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亮 作品数:44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一种海洋数据处理与分类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数据处理与分类方法,属于海洋科学和数据处理技术领域,首先利用自适应水下系统和水面系统采集海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预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K‑means算法模型进行聚类,得到海洋数据的... 陈斌 薛碧颖 邹亮 胡睿 岳保静 仇建东 许帅 张艺严一种空海两栖航行器用水剖面参数采集器的起吊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海两栖航行器用水剖面参数采集器的起吊机构,属于采集器起吊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飞行器、采集器、拉绳和收放辊,所述拉绳缠绕在收放辊上,所述拉绳底端与采集器固定连接,所述飞行器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收放辊转... 陈斌 胡睿 王蜜蕾 邹亮 张艺严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东海陆坡滑塌沉积的地质年代与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东海陆坡区OT12-01孔长度为5.35 m沉积物AMS 14C测年、高分辨率粒度分析和XRF岩芯元素扫描数据,识别出了末次冰盛期(LGM)至全新世期间发生的多次滑塌事件。研究发现,OT12-01孔全新世晚期沉积层缺失,LGM至全新世期间呈现AMS 14C年龄模式频繁倒转、沉积物粒度、元素比值垂向上多处突变或"错动"等特征,保存了LGM至全新世非连续的沉积记录。OT12-01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低海平面时期的长江/黄河物质,OT12-01孔是由中国大陆陆源物质在东海陆架经水动力分选,细颗粒被搬运至东海陆坡后,发生多次滑塌形成。LGM时期物源供给是OT12-01孔形成滑塌沉积的重要因素,末次冰消期海平面快速上升可能是高频滑塌沉积的触发原因,而低海平面时期甲烷水合物溢出、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可能是海底滑坡作用发生的诱因。 窦衍光 蔡峰 蔡峰 李清 赵京涛 李军 李清关键词:滑塌沉积 海平面波动 末次冰消期 东海陆坡 早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沉积物地球化学以及环境演化的记录 邹亮早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古生产力的碳酸盐和生物成因Ba元素记录 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148站岩芯454.8mcd以上(约23.2Ma以来)的175个沉积物样品中CaCO3以及生物成因Ba含量变化的研究,并结合初期对ODP1148站岩芯分析的一些相关地球化学组成结果,探讨了碳酸盐、生物成因Ba作为海洋古生产力指标的影响因素,以及早中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中新世早期(23~21.4Ma)以外,生物成因Ba与CaCO3含量和沉积速率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南海北部古生产力变化波动较大。对钻孔中生物成因Ba的研究表明,在沉积埋葬以及埋葬后的保存过程中(特别是在320mcd以下),生物成因Ba会在少氧或缺氧环境下发生还原反应而迁移,影响了它在古环境研究当中的作用。另外,结合钻孔中CaCO3含量变化的数据,在南海北部陆坡,CaCO3的溶解作用并不是很强,其沉积后保存良好,可作为研究南海北部古生产力的基础性指标。 邹亮 韦刚健关键词:古生产力 一种基于水气隔离抽取的悬浮体抽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气隔离抽取的悬浮体抽滤系统,包括抽滤瓶、滤膜台、固定柱、真空泵及连接管,还包括水气隔离抽取底座,所述抽滤瓶安装于滤膜台上,滤膜台通过固定柱安装于水气隔离抽取底座上,所述水气隔离抽取底座内倾斜设置... 王燕 窦衍光 邹亮 胡睿 徐刚 宋维宇 丁雪 岳保静 薛碧颖 苏大鹏 高飞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空海一体化水环境获取路径分析系统 本发明属于水样采集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空海一体化水环境获取路径分析系统,包括服务器、采样管控制模块、飞行导航模块、水面稳定性评估模块和智能管控终端;本发明通过智能管控终端将目标位置的坐标经纬度发送至飞行导航模块,... 陈斌 邹亮 仇建东 薛碧颖 胡睿海洋牧场全要素监测传感器多数据融合系统 本发明涉及特定计算模型的计算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洋牧场全要素监测传感器多数据融合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获取当前各要素对应的待检测传感器序列;将待检测传感器序列输... 陈斌 邹亮 仇建东 岳保静 徐刚 王蜜蕾 薛碧颖 林曦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成因Ba的海洋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一直以来,对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是古海洋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因而寻求反演海洋古生产力替代性指标成为了海洋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沉积物中有机碳、钙质生物、硅质生物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等经典的海洋生产力指标早已确立,但这些与浮游生物直接相关的替代指标因其在海底沉积物中低的保存率,限制了它们在广阔海域中的应用。一些与生物成因相关的地球化学指标(Ba,P,Al,U等),其在海洋中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使得它们成为定性、定量指示海洋古生产力强有力的手段,尤其是生物成因Ba,在富氧沉积环境中可达30%左右的保存率,是重建海洋生产力最有前景的替代指标。利用单一的生物成因Ba,或结合其他指标,在国外已经成为研究海洋古生产力的重要方法。文章在阐述Ba作为古海洋生产力指标的发展、计算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其应用现状以及南海生物成因Ba的初步研究状况。南海沉积物ODP1148站岩芯中生物成因Ba的初步研究表明,Ba与C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我国南海北部中中新世以来以Ba作为古生产力替代指标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在方法的利用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如果要获得更加准确的古海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多个替代性指标会更加可靠。 邹亮 韦刚健 李军关键词:海洋沉积物 17.3 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对古海洋环境演化的响应 2022年 基于AMS14C测年、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等指标分析,探讨了冲绳海槽中南部OKT-3孔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对古海洋环境演化的响应。结果显示,OKT-3孔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陆源有机质,以及海洋自生有机质组成。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晚期(17.3~4 ka B.P.),中国大陆源有机质贡献逐渐下降,中国台湾源有机质贡献逐渐上升,表明海平面变化、黑潮变动是该阶段有机质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4~1.5 ka期间,陆源有机质供给变化趋势与黑潮变动不一致,表明该时期陆源输入非黑潮单一控制,还可能受季风降雨等变化影响。值得注意的是,OKT-3孔海源有机质贡献在B-A和PB时期高、YD时期低,与北太平洋地区的生产力变化相似,反映了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对海水表层生产力的控制作用,NPIW是连通冲绳海槽与北太平洋的重要纽带。 邢淑晓 窦衍光 赵京涛 赵京涛 李清 蔡峰 王利波关键词:陆源有机质 冲绳海槽 末次冰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