4篇李丽
  • 3篇于广瀛
  • 3篇王家豪
  • 3篇叶加仁
  • 3篇彭仕宓
  • 3篇关振良
  • 2篇周红
  • 2篇周锋德
  • 2篇李天降
  • 2篇李子丰
  • 2篇王长进
  • 2篇王秀鹏

传媒

  • 10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测井技术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新疆石油学院...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海洋石油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地球科学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核技术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牛地气田大开30~大12井区盒2段近致密砂岩气层有利区块分布被引量:1
2008年
以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地震资料为依据,从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孔喉结构和含气性等方面。探讨了大牛地气田大开30~大12井区盒2段近致密砂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受沉积微相、储层特征以及含气性在空间上分布差异的影响,气层高产的有利区块主要分布在工区西部构造相对较低的低洼和斜坡上的辨状河道(CH)和河道砂坝(CHB)等微相中,岩性主要为含砾粗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物性和孔喉结构相对较好的Ⅰ和Ⅱ类砂岩。结合钻井优质储层预测和地震储层厚度、物性和含气性反演的成果.指出了有利区块位置。为进一步产能建设提供了井位依据。
董延宁赵彦超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气层
致密砂岩气层的测井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山西组一段气田为例被引量:45
2003年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一段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低、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压、低产的特征。利用测井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致密砂岩的岩性进行了识别,共识别出中—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两种岩性,结合三种孔隙度测井方法进行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预测,利用岩电实验资料,建立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胶结指数、饱和度指数、岩石弹性力学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获得了有效的饱和度评价参数,提高了饱和度的解释精度。并以压汞、相渗等岩芯分析资料进行了束缚水饱和度的解释,并采用多种交绘图技术,有效地识别了致密砂岩气层。该方法的特点是充分放大测井信息对天然气的响应特征,增强了气层和干层的判别差异。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的符合率达到95%以上。
赵彦超吴春萍吴东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测井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气田沉积微相与储层关系被引量:3
2004年
沉积微相在储层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沉积微相的几何形态和物理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饱和度等对储层发育的质量、规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某区块气田为例,简要分析研究了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岩相的关系,并据此分析了沉积微相对产能的控制和影响关系,为勘探和开发部署等提供了一定依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汪立君赵彦超陈召佑
关键词: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岩相鄂尔多斯盆地
孤东二区浅层气藏分布及开采规律被引量:3
2005年
指出胜利油气区已探明的气田(气藏)以浅层气藏为主,其中孤东二区浅层气藏为胜利油田典型的浅层疏松砂岩气藏,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地层压力逐年下降、停产井增多、气井出砂出水严重和低产能井增多等诸多问题。认为应进行气藏精细描述、气藏开采规律研究包括产量变化和压力变化规律研究,明确资源动用、采出、封闭和剩余情况,采取适当驱动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周红赵彦超
关键词:浅层气藏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对比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3年
根据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 ,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层序进行了识别和划分 ,并对层序地层的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山一段地层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较为发育。在这种沉积背景下 ,可以识别出 2种超短期旋回类型和 4个短期旋回层序。对这些旋回特征进行了描述 ,建立了该区的等时地层格架 ,以此为基础 ,将大牛地气藏山一段地层划分为
唐海发赵彦超于广瀛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大牛地气田地层对比
大牛地气田盒2段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被引量:18
2010年
大牛地气田DK30-D12井区盒2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及低产的特点。储层特征及产能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受储层及含气性的影响,致密砂岩气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导致气层测井识别和评价困难。该段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表明,中子和电阻率测井参数在气层处反映灵敏。采用中子、电阻率与密度测井相结合,重构指示气层含气性的特征参数K1和K2,放大气层的响应特征,建立根据特征参数定性评价气层无阻流量级别的图版;并根据中子、密度对天然气的反映,建立了基于密度、中子孔隙度差值的含气当量与测试无阻流量的关系式,实现了定量计算致密砂岩气层无阻流量的目的。
郭振华赵彦超
关键词:大牛地测井评价特征参数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盐间泥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24
2013年
结合盐间泥页岩油藏强超压和稠油的特点,以岩心描述、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泥页岩孔隙度测试以及测井资料为手段,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简称沙三上亚段)盐间泥页岩储层开展岩性、储集空间、物性以及储集类型研究,进而对盐间泥页岩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盐间泥页岩储层岩性复杂,碎屑岩矿物、碳酸盐矿物和蒸发盐矿物组成了复杂盐韵律段;刚性矿物和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中偏低,强超压,构造缝和超压缝发育;有机质孔隙和与基质有关的孔隙较发育,为泥页岩主要储集空间;而裂缝与有机质孔隙结合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在此基础上,将沙三上亚段盐间泥页岩储层划分为4类。这一分类方案可为本区泥页岩油藏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
骆杨赵彦超吕新华
临南油田夏52断块沙三上段沉积微相研究
2004年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 ,对夏 5 2断块沙三上段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决口扇和决口水道 4种微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水道 3种微相。分析揭示了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指出了勘探开发的有利相带。
徐亚军赵彦超
关键词:断块临南油田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带三角洲沉积体系
测井生油岩评价--以南阳、浅阳凹陷为例
赵彦超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镇泾5井区长8_1~2小层复合砂体的构成特征及优质储层分布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沉积过程分析、构成分析的研究思路,以镇烃油田镇泾5井区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单井岩心旋转扫描照片的过程沉积学和沉积构成分析,区分了不同岩石相和4、5级界面,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SDC单元)和河口砂坝(MB单元)2类构成单元,并结合测井曲线分析,建立了4、5级界面和构成单元的测井响应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顺沉积走向的4条构成单元剖面分析,总结了该复合砂体内部构成单元的构成模式及变化规律。以分析化验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复合砂体的储层岩性、物性及孔喉结构特征,划分了储层类型,建立了优质储层的基本识别标准。进一步总结了优质储层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单元内部的分布模式。
王玉柱赵彦超钟慧娟
关键词:优质储层辫状河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