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素峡

作品数:35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动脉
  • 15篇冠状
  • 15篇冠状动脉
  • 12篇血管
  • 6篇再狭窄
  • 6篇支架内再狭窄
  • 5篇平滑肌
  • 5篇平滑肌细胞
  • 5篇基因
  • 5篇肌细胞
  • 5篇钾通道
  • 5篇间隙性
  • 4篇蛋白
  • 4篇电导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心病
  • 4篇心肌
  • 4篇心脏

机构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1篇无锡市人民医...
  • 4篇无锡市第四人...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苏州大学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 2篇无锡市中医院
  • 2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江阴人民医院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郭素峡
  • 23篇羊镇宇
  • 9篇王如兴
  • 6篇李库林
  • 5篇张常莹
  • 5篇杨颖
  • 5篇王强
  • 5篇郑杰
  • 5篇李肖蓉
  • 4篇吴丁烨
  • 4篇尤华彦
  • 3篇孙莉萍
  • 3篇曹华明
  • 3篇张煜
  • 2篇张涛
  • 2篇李坚
  • 2篇肖践明
  • 2篇王强
  • 2篇杨承健
  • 2篇陶以嘉

传媒

  • 6篇岭南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一项多中心调查研究报告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通过网络直报,入选无锡九家医院STEMI患者共1 410例,分析其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结果 院内发生患者诊治延迟时间(发病至就诊、发病至第一份心电图、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耗时最少,其次为呼叫“120”急救车入院患者,自行入院者耗时最多.“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就诊至溶栓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在再灌注治疗患者中,就诊至溶栓、就诊至球囊扩张、发病至溶栓,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自行入院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3 h组、3~6 h组、6~12 h组和≥12 h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4.23% vs.10.54%vs.18.67%vs.23.67%,x2=83.372,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7% vs.13.24% vs.18.98% vs.34.63%,x2=116.325,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溶栓组及早期药物保守治疗组的院内全因病死率(1.50% vs.10.00% vs.18.20%,x2=50.896,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6% vs.12.27%vs.20.86%,x239.934,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锡地区急性STEMI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最多;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患者比例偏低;就诊后30 min内溶栓,90 min内球囊扩张患者比例偏低.PCI治疗院内全因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溶栓其次,早期保守治疗最高.院内发病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最短,“120”急救车入院患者其次,自行入院患者最长.就诊时间延迟大于12 h后就诊,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心血管
王强郭素峡羊镇宇吴丁烨杨承健陶以嘉陈风苏伟郑若龙杨松李旭东陈景开
关键词: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心血管事件
间隙性连接蛋白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无锡地区人群间隙性连接蛋白37(Connexin37,CX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532例PCI术后在我院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67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465例),501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CX37基因1019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3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1)在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C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基因型频率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57.050Avs.41.32%,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79.32%vs.65.47%,P〈0.01);与TT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2.03,95%CI:1.53-2.80)。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79.63%vs.72.45%,P=0.02;女性:78.00%vs.51.50%,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高于TT型(男性:OR=1.48,95%C1:1.06-2.09;女性:OR=3.34,95%CI:1.90-5.86)。(2)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相比,支架内再狭窄组C等位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布频率均显著升高(C等位基因频率:72.39%vs.54.84%,P〈O.01;CC+TC型:89.55%vs.77.85%,P=0.027)。与TT纯合子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支架内再狭窄患病风险升高2.44倍(95%C1:1.08-5.50)。性别亚组分析表明,男性人群中支架内再狭窄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92.86%vs.77.660A,P=0.008),C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是TT型的3.74倍(95%CI:1.32-10.64),而在女性�
杨颖郭素峡羊镇宇张涛曹华明王如兴
关键词:支架植入术支架内再狭窄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 参照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双源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5例支架术后出现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后6~12个月行双源CT检查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参照,评价双源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心率、置人支架情况对双源CT诊断性能的影响.结果 55例患者共置入89枚支架,其中31.5%(28/89)的支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双源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7%、76%和95%.双源CT诊断心率<70次/min及≥70次/min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4%比82%)、特异性(88%比90%)、阳性预测值(76%比75%)、阴性预测值(97%比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诊断重叠支架、分叉部位支架与单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84%比100%)、特异性(81%比96%)、阳性预测值(70%比90%)和阴性预测值(91%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诊断直径≥3.50 mm支架、直径3.00 mm支架和直径≤2.75mm支架发生再狭窄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0%和66%,P<0.05)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和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对大直径支架的再狭窄有较好的诊断性能,且不受心率和支架分布情况的影响.
羊镇宇王强郭素峡张煜方向明崔志明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与时俱进——从药物涂层支架的循证之路看冠状动脉介入的发展
2011年
自20世纪70年代末始,冠心病介入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于介入治疗,随之相关器械的使用技术也不断发展,相关临床研究逐渐展开。
羊镇宇郭素峡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药物涂层支架冠心病介入治疗循证冠心病患者
胃癌患者间隙性连接蛋白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间隙性连接蛋白(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388例(胃癌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4例(对照组)。胃黏膜活检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基因测序技术检测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1)Connexin37基因共有CC型、TC型、TT型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2)胃癌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TT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胃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2.47、95%CI=1.68~361,P〈0.01)。(3)分层分析提示Hp阳性是男性患者发生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且男性Hp阳性者发生胃癌风险明显高于女性。剔除性别影响后,Hp阳性与胃癌密切相关(OR=8.82、95%CI=5.45~14.28,P〈0.01)。(4)胃癌组中Hp感染者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1)。与TT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胃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2.96、95%CI=1.76~2.99,P〈0.01)。结论胃癌患者Connexin37基因T等位基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且与Hp感染相关。
景元明张晓苹孙爱静陶锋郭素峡钱海鑫
关键词:胃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被引量:9
2008年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通过对二者神经、体液、内皮功能、胸内压、睡眠紊乱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可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郭素峡李兴德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血小板功能检测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基本原因[1]。内皮破损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是引起ACS等血栓事件最重要的病理过程。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ACS和(或)PCI术后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二磷酸腺苷(ADP) 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显著。然而, PCI术后血栓事件仍有发生,可能与抗血小板作用的延迟、PCI初期不能提供充分的拮抗作用及个体最大平均有效剂量的差异性有关[2]。近几年研究发现,血小板功能检测不仅可以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预测临床预后,也开始尝试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陈伟翔郭素峡羊镇宇吴雄波曹华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功能检测抗血小板治疗
血压变异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long-term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LT-BPV)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40例,UA56例,通过多日测量计算血压变异性,分别比较不同水平的长时收缩压变异性(LT-SBPV)/长时舒张压变异性(LT-SDPV)UA所占比例。结果 LT-SBPV中位数为0.101,UA在LT-SBPV较高组中所占比例更高(58.9%vs.47.9%,P<0.05);LT-SDPV中位数为0.105,UA在LT-SDPV较高组中所占比例更高(75.0%vs.41.7%,P<0.05)。结论 LT-BPV较高提示UA风险较大。
吴丁烨郭素峡羊镇宇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
间隙性连接蛋白37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巨噬细胞电流密度的影响
2017年
目的国内外关于间隙性连接蛋白37(Cx37)基因改变巨噬细胞内外的电流密度,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的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Cx37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电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Wistar大鼠,Cx37+(保留Cx37基因)、Cx37-(沉默Cx37基因)各15只。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根据标本采集部位分为4组:Cx37+斑块组、Cx37-斑块组(取自斑块)及Cx37+血液组、Cx37-血液组(取自血液),用RT-PCR检测Cx37+大鼠不同部位Cx37的表达;分离Cx37+、Cx37-大鼠血液中及斑块处单核巨噬细胞并培养,用全细胞记录法测定电流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Cx37+大鼠斑块中单核巨噬细胞中Cx37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血液[(1.1±0.02)vs(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Cx37+、Cx37-大鼠均行能谱CT检测鼠颈动脉斑块检测,验证了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80、120、160 ms时,Cx37+斑块组电流密度[(0.61±0.06)、(0.67±0.07)、(0.91±0.03)A/cm^2]显著高于Cx37+血液组[(0.49±0.02)、(0.61±0.03)、(0.67±0.02)A/cm^2]、Cx37-斑块组[(0.48±0.02)、(0.60±0.02)、(0.64±0.02)A/cm^2]、Cx37-血液组[(0.49±0.02)、(0.59±0.02)、(0.64±0.02)A/cm^2];200、240、320 ms时亦显著高于Cx37+血液组、Cx37-斑块组、Cx37-血液组(P<0.05)。结论 Cx37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巨噬细胞斑块处电流密度的影响比外周血液更为显著,可促使巨噬细胞继续活化,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
郭素峡尤华彦杨颖羊镇宇孟照辉肖践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电流密度单核巨噬细胞
小分子RNA沉默间隙连接蛋白37对猪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建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构建猪靶向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载体,定向转染后用血管内超声(IVUS)分析斑块特性变化。方法60只猪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间隙连接蛋白37(Cx37)siRNA慢病毒悬液、mock—siRNA、生理盐水分别注入斑块,2个月后用血管内超声检测斑块体积和组织成分,并与干预前比较。同时检测斑块Cx37 mRNA及Cx37蛋白表达.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慢病毒转染2个月后,猪腹主动脉斑块Cx37 mRNA水平在Cx37 siRNA组下降到34%,mock—siRNA组下降到61%,生理盐水组下降到94%(P〈0.05),其中Cx37 siRNA组显著下降。Western blot分析显示Cx37蛋白表达水平在Cx37siRNA干扰组较其他组低(0.21±0.07、0.65±0.06、0.54±0.07)。IVUS检测,10个月时斑块坏死核心占比率较8个月时[降低(5.26±2.11)%比(7.83±1.03)%,P〈0.05]。Cx37 siRNA组斑块体积较8个月时减小[(21.03±6.24)mm^3比(31.23±10.23)mm^3,P〈0.01]。而mock—siRNA和生理盐水组,斑块体积较8个月时增大[(38.54±13.56)mm^3比(32.12±11.21)mm^3,(37.36±14.21)mm^3比(30.21±12.02)mm^3,P〈0.05]。结论Cx37 siRNA安全有效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地减少Cx37 m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斑块稳定及缩小斑块。
郭素峡杨向军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RNA干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