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显巍

作品数:32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5篇脑出血
  • 5篇出血
  • 4篇动脉
  • 4篇鼠脑
  • 4篇卒中
  • 4篇大鼠脑
  • 3篇他汀
  • 3篇卒中后
  • 3篇伐他汀
  • 2篇血压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医生
  • 2篇抑郁
  • 2篇原发性
  • 2篇皮质
  • 2篇西酞普兰

机构

  • 25篇成都医学院第...
  • 11篇成都医学院
  • 4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怀俄明大学
  • 1篇南充市第二人...
  • 1篇重庆市大足区...

作者

  • 31篇邹显巍
  • 11篇余建萍
  • 4篇吴珊
  • 2篇刘爱东
  • 2篇张黎黎
  • 2篇董海
  • 2篇吴煜
  • 1篇任骏
  • 1篇文家松
  • 1篇徐帆
  • 1篇唐静
  • 1篇刘勇

传媒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面具脸发病机制及其与疾病进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世界上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全球65岁以上人口的2%~3%[1]。从1990年到2015年,中国PD患者的数量翻了1倍,已经超过了6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预计到2040年,中国PD患者将超过1200万人[2]。有研究[3]表明,PD患者黑质致密部中约6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神经系统不能正常运作,因此出现PD的各种运动症状(如静息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硬和姿势不稳等)和非运动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问题和认知缺陷等)。
刘一凡李广陈俊男郑莎邹显巍徐帆陈晓芳冯曦兮
关键词:帕金森病肌强直情绪调控
组织因子在大鼠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脑出血组(30只),脑出血组又分为6、12、24、48h和3、5d6个亚组;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脑出血周围组织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计数;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TFmR-NA在脑和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出血6h可见轻度脑水肿,12h脑水肿明显,24h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增多,48h脑水肿及炎症反应最重;脑出血6h即有间质性肺炎表现和局灶性肺气肿,48~72h炎症反应达高峰,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脑出血6h在脑血肿周围组织中TFmRNA表达增高(P<0.01),12h达高峰(P<0.01),3~5d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肺中TFmRNA于12h表达开始增高(P<0.01),24h表达最高(P<0.01),2~3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5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可导致急性肺损伤,TF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凝血反应和炎症反应可能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的急性肺损伤。
邹显巍吴珊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肺损伤
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仍为药物治疗,且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等技术在我国也逐步开展。虽然都不能治愈帕金森病,但规范的全面长程管理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和技术更新,帕金森病的治疗也在飞速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决策手段。
吴煜邹显巍罗嫚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细胞移植基因治疗
一种预防婴儿下肢畸形发育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下肢防护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防婴儿下肢畸形发育的装置,包括护膝和设置于护膝的保护装置。护膝包括大腿连接部、小腿连接部和用于连接两者的转动部。保护装置包括控制盒、上支板、下支板、检测单元和限制单元...
朱姝余凯夏勋邹显巍余建萍董海
文献传递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与疾病分期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与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使用Noldus Facereader7.0分析18例帕金森病患者的面部表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疾病分期不同阶段的患者面部表情变化;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别分析HOEHN&YAHR分级(H&Y)和UPDRSⅢ评分与面部表情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中性、快乐、悲伤、生气、惊讶、害怕、反感、心理效价和唤醒面部表情在H&Y和UPDRSⅢ的不同阶段之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除惊讶、反感和唤醒之外,其它面部表情与H&Y分级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相关性;除快乐和生气以外,其它面部表情与UPDRSⅢ评分的不同分值有不同的相关性。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在H&Y和UPDRSⅢ分期不同阶段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存在相关性,提示可将面部表情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辅助检测指标。
陈林丽杨利琼曹琼芳徐帆邹显巍冯曦兮魏常友
关键词:老年帕金森病面部表情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立普妥。A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检查治疗前、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记录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质(FIB)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A组低于B组;治疗后2组TC、LDL-C及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B组出现2例肝功能损害外,其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立普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邹显巍余建萍
关键词:脑心通阿托伐他汀钙
COQ8A基因突变所致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1例
2024年
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辅酶Q10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本文首次报道辅酶Q8A(coenzyme Q8A,COQ8A)基因一种新的杂合变异导致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患者为26岁男性,以缓慢起病的共济失调、运动不耐受、震颤以及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诊断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示COQ8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NM_020247.5:exon8:c.1009G>A(p.A337T)和NM_020247.5:exon8:c.1078delC(p.Q360Sfs*20)],予以补充辅酶Q10后症状有所改善。该病例提示当患者出现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尤其伴癫痫或认知功能障碍时,应排查可治性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
朱姝余凯邹显巍
关键词:基因突变共济失调
自发性癫痫大鼠皮质和海马中GLT-1、EAAC-1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自发性癫痫大鼠皮质、海马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的转录、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自发性癫痫Wistar大鼠(癫痫组)和正常Wistar大鼠(正常组)各10只,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2组大鼠皮质、海马中GLT-1、EAAC1 m RNA转录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2组大鼠皮质、海马中GLT-1、EAA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癫痫组大鼠皮质中EAAC-1 m RNA相对灰度值为(0.67±0.21),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的(1.54±0.38)(P<0.01);2组大鼠皮质中GLT-1 m RNA和海马中GLT-1 m RNA、EAAC-1 m RNA相对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大鼠皮质中EAAC-1、GLT-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72.6±8.7)和(103.7±12.6),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的(116.5±15.1)和(139.5±14.2)(P<0.01);癫痫组大鼠海马中GLT-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对灰度值(196.7±23.5)明显的高于正常组大鼠的(145.5±19.7)(P<0.01);2组大鼠海马中EAAC-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对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癫痫大鼠皮质中GLT-1、EAAC-1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癫痫发生有关。
邹显巍刘爱东余建萍
关键词:自发性癫痫大鼠皮质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病人动脉僵硬度、心功能及血浆Hcy、NT-pro B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病人的动脉僵硬度、心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接收治疗的H型高血压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心功能及血浆Hcy水平、NT-proBNP水平、NT-proBNP阳性检测率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aPWV、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PWV阳性检出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7.45%(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动脉僵硬程度,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及血浆Hcy、NT-proBNP水平。
余建萍邹显巍马碧刘勇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僵硬度心功能
脑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3
2007年
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方式变化多样,相当数量的患者病因不明。联合应用MRI和磁共振静脉造影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就应积极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控制惊厥、降低颅内高压和使用抗凝药。
邹显巍文家松吴珊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