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清
- 作品数:109 被引量:583H指数:1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 2002年
-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患者中存在状态. 以 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质粒EcoRI酶切RFLP结果提示自2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的29和28个阳性克隆中各有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则表现为高度保守,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碱基序高度一致,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本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
- 董菁成军王勤环刘友昭王刚施双双夏小兵邵清斯崇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变异
-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白细胞中与NS5ATP9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得到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9(NS5ATP9),NS5ATP9是一种未知功能新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NS5ATP9的生物学功能,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并克隆人白细胞中与NS5ATP9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进一步阐明NS5ATP9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途径.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NS5ATP9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NS5ATP9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重缺陷(SD/-Trp-Leu-Ade-His)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铺有C-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变蓝的真阳性菌落46个,其中含人类免疫球蛋白轻链13个,核小体表面蛋白10个,铁蛋白重链2个,人类重组免疫球蛋白λ轻链11个,14-3-3家族蛋白1个,脑膜炎球菌PorA蛋白1 个,RNA多聚酶Ⅲ3个,烟草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 个,细胞色素P450Ⅱ2个,SLIT2蛋白1个,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1个. 结论:成功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NS5ATP9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S5ATP9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 李强梁耀东成军王琳张建邵清刘敏程明亮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编码基因酵母细胞
- 应用白细胞cDNA文库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HCTP4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HCTP4蛋白结合的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CTP4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 提出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HCTP4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及铺有X-α- 半乳糖(X-α-gal)的四重缺陷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44个,其中25个免疫球蛋白λ轻链:6个来自RP11-189K21克隆的人DNA序列;4个来自RP11- 507C10克隆的人DNA序列;2个人BAC克隆RPCI11- 75L1;1个人BAC克隆RP11-21M10;1个人遍素酶智能弹(MIB);1个来自RP11-867O8克隆的人DNA基因;1个来自RP3-509119克隆的人DNA序列;1个小核糖核蛋白G: 1个UMP-CMP激酶;1个新基因. 结论:成功克隆出HCTP4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 刘敏成军张树林王琳邵清张健梁耀东
- 关键词:白细胞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技术丙型肝炎病毒HCV
- FibroScan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研究
- 目的验证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检测肝脏纤维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98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小板、凝血、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并行经皮肝穿刺活组...
- 张健李冰李梵李娟王春艳邵清陈国凤
-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cDNA文库与NS5ATP1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NSA5TP1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NS5ATP1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出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NS5ATP1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及铺有X- 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10个,其中2个人HLA-B27;2个人亚砷酸盐转移子(arsA);1个人单倍型E22i线粒体;1个人pyrin (MEFV);1个人肌动蛋白素1(cofilin 1);1个人染色体15; 1个来自RP11-353N14克隆人的DNA基因,位于染色体17;1个新基因. 结论:成功克隆出NS5ATP1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 刘敏成军张树林王琳邵清张健梁耀东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CDNA结合蛋白基因
- 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对NS5ATP7反式调节基因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7(humangene7transactivatedbynonstructuralprotein5AofhepatitisCvirus,HCVNS5ATP7)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NS5ATP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TP7,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NS5ATP7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相同细胞的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NS5ATP7后,有12条差异基因表达,其中4条基因表达增强,8条基因表达降低.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NS5ATP7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NS5ATP7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 张健刘妍成军王琳邵清梁耀东李强刘敏
- 关键词:反式调节基因非结构蛋白5A基因表达
- 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被引量:3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直至治疗结束。以上两组的疗程均为48周,分别在治疗的12、24、36和48周抽血,检测各组血清ALT、HBeAg、HBV DNA及child分级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87.1%及78.8%,有效率分别为96.8%及87.9%;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9%及57.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9%及24.2%;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96.8%及97.0%。结论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的发生,并可增加抗病毒效果,且其安全性良好,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张健李冰李梵纪冬韩萍邵清李永纲陈国凤王慧芬陈菊梅
-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5反式调节基因的筛选
- 2004年
-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5的反式调节基因. 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NS5ATP5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TP5,以表达质粒pcDNA3.1(-)- NS5ATP5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NS5ATP5后,有17条基因表达增强,12条基因表达降低. 结论:成功筛选了NS5ATP5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NS5ATP5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 张健刘妍成军王琳邵清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调节基因
-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N末端蛋白基因芯片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N末端蛋白(TP) 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TP在乙型肝炎陧性化及致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根据AF384372 HBVDNA病毒株序列设计、合成HBV DNA P-TP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以含有AF384372HBVDNA P全基因组cDNA的质粒G318A7作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P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HBV DNA-TP 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 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以单链可变区抗体的Western blot杂交技术证实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之后有TP蛋白的表达,提取高质量的mRNA并进行逆转录成为cDNA,进行DNA 芯片技术分析.在1 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发现有111 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8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HBV DNA P-TP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TP蛋白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
- 陈国凤王琳成军刘妍张健邵清张玲霞李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芯片肝细胞癌乙型肝炎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HCVNS3蛋白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NS3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 NS3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和在铺有 X-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18个,其中4个真核细胞翻译延伸因子2;2个免疫球蛋白λ轻链;1个肌动蛋白β;1个铁蛋白轻多肽;1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2个肌球蛋白因子1;1个白介素2受体β;1个富含精氨酸/丝氨酸剪切因子6;1个组织蛋白酶 S;1个2’-5’寡腺甘酸合成酶类似物;1个缺失精子缺乏相关蛋白2;1个 CNN2;1个新基因.结论:成功克隆出 HCV NS3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 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 邵清成军白雪帆王琳张健梁耀东刘敏李强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