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红香

作品数:11 被引量:20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秸秆
  • 9篇秸秆还田
  • 9篇还田
  • 6篇土壤
  • 5篇耕作
  • 3篇玉米播种
  • 3篇玉米播种机
  • 3篇镇压
  • 3篇农田
  • 3篇留茬
  • 3篇耕作方式
  • 3篇工作状况
  • 3篇光栅传感器
  • 3篇感器
  • 3篇播种机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田
  • 2篇玉米秸

机构

  • 1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赵红香
  • 9篇宁堂原
  • 6篇田慎重
  • 6篇李增嘉
  • 5篇王丙文
  • 4篇韩惠芳
  • 4篇陈国庆
  • 3篇胡恒宇
  • 3篇李耕
  • 3篇迟淑筠
  • 3篇刘振
  • 1篇聂良鹏
  • 1篇李娜
  • 1篇李娜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留茬高度秸秆还田冬小麦田甲烷吸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探讨不同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下冬麦田甲烷(CH4)的吸收规律,为评估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依据,该研究基于连续10a的不同耕作措施进行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种不同玉米秸秆留茬高度还田对冬麦田CH4吸收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留茬高度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麦田CH4吸收通量逐渐减少,表现为秸秆不还田(AS)≈秸秆留茬0.5m还田(S-0.5)>秸秆留茬1m还田(S-1)≈秸秆全量还田(PS),常规耕作不还田处理(AC)和免耕不还田处理(AZ)分别比常规耕作全量还田(PC)和免耕全量还田处理(PZ)高18.3%和15.1%;CH4的吸收通量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呈高低相间的三峰曲线,并且与地表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性负相关,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明显;在CH4吸收通量的日变化中,常规和免耕的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白天(6:00-18:00)分别比夜间(18:00-6:00)高18.2%和17.7%,CH4吸收通量与气温、地表温度和20cm地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表明,常规耕作麦田的CH4吸收通量比免耕要高8.65%。从CH4的吸收和秸秆合理利用的角度来看,常规耕作0.5m的秸秆留茬高度还田是较合理的还田方式,值得今后推广和应用。
王丙文迟淑筠田慎重宁堂原陈国庆赵红香李增嘉
关键词:温室气体玉米秸秆还田留茬高度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8
2013年
在连续耕作10年的保护性耕作农田进行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TGC气体分析仪法田间原位观测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土壤呼吸与玉米秸秆留茬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具有两个峰值;免耕不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为免耕全量还田处理的72.5%,常规耕作不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为常规耕作全量还田处理的76.5%.土壤呼吸与2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显著.麦田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土壤日呼吸值呈单峰曲线,于18:00达到最高.20 cm土层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中,留茬1 m的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减少土壤呼吸,是较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
王丙文迟淑筠田慎重宁堂原韩惠芳赵红香李增嘉
关键词:玉米秸秆留茬高度秸秆还田冬小麦田土壤呼吸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5
2013年
基于10a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利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评价了不同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在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处理水稳定团聚体的分布呈粒径逐渐减小、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趋势,0—10cm土层的水稳性团聚体多集中于2—5mm粒径范围,10—20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多集中在0.5—5mm粒径范围,以0.5—1mm最多,而20—30mm,则广泛分布在0.25—5mm粒径范围。通过MWD和GMD值可以看出,免耕、耙耕和旋耕措施更能有效地保护表层(0—10cm)土壤水稳定团聚体的稳定性,常规耕作和深松处理则显著降低了20—30cm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且显著影响了土壤表层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0—10cm表层,秸秆作用在土壤表层显著影响了水稳定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其稳定性(P<0.001),多元回归分析说明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且同时也受到来自耕作和秸秆交互效应的影响(P<0.01);但在10—20cm土层,影响其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耕作措施及耕作和秸秆的交互效应(P<0.001);而在20—30cm,耕作措施、秸秆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共同对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主要作用力来自耕作措施(P<0.001)和两者的交互效应(P<0.001)。免耕秸秆还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和稳定性。
田慎重王瑜李娜宁堂原王丙文赵红香李增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逐渐推广。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免耕、深松、耙耕和旋耕,而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循环的重要资源。本试验以黄淮海区域的典型生产系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秸秆还...
赵红香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农田土壤生产力
文献传递
一种智能局部松旋秸秆均匀覆盖玉米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局部松旋秸秆均匀覆盖玉米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秸秆收集机构、局部松旋机构、播种施肥机构、覆土机构、秸秆抛洒机构和镇压机构,秸秆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粉碎组件和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
宁堂原胡恒宇李耕刘振赵红香陈国庆韩惠芳韩坤
文献传递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质量和冬小麦根系生长与代谢的调控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作物水分生产力低和非可持续耕作管理制度制约着该区农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田(2002年始),于2018—2020年对该定位田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土壤保水性...
赵红香
关键词:耕作措施秸秆还田土壤质量根系空间分布
文献传递
一种智能局部松旋秸秆均匀覆盖玉米播种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局部松旋秸秆均匀覆盖玉米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秸秆收集机构、局部松旋机构、播种施肥机构、覆土机构、秸秆抛洒机构和镇压机构,秸秆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粉碎组件和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
宁堂原胡恒宇李耕刘振赵红香陈国庆韩惠芳韩坤
文献传递
科学耕作与留茬改良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增产效果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该试验研究了免耕、常规2种耕作方式和4种留茬高度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内,秸秆还田的集雨和保水效果显著,免耕留茬0.5m还田处理的含水率比免耕无覆盖处理增加了15.95%。秸秆还田量对0~40cm内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显著影响了土壤容重,小麦播种前常规留茬1m还田、常规全量还田处理容重低至1.0g/cm3左右。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毛管与非毛管孔隙度的比值。单一免耕处理降低了作物产量,而免耕覆盖能增产,其留茬1m还田处理比无还田处理增产22.44%,比常规留茬0.5m还田处理高3.64%。因此,免耕留茬1m还田处理在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显著,该研究可为农田管理过程中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赵红香迟淑筠宁堂原田慎重王丙文李增嘉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状耕作措施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
一种智能局部松旋秸秆均匀覆盖玉米播种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局部松旋秸秆均匀覆盖玉米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秸秆收集机构、局部松旋机构、播种施肥机构、覆土机构、秸秆抛洒机构和镇压机构,秸秆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粉碎组件和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
宁堂原胡恒宇李耕刘振赵红香陈国庆韩惠芳韩坤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10年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利用干筛和湿筛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评价了不同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田慎重宁堂原李娜赵红香丙文洁莹李增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