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凯

作品数:8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大豆
  • 6篇套作
  • 5篇套作大豆
  • 3篇磷钾
  • 3篇钾营养
  • 3篇
  • 2篇抗倒
  • 2篇抗倒性
  • 2篇干物质
  • 2篇
  • 1篇单作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光合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法
  • 1篇遮荫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南充市农业科...

作者

  • 8篇郭凯
  • 7篇向达兵
  • 7篇杨文钰
  • 3篇于晓波
  • 3篇雷婷
  • 2篇雍太文
  • 2篇罗庆明
  • 1篇杨峰
  • 1篇李卓玺
  • 1篇龚万灼
  • 1篇刘卫国
  • 1篇宋艳霞
  • 1篇陈小容
  • 1篇刘增禹
  • 1篇张静

传媒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全生育期钾素积累动态符合"S"型增长曲线。完熟期钾素积累总量以及根、茎、叶片、荚果各器官钾素含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处理均以P2K3(P2O517.0 kg/hm^2,K2O 112.5 kg/hm^2)最高,较不施磷、钾(P0K0)高18.79%5-8.33%。全生育期钾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出苗后90 d左右达到最大值。钾素生产效率、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随施磷、施钾量增加与钾积累速率表现一致,但收获指数随施磷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合理施用磷、钾肥能提高套作大豆钾素利用效率,以P2K1(P2O517.0 kg/hm^2,K2O 37.5 kg/hm^2)处理最好。
向达兵郭凯杨文钰雷婷张静罗庆明
关键词:套作大豆利用效率
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完熟期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根、茎、叶、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P2K3(P2O517kg·hm-2,K2O 112.5kg·hm-2)处理最高;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施磷量增加的变化与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一致(苗期除外);完熟期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增施磷、钾肥能够提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以P2K3产量最高,为2 832.04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雷婷向达兵郭凯杨文钰刘增禹陈小容
关键词:套作大豆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分配和植株抗倒性能的影响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与分配、干物质生产、植株抗倒性能、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并确立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分配规...
郭凯
关键词:套作大豆抗倒性能套作模式施钾量
文献传递
不同磷钾处理下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8
2012年
在磷钾供应条件下,以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钾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量均随生育时期推进而持续增加,均符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ae-bx)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缓慢,随后迅速上升,出苗后79.3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钾肥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趋势一致,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出苗后73.6d)早于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钾肥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阶段利用率与最大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出苗后75d~90d)。施用磷钾提高了钾素吸收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钾肥积累利用率和阶段利用率,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趋势。
向达兵郭凯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钾肥利用率干物质
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套作遮荫的响应被引量:59
2009年
选用4个耐荫性有差异的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与单作比较,研究了套作遮荫时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套作遮荫提高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Chl(a+b)/Ca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初始荧光(Fo)、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Chla/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呈减小趋势。套作遮荫降低了大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其干物质积累量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耐荫性相对较好的材料,如贡选1号和南豆12在套作遮荫下Pn下降较少,且有着相对较高的Chlb、Car分子组成比例、Fo和Fv/Fm。
宋艳霞杨文钰李卓玺于晓波郭凯向达兵
关键词:大豆单作套作遮荫叶绿素荧光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被引量:40
2010年
以贡选1号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显著影响套作大豆茎秆的抗倒能力。茎秆基部节间粗度、C/N比、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机械强度、抗倒指数(SLRI)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高、倒伏率均随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SLRI与基部第1、2节间粗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机械强度及C/N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长、实际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适宜的磷钾水平(P2O517kg/hm2,K2O 112.5kg/hm2)能提高套作大豆SLRI,降低其倒伏率。
向达兵郭凯雷婷于晓波罗庆明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抗倒性
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及作物产值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3年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和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4种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方面,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最低,分别为1189kg.hm-2和215m3.hm-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比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分别低10.6%和84.7%.在土壤肥力方面,3种小麦/玉米/大豆模式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15.7%、18.2%、55.2%和25.9%,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模式次之,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模式最低.在作物产值方面,以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模式的3年平均总产值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8809元.hm-2和12619元.hm-2,比其他几个处理分别增加2.2%~20.6%和3.8%~32.9%,总体效益最好.总之,小麦/玉米/大豆模式比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能更好地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作物产值.
向达兵雍太文杨文钰于晓波郭凯
关键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
一种夏大豆与高秆作物套种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夏大豆与高秆作物套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按照5~7.5kg/亩的施用量将硫酸钾施用于夏大豆穴底后,播种夏大豆。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夏大豆苗期株高,增加茎粗,提高木质素含量,降低倒伏率,...
杨文钰向达兵雍太文刘卫国杨峰龚万灼郭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