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ography,HSG)检查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98例,对比分析HSG、腹腔镜检查结果。【结果】HSG诊断为畅通149支,梗阻44支;腹腔镜诊断为畅通121支,梗阻72支,HSG诊断灵敏度为97.5%(118/121),特异度为56.9%(41/72),阳性预测值为79.2%(118/149),阴性预测值为93.2%(41/44)。所有患者中仪3例患者出现恶心,无需特殊处理。【结论】HSG检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灵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俞奇林霞孙广范郑丽千方方
-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不育不育
- 运用SWOT分析法对病区护士分层培训及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调查分析病区护士使用SWOT分析法分层培训需求。方法:选取在生殖内分泌科、妇科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入科培训的N0-N4级执业护士4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0级6人,N1级10人,N2级11人,N3级12人,N4级5人,运用SWOT分析法对入选护士的培训需求进行汇总统计,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培训要点,并对有需要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指导。2016、2017年实施分层培训,2018年初对两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培训前后病区护士分层培训需求情况。结果:SWOT分析法分层培训后病区护士需求与培训前相比,优于培训前,两种培训效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用SWOT分析法能够满足病区护士分层培训需求,提高分层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值得推广。
- 曾涛谭玉玲郑丽千
- 关键词:SWOT分析法病区护士
- 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的建立及实践效果,为形成适宜医疗机构应用的产后避孕服务模式提供参考,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力。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便利选取该院2021年6-8月定期产检的育龄妇女1200例作为试验组,将2021年3-5月定期产检的育龄妇女120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在妇女孕晚期及分娩期,产后42 d,产后6、12个月进行产后避孕知识宣教、避孕措施落实和随访,产后避孕服务档案信息多学科互通互享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避孕服务方法。干预完成后对2组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格率、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产后1年内持续规范避孕率、产后1年非意愿妊娠率、产后1年人工流产率、产后1年内采取避孕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格率、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产后1年内持续规范避孕率、产后1年非意愿妊娠率、产后1年人工流产率、产后1年内采取避孕方法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利于提高育龄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与避孕意识、落实长期高效避孕措施,降低产后1年内非意愿妊娠率、高危流产率等。
- 郑丽千白桂芳李敏罗小婉
- 关键词:多维度产后避孕
- 孕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对分娩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孕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对初孕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参加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的健康初孕妇设为实验组(141例),未参加培训的初孕妇设为对照组(213例)。最后观察两组孕妇的临产状态、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等。结果:实验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培训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曾倩黄雪莲郑丽千
- 关键词:孕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分娩过程
- 妊娠早期妇女的性激素水平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研究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P)和雌二醇(E_2)与妊娠早期妇女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治疗的150例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妇女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hCG、P和E_2水平,分析临床资料与激素水平下降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8^(+1)~10周、10^(+1)~12周血hC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987、3.656,均P<0.05),观察组<6周、6~8周血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26、3.441,均P<0.05),观察组<6周、6~8周、8^(+1)~10周、10^(+1)~12周血E_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266、6.152、7.223、7.205,均P<0.05)。150例先兆流产的孕妇中101例(67.33%)诊断阳性,孕妇的年龄和妊娠周数与先兆流产中性激素水平阳性有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9.067、8.826,均P<0.05),而妊娠次数和身体质量指数与先兆流产中性激素水平阳性无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3.241、3.417,均P>0.05)。结论与正常孕妇相比,先兆流产的hCG、P和E_2水平降低,3种激素水平的降低均有助于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先兆流产的诊断。
- 俞奇林霞孙广范郑丽千方方
- 关键词: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孕激素早期妊娠先兆流产
- 红外线照射加硝黄散外敷治疗产后重度会阴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照射加硝黄散外敷治疗产后重度会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阴道产伴会阴重度水肿、皮肤瘀血、疼痛症状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应用红外线照射加硝黄散外敷会阴,对照组只采用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应用红外线照射,观察两组产妇会阴水肿、皮肤瘀血消退速度、局部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产妇会阴水肿、瘀血、疼痛症状消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红外线照射加硝黄散外敷治疗产后重度会阴水肿有明显疗效,可减轻产妇疼痛,促进产妇康复。
- 郑丽千梁燕梅
-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疗效
- 红外线照射并人工乳腺按摩对产后乳房肿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并人工乳腺按摩在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1月我院纳入乳房疼痛产妇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联合临床医生对症处置基础上对产妇采用红外线照射并手工按摩方法来缓解乳房肿胀症状。对照组在临床医生对症处置情况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胀度评分、硬度分级、肿块数量三个方面,观察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于产后出现乳房肿胀、疼痛的产妇进行红外线治疗灯照射并人工乳腺按摩是可行的,且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 郑丽千
- 关键词:乳房肿胀护理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感和心理状态。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度量表(SNCS)评分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ENC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明显更小;与护理前相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曾涛郑丽千
-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管理
- 基于护理弱项分析的针对性强化护理在纯母乳喂养行为促成黄金期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基于护理弱项分析的针对性强化护理在纯母乳喂养行为促成黄金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针对性强化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7—10月)和实施后(2016年10~12月)于该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产妇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护理弱项分析的针对性强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评分和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乳房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纯母乳喂养行为促成黄金期内采用基于护理薄弱点分析的针对性强化护理对产妇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和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
- 郑杏珊叶永青廖翠萍黄瑞珍梁妮郑丽千骆翠媚
- 关键词:护理母乳喂养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糖变化与喂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监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0.5h~6.0h血糖变化,寻找合适的喂养方法,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8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203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为实验组,同时设定母婴同室中正常新生儿288例为对照组,分别监测两组新生儿生后0.5h、1.0h、2.0h、6.0h血糖,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6.0h内血糖≥2.8mmol/L者给予母乳喂养,按需喂哺;血糖<2.8mmol/L,出生后2h内喂10%葡萄糖液15mL~20mL,出生后2.0h~6.0h喂配方奶20mL。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按需喂哺。[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0.5h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合理的喂养后,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出生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喂养能有效纠正低血糖,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刘仲寅梁燕梅郑丽千蔡春芳郑杏珊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