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彧
-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彝族家支文化中的女性地位被引量:6
- 2015年
- 彝族女性在家支生活中承担着许多的责任,并被寄予生育传承的厚望,然而她们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应有的地位。在家支文化中包含着对女性的矛盾情结:既被需要,又被排斥;既被赞美,又被贬抑;既被神化,又被丑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她们的地位和处境有所改善,但是要获得更加充分的权利和更加平等的地位,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 郝彧
- 关键词:彝族家支女性
- 改土归流对水西地区民族格局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水西地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地区,明末清初形成了以彝族为主体,包括汉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穿青(未定民族)等族体在内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改土归流的实施使彝族势力急剧萎缩,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彝族族内关系、彝族与其他民族族际关系、各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重塑了这一地区民族分布的格局。
- 郝彧甯佐斌
- 关键词:彝族改土归流
- 论明清两代“预制土官”策略及水西土司的政治抉择
- 2013年
- 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利用彝族土官对水西进行治理,其间经历了一些比较大的政治制度变迁",预制土官"策略的实施和水西土司的政治抉择对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郝彧
- 关键词:政治抉择
- 凉山彝族家支的权力结构与彝区乡村秩序控制被引量:11
- 2018年
- 凉山彝族家支的形成以祖先崇拜为表象,其实质是资源竞争环境中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及在与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模式,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的某些方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因此引起了较多的争论。家支在独特的资源配置方式驱使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权力结构,国家正式权力希望家支非正式权力符合现代价值规范,而家支非正式权力期待国家正式权力能够最大限度调和彝族传统文化诉求。家支的权力结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也显示了其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做适应性的转型。正确认识其权力组织形式对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控制有重要意义。
- 郝彧
- 关键词:彝族家支乡村秩序
- 新时期民族地区精神贫困特征与治理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民族地区的贫困原因一般被归结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减贫实践上大规模使用财政转移支付和东西部协作等模式,实现资源再配置和发展再平衡的策略。新时期需要创新相对贫困治理模式,加大精神贫困治理力度,破除文化守旧、思维钝化、福利依赖、自我效能感低、发展思路局促等障碍,进一步从救助性扶贫转向开发性扶贫,激发低收入群体内生性动力,实现民族地区低收入人口的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 郝彧叶政周清
- 关键词:民族地区精神贫困自我发展
- 地方性知识生产与重构: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 郝彧
- 关键词:生态文化地方性知识
- 相对贫困时期减贫实践与民族文化的调适——基于四川凉山的分析
- 2023年
- 基于减贫实践与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通过剖析减贫实践和凉山彝族民间信仰文化、制度文化、生态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对立统一,探索建立符合现代生活并能够与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调适的本土化减贫机制,促进凉山彝族文化的现代转型,防止减贫实践陷入“内卷化”困境。
- 郝彧叶政
- 关键词:调适
- 彝族家支的传统建构与现代转型被引量:4
- 2017年
- 彝族家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性质,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中,作为社会有机体一种组织形式的彝族家支也在作出适应性调整,优化其结构和运行机制来应对新的形势。家支并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与传统决裂、快速消解,受彝族人生存哲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家支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不断转型。
- 郝彧
- 关键词:彝族家支
- 明清时期黔西北彝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研究
-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贵州西北部彝族在资源竞争的背景下与中央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互动,运用历史资料和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对这一地区彝族和中央政府在互动中的过程、影响因素、动机等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在这一地区...
- 郝彧
- 关键词:黔西北彝族土司中央王朝民族关系
- 改土归流与水西彝族社会秩序的重建被引量:5
- 2016年
- 改土归流不仅仅是国家体系范围内的权力再分配,也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调适过程。中央王朝经过数百年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积累,已经逐渐具备对土司地区的掌控能力,权衡利弊,中央王朝决定废除土司,改设流官,实现政治一体、经济整合、文化同质的目标。改土归流没有使水西彝族社会秩序产生断裂式的突变,而是在缓慢的文化适应和生态适应进程中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调整,逐步完成了权力体系、经济秩序和文化秩序的重建。
- 郝彧
- 关键词:改土归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