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明

作品数:7 被引量:19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浙江天童
  • 5篇天童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 3篇常绿阔叶林
  • 2篇土壤
  • 1篇代谢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冻灾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雨雪冰冻
  • 1篇森林生物
  • 1篇森林生物学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社会工作者
  • 1篇生活型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郭明
  • 5篇仲强
  • 5篇阎恩荣
  • 4篇王希华
  • 3篇周武
  • 2篇康蒙
  • 1篇达良俊

传媒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浙江天童雨雪冰冻灾后林木机械受损与相关功能性状的关联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讨冰冻雨雪灾后林木机械受损与功能性状间的联系,调查了浙江天童盘山8种人工林的灾后受损状况,并对主要常绿林木的抗雨雪冰冻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①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受损指数最大(0.54),木荷Schima superba次之(0.45),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最低;木荷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幼树在纯林中的受损指数大于混交林。②几种常绿阔叶林木的抗机械损伤功能性状表现各异: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最大的是木荷,其次是红楠,最小的是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树枝干物质质量分数和树枝密度的表现格局相反,即小叶青冈最高,木荷最低,红楠中等。③受损指数与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间显著正相关(P<0.05),与枝条干质量和枝条密度间显著负相关(P<0.05)。常见常绿林木抗雨雪冰冻功能性状与林木受损指数间具有重要关联。
阎恩荣仲强周武郭明王良衍袁世杰
关键词:森林生物学冰冻灾害比叶面积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枝叶比例的尺度推移
生物量在植物器官之间的分配关系,不仅影响到植物个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属性,还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生物量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研究尝试用各种定量整合理论去解释生物量分配策略都未获得成功。最近,...
郭明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文献传递
从失衡到平衡:家事审判中家庭功能重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本研究基于2019-2020年社会工作者介入中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案件的服务实践,就案件涉及的家庭功能失衡现状探索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路径。研究以Mc 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依据,着眼于家事审判案件中儿童处于的家庭功能...
郭明
关键词:家事纠纷社会工作者儿童权利保护
浙江天童常绿木本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及抗寒性被引量:15
2011年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59种常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差异,揭示该地区常绿阔叶林常见常绿植物的抗寒性,旨在为营建具有较强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的人工林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各植物叶片对0℃低温普遍具有较好的抗性,未产生显著伤害;在-5℃低温处理下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2)研究区域内樟科与壳斗科植物对-5℃低温耐受性最好,其次为山茶科植物;(3)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强于针叶树种.建议在该地区营建抗雨雪冰冻人工林时,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耐寒性的樟科与壳斗科植物.
仲强康蒙郭明王希华王良衍阎恩荣
关键词:电导率抗寒性生活型常绿阔叶林
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常绿阔叶林亚顶极群落、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退化类型;同时,以4种人工采伐处理代表常绿阔叶林不同受损程度,分别研究了不同退化和受损程度影响下,土壤的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2)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在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与灌草丛最高,其次分别为针叶林和灌丛,常绿阔叶林亚顶极群落最低;(3)不同受损程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4)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决定性因子为土壤C/N和pH,但在退化初期为土壤C/N,在退化后期为土温.可以认为,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控制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逐步由生物因素向非生物因素转变.
郭明康蒙仲强王希华达良俊阎恩荣
关键词:土壤性质碳源碳循环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68
2010年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通过对叶片和凋落物C:N:P比率与N、P重吸收的研究,揭示3种植被类型N、P养分限制和N、P重吸收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1)叶片C:N:P在常绿阔叶林为758:18:1,在常绿针叶林为678:14:1,在落叶阔叶林为338:11:1;凋落物C:N:P在常绿阔叶林为777:13:1,常绿针叶林为691:14:1,落叶阔叶林为567:14:1;2)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叶片与凋落物C:N均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叶片C:P在常绿阔叶林最高,常绿针叶林中等,落叶阔叶林最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凋落物C:P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林;叶片N:P比也是常绿阔叶林最高、常绿针叶林次之,落叶阔叶林最低,但常绿阔叶林凋落物N:P最低;3)植被叶片N、P含量间(N为x,P为y)的II类线性回归斜率显著大于1(p<0.05),表明叶片P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叶片N含量;凋落物N、P含量的回归斜率约等于1,反映了凋落物中单位P含量与单位N含量间的等速损耗关系;4)常绿阔叶林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虽然植被的N:P指示常绿阔叶林受P限制,落叶阔叶林受N限制,常绿针叶林受N、P的共同限制,但是N、P重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受N素限制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高的N重吸收率,受P限制的落叶阔叶林并不具有高的P重吸收率。可见,较高的N、P养分转移率可能不是植物对N、P养分胁迫的一种重要适应机制,是物种固有的特征。
阎恩荣王希华郭明仲强周武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
天童常绿阔叶林主要演替阶段的土壤剖面及碳密度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四个主要阶段:灌草丛、马尾松林、木荷林与栲树林,研究其土壤剖面特征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随演替进行,演替后期土壤机械组成的细颗粒比例增加,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H值略有降低(但不显著),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 10~20 cm层含水率显著增加;(2)碳密度在演替前期和后期高于演替中期,而在剖面中间层(10~20cm)最低;(3)土壤细颗粒比例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碳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可以认为,随着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进行,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周武郭明仲强王希华阎恩荣
关键词:演替土壤剖面碳密度机械组成土壤P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