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正乾
- 作品数:9 被引量:1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罗氏沼虾5个专门化品系选择系F2生长比较及其遗传结构分析
- 为了更好地指导罗氏沼虾选育工作,采用网箱单养和荧光标记同池混养两种放养形式,对罗氏沼虾5个专门化品系选择系A2、A3、B3、C2、C3,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箱单养还是同池混养,各选择系F2的绝对增...
- 蒋飞戴习林朱其建过正乾苏建鞠波
- 关键词:罗氏沼虾
- 文献传递
- 罗氏沼虾抗病选育群体的抗病性能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 为深入了解罗氏沼虾抗病选育群体的抗病力和遗传信息,实验通过人工注射溶藻弧菌感染16个罗氏沼虾选育群体,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选育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在抗溶藻弧菌感染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别,从中鉴定出抗病...
- 朱其建戴习林邹卫丽王海洋蒋飞苏建过正乾丁福江
- 关键词:罗氏沼虾抗病力微卫星
- 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1
- 2012年
-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 过正乾蒋飞许祥程汉良程玉龙孙加赋王假真吴光圣
- 关键词:鲤鱼营养成分脂肪酸
- 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通过比较4个养殖密度(7.50×104、12.75×104、42.00×104、97.50×104尾/hm^2)条件下罗氏沼虾的生长、存活、性别分化、性腺发育等指标,研究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度、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密度对生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7.50×104尾/hm^2组罗氏沼虾体质量增速加速度与97.50×104尾/hm^2组的倍数由养殖10 d时的2.3上升到80 d时的3.4;低密度组罗氏沼虾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比高密度组早约10 d,但规格显著大于高密度组;7.50×104尾/hm^2组雌虾初始平均体长(4.158±0.592)cm比97.50×104尾/hm^2组大1.09 cm;养殖密度对性别比没有影响,但对雌虾成活率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合适的养殖密度是预防罗氏沼虾性早熟的有效措施。
- 戴习林周梦颖鞠波过正乾蒋飞苏建丁福江
- 关键词:罗氏沼虾养殖密度性别分化性腺发育
-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被引量:20
- 2013年
- 测定和分析了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而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达68.48%和69.80%,但海水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淡水虾(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淡水虾(P<0.01);海水虾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亦显著低于淡水虾(P<0.05),表明在海水环境中凡纳滨对虾合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稍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
- 彭永兴许祥程玉龙过正乾蒋飞徐家涛罗刚许星鸿程汉良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脂肪酸
- 野生与养殖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111
- 2013年
- 对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草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草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67.4)高于养殖草鱼(66.1),而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9.45%和96.70%,但野生和养殖草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很大差异,野生草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但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同,野生草鱼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草鱼(P<0.01),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显著低于养殖草鱼(P<0.05),表明草鱼饲料配方中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
- 程汉良蒋飞彭永兴许星鸿董志国许祥过正乾孙加赋王假真吴光圣
- 关键词:草鱼肌肉脂肪酸
- 罗氏沼虾多次产卵对子代生长与遗传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提高罗氏沼虾苗种品质,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对同一雌虾5个产卵批次子代(Ⅰ、Ⅱ、Ⅲ、Ⅳ、Ⅴ)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体数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增加,前三产卵批次具有较高出苗率。各产卵批次子代绝对增重率大小顺序为Ⅲ>Ⅱ>Ⅴ>Ⅳ>Ⅰ,经LSD法多重比较,Ⅱ和Ⅲ批次子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Ⅰ批次子代成活率显著高于后四批次(P<0.05),前三批次子代体重变异系数小于后两批次,表明前三批次养成规格更加整齐。Ⅰ、Ⅱ、Ⅳ和Ⅴ批次子代在养殖60 d后雌性比例较高,而Ⅲ批次子代雌雄比符合1∶1。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5个产卵批次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5个产卵批次子代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大小顺序为Ⅱ(0.586 3)>Ⅰ(0.583 5)>Ⅴ(0.560 2)>Ⅲ(0.560 1)>Ⅳ(0.555 8),均为高度多态。Ⅰ批次子代与Ⅴ批次子代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17 0,Ⅳ批次子代与Ⅴ批次子代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00 3,各批次子代间遗传关系极近,表明5个产卵批次子代的遗传结构无明显差异。
- 戴习林王海洋过正乾蒋飞周梦颖鞠波苏建高翔丁福江
- 关键词:罗氏沼虾
- 罗氏沼虾抗病选育群体的抗病性能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为深入了解罗氏沼虾抗病选育群体的抗病力和遗传信息,通过人工注射溶藻弧菌感染16个罗氏沼虾选育群体,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选育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6个选育群体抗溶藻弧菌感染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并从中鉴定出抗病力强的群体3个(SCR11-6、SCR11-11和SCR11-16),其在感染溶藻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达80%;抗病力比较强的群体7个;抗病力一般的群体4个,成活率为65%~70%;抗病力差的群体2个,成活率为35%~50%。8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5~9个,平均为6.625个,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9 4~0.829 4,平均为0.732 3。16个群体的平均PIC为0.493 2~0.695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6 2~0.651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51 9~0.733 2,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55 2,遗传距离平均为0.434 4。并对DP和SP两群体罗氏沼虾个体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统计,分析其与罗氏沼虾抗病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SUGbp8-103b、SUGbp8-101c、MRMB11、SUGbp8-137和MRMC2分别在203、263、185、335和96 bp等位基因与罗氏沼虾抗病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位点MRMB11在185 bp等位基因跟抗病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82。研究表明,16个选育群体中有4个群体的抗病力较强,同时与其它12个选育群体相比,这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也比较丰富,这些罗氏沼虾群体的筛选为罗氏沼虾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 朱其建戴习林邹卫丽蒋飞苏建过正乾王海洋丁福江
- 关键词:罗氏沼虾抗病力微卫星
- 罗氏沼虾5个专门化品系选择系生长比较及其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荧光标记混养两种实验方法,对罗氏沼虾5个专门化品系选择系A、B、C、D、E的子二代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还是荧光标记混养实验,各选择系子二代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D>B>E>C>A;经方差分析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选择系B和D的子二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子二代中符合各选择系的体型比例较子一代有所增加;子二代的体重变异程度比子一代的体重变异程度小,其中B降幅最为明显,高达49.22%,说明子二代规格相对于子一代更加整齐。应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罗氏沼虾5个选择系子二代共630尾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各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2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666 2;平均杂合度观测值为0.435 0,平均杂合度期望值为0.707 6。5个选择系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从小到大依次为C(0.434 0)
- 蒋飞戴习林朱其建过正乾苏建鞠波丁福江
- 关键词:罗氏沼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