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贵生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台
  • 2篇华北地台
  • 2篇环境意义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氧化还原条件
  • 1篇元古代
  • 1篇生物岩
  • 1篇微生物岩
  • 1篇微相
  • 1篇文石
  • 1篇雾迷山组
  • 1篇纤维状
  • 1篇陆表海
  • 1篇古海洋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意义
  • 1篇沉积微相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华达大学

作者

  • 3篇赵贵生
  • 2篇史晓颖
  • 2篇汤冬杰
  • 1篇裴云鹏
  • 1篇李涛
  • 1篇蒋干清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华北中元古代陆表海氧化还原条件被引量:12
2011年
文石海底沉淀是地球早期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条件下,CaCO3过饱和而直接沉淀于海底所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可反映古海洋贫氧状态。对华北中元古界雾迷山组(ca1.50~1.45Ga)碳酸盐岩的研究发现:潮下带下部黑色纹层石由针状文石假晶等厚层与微生物席层交互堆叠而成;潮下带中部凝块石白云岩(A单元)主要由针状文石假晶形成的环带或扇状集合体包裹有机质团块所组成,少见碳酸盐微粒。潮下带上部—潮间带下部纹层白云岩(B单元)以自然沉淀的碳酸盐微粒为主,含少量等厚层和扇状、葡萄状文石假晶集合体,以及以孔洞充填形式产出的针状文石假晶。而潮坪成因的泥晶白云岩(C单元)则完全由含有石盐假晶和微生物席裂痕的泥晶质微晶白云岩组成,不含针状文石沉淀。对构成雾迷山组典型副层序基本单元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比值分析显示:由C单元至A单元,V/Th、Mo/Th、U/Th值逐渐增大,在A单元可能达贫氧富集程度。研究表明,在雾迷山组沉积期,华北陆表海潮下带中部及其以下可能长期处于贫氧状态,而潮下带上部则处于氧化状态,氧化—还原界面接近于正常浪基面底。这个认识对进一步了解中元古代海洋条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及烃源岩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汤冬杰史晓颖裴云鹏蒋干清赵贵生
关键词:华北地台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形态组合的古环境意义:以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为例被引量:14
2011年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是由微生物与沉积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可作为早期微生物群活动的重要标识,但对其指示古环境的研究尚显不足.华北地台南部中-新元古代汝阳群(Pt2)和洛峪群(Pt3)以近岸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其中发育大量MISS,包括多向波痕、微生物席稳化波痕、微生物席碎片、微生物席平滑波痕、多种微生物席脱水形成的砂裂及不规则网状生长脊等.研究表明,在潮坪环境中MISS最为发育.地势差异对水动力、基底暴露、水分补给和沉积条件等环境因素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影响微生物席的发育与结构,因此,MISS的形态组合特征能够反映沉积微相变化.研究发现,在潮上带以微生物席脱水形成的砂裂构造为主,潮间带上部以破坏-改造型构造为主,潮间带下部-潮下带一般少见原位MISS,但可见再沉积微生物席碎片.据潮间带下部至潮上带上部MISS产出类型及其形态组合分析,识别了4个MISS形态组合带,MISS形态组合由潮间带下部至潮上带上部的变化反映了古地形由低到高的明显变化.
汤冬杰史晓颖李涛赵贵生
关键词:华北地台沉积微相地层学
华北中元古代雾迷山组微生物岩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雾迷山组是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分布最广的地层单位之一,以环潮坪白云岩为主。其沉积极富韵律性,主要由凝块石白云岩、含硅质条带纹层石白云岩和泥质微晶白云岩层构成的向上变浅的副层序有序堆叠而成。地层中含有丰富多彩的微生物岩,尤其以...
赵贵生
关键词:微生物岩雾迷山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