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颈动脉
  • 3篇急性
  • 3篇斑块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血
  • 2篇动脉血管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斑块
  • 2篇硬化斑块
  • 2篇中层厚度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卒中

机构

  • 7篇齐齐哈尔医学...
  • 5篇大庆油田总医...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5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14篇郭柳彩
  • 4篇伍丽红
  • 4篇周典贵
  • 4篇陈晶
  • 3篇杨巍
  • 3篇蔡振丽
  • 3篇宋宏杉
  • 3篇惠凯
  • 3篇程立山
  • 3篇李春双
  • 2篇高朋杰
  • 2篇宋亚彬
  • 2篇李春双
  • 2篇冯俊强
  • 2篇杜庆
  • 2篇蔡振利
  • 2篇焦海旭
  • 2篇张立志
  • 2篇惠凯
  • 1篇付锦

传媒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1994-2009)、VI(P1994-2009)、CM(B1994-2009)、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手工检索相关会议文献,文种限于中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包括291个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1个RCT进行了随访,2个RCT详细描述了不良反应,1个RCT为小儿面瘫,4个RCT均未提及盲法。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未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其OR=9.6,95%C(I2.51,36.75);治愈率明显提高[OR=2.17,95%C(I1.30,3.63)]。神经生长因子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有限证据表明,神经生长因子作为神经系统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疗效显著,可提高治愈率。
郭柳彩陈莹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周围性面瘫
脑梗死与侧支循环开放级别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脑动脉闭塞时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脑梗死部位数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支以上脑大动脉闭塞。利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比较侧支循环建立的级别与病变部位数量的关系。结果:本研究45支血管闭塞(多支血管闭塞15例)中,前循环闭塞血管23支,后循环闭塞血管22支。本研究Willis动脉环开放17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3例,多部位脑梗死4例;Willis动脉环未开放28例,其中,单部位脑梗死11例,多部位脑梗死17例。结论: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尤其是Willis动脉环的完整性,对于改善血液供应、减少梗死数量及体积是有利的,表明Willis动脉环的开放可减少梗死数目。
郭柳彩杜庆刘治津
关键词:脑梗死WILLIS动脉环侧支循环脑血管造影术
Hs-CRP、sCD40/CD40L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s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9,MMP-9)在脑梗死后斑块破裂局部和外周血含量的变化,破裂斑块和未破裂斑块炎性因子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并与常规动脉造影组进行对比。方法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组和常规血管造影组分别取局部动脉血和外周静脉血进行上述炎症介质测定。结果动脉溶栓组炎症介质显著高于常规血管造影组,但动静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CRP、sCD40/CD40L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时明显高于正常,但局部血与静脉血无明显差异。
程立山高朋杰陈晶陈晶宋宏杉付锦郭柳彩宋亚彬宋亚彬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动脉溶栓
皮质区分水岭脑梗死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皮质区分水岭脑梗死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神经内科确诊的皮质区分水岭脑梗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兰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皮质区分水岭脑梗死病例中,预后良好者76例(81.7%),预后不良者17例(1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与下列因素有关,血管狭窄(OR=3.974;95%CI=2.609~6.052);血压低(OR=6.954,95%CI=3.624~13.344)。结论:皮质区分水岭脑梗死短期内的不良预后与血管狭窄、血压低有关。
郭柳彩杜庆刘治津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短期预后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82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与56例健康老年体检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逐渐增高,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检测可反映出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病情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郭柳彩南光贤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胆红素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进行胰岛素常规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治疗是否可降低卒中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医院内病死率,是否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急性(发病24h内)重症(GCS≤12分)脑卒中患者(年龄≥18岁)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水平为(6.1~8.0)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水平为(10.0~11.1)mmol/L]。主要终点指标包括: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医院内病死率、90d病死率、GOS评分。次要终点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两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指标:两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G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评估:两组CPIS评分在感染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6.1~8.0)mmol/L能够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医院内病死率,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郭柳彩陈晶
关键词: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多社区颈动脉斑块人群干预治疗对斑块逆转及缺血事件发生的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长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采取控制斑块、改善高危因素等综合干预,观察斑块面积、颈部动脉血管内至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的改变及对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干预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口服阿托洛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12个月;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综合干预治疗12个月后,(1)颈动脉IMT、硬化斑块面积、性质与自身前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2)干预组总体卒中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等患者在缺血事件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该类患者卒中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1)对颈动脉硬化斑块人群长期给予调酯、降糖、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达到斑块逆转,在二级预防中有助于预防卒中的发生。(2)而对于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率>90%的患者,综合干预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惠凯李春双周典贵历国艳伍丽红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对病情演变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脑梗死后容易并发院内感染,多数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方法收集2005-01~2008-08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并发肺部感染前及并发肺部感染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评分的变化。结果共收集并发肺部感染病例85例,感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4.3±5.2)分,感染后评分为(35.6±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病死率8.23%;838例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1例,病死率3.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肺部感染后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并发肺部感染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程立山高朋杰陈晶宋亚彬宋宏杉郭柳彩张立志冯俊强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病情演变
多社区人群颈动脉斑块影响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影响多社区人群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选取大庆市5个区域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68422例,首先对颈总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行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再将资料进行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结果:颈总动脉的IMT受血脂、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结论:血脂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
周典贵惠凯李春双伍丽红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脂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短期效果、适应证、并发症及解决的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09~2010—09治疗的68例颅内动脉狭窄的病例。结果:87处狭窄,植入85例支架,58例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均未再发,9例病人症状无改善。1例病人术后2h合并脑出血死亡。12例病人复查支架闭塞。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周典贵焦海旭惠凯伍丽红李春双蔡振利郭柳彩
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脑梗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