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世顺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内镜
  • 8篇黏膜
  • 6篇黏膜下
  • 6篇黏膜下剥离术
  • 6篇膜下
  • 6篇内镜黏膜
  • 6篇内镜黏膜下
  • 6篇内镜黏膜下剥...
  • 6篇内镜黏膜下剥...
  • 6篇剥离术
  • 5篇食管
  • 4篇切除
  • 4篇癌前
  • 3篇切除术
  • 3篇癌前病变
  • 3篇病变
  • 3篇肠道
  • 2篇毒素血症
  • 2篇早癌
  • 2篇早期食管癌

机构

  • 1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钟世顺
  • 11篇梁玮
  • 8篇郑晓玲
  • 4篇邓万银
  • 4篇郑金辉
  • 3篇陈洋洋
  • 2篇李淑梅
  • 2篇高丽影
  • 2篇张振书
  • 2篇徐丽霞
  • 2篇陈樑
  • 1篇潘丹玲
  • 1篇王昭智
  • 1篇方超英
  • 1篇林海宁
  • 1篇林旭
  • 1篇林晓露
  • 1篇林微
  • 1篇钟世顺
  • 1篇陈晓琼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0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陈洋洋钟世顺高丽影林静莹梁玮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安全性
小麦纤维素颗粒辅助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价值。方法19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复方聚乙二醇)93例和对照组(单用复方聚乙二醇)97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腺瘤检出率和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肠道准备评分[(7.31±1.14)分比(6.06±1.22)分,P=0.000]和肠道准备有效率(95.70%比69.07%,P=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8%比17.53%,P=0.009),两组结肠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6%比26.80%,P=0.148)。结论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优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
钟世顺梁玮陈洋洋陈晓琼郑晓玲陈樑徐丽霞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小麦纤维素颗粒
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Pubmed、Cochrane、Embase、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总例数6689例,其中364例发生了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ESD193例,EMR119例,EPMR52例),总发生率为5.45%。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物位于近端结肠(OR:1.83,95%CI:1.31~2.56;P=0.0004)、抗血栓药物使用史(OR:1.61,95%CI:1.19~2.18;P=0.002)、组织学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OR:0.63,95%CI:0.45~0.89;P=0.009)、分块切除(OR:2.71,95%CI:1.32~3.51;P=0.002)、术中出血(OR:2.52,95%CI:1.56~4.10;P=0.0002)、未置入止血夹(OR:2.19,95%CI:1.20~3.99;P=0.01)、黏膜下重度纤维化(OR:3.67,95%CI:2.02~6.65;P<0.0001)为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是否有合并症不是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肿物病灶位于近端结肠、抗血栓药物使用史、组织学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分块切除、术中出血、未置入止血夹、黏膜下重度纤维化为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许炎钦林峥嵘钟世顺钟世顺林晓露
关键词: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迟发性出血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1年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而HMG—CoA还原酶是肝细胞合成胆固醇(TC)过程中的限速酶,抑制此酶则阻碍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可有效地降低TC的水平。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
李淑梅钟世顺谢德辉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辛伐他汀肝功能试验
老年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恶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60岁)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内镜诊断并治疗的212例年龄≥60岁的L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病理性质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情况、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及内镜下表现(大小、部位、形态等)的相关性,并分析总结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患者男119例、女93例,年龄(68.76±6.37)岁,病灶大小(26.10±15.64)mm,内镜治疗204例(96.2%),外科治疗8例(3.8%),内镜下治愈性切除率99.5%(203/204)。术后病理提示HGIN占34.9%(74/212),癌变占7.6%(16/2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是否服用抗凝药、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均不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病灶大小(P<0.001)、病灶位置(P=0.002)、病灶形态(P<0.001)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20 mm(P=0.001),病灶形态为结节混合型(P=0.020,OR=2.624,95%CI:1.161~5.933)或假凹陷型(P=0.012,OR=10.009,95%CI:1.667~60.080)是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的LST患者,病灶大小及形态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人的结肠镜检查及早期诊疗。
许炎钦林峥嵘钟世顺郑金辉梁玮
关键词:老年人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 年1 月至2012 年2 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90 例行食管EMR 治疗早期食管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评价EMR 手术的...
梁玮钟世顺邓万银王丽珍高丽影张咩仔何利平李伟华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食管癌癌前病变
福州地区青年与中老年胃癌患者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青年和中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3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变部位、镜下大体分型等.结果2357例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1:1.青年组120例(5.09 %),男女比例为1:1.07;中老年组2237例(94.91 %),男女比例为2.90:1.青年组胃中部(胃体)癌所占比例高于中老年组[43.33 %(52/120)比25.75 % (576/2237),χ^2=18.018,P=0.000],而中老年组胃上部(贲门、胃底)癌所占比例高于青年组[27.58 %(617/2237)比6.67 %(8/120),χ^2=25.568,P=0.000].两组患者均以Borrmann Ⅲ型多见,但中老年组中BorrmannⅠ型比例高于青年组[20.79 %(465/2237)比11.67 %(14/120),χ^2=5.850, P=0.016],青年组中BorrmannⅣ型比例高于中老年组[23.33 %(28/120)比11.27 %(252/2237), χ^2=15.845,P=0.000].组织学上青年组较中老年组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更高(P〈0.01).青年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老年组中,男性患者中胃上部癌所占比例高于女性[29.03 %(483/1664)比23.39 %(134/573),χ^2=6.790,P=0.009],女性患者中胃中部癌所占比例高于男性[31.06 %(178/573)比23.92 %(398/1664),χ^2=9.415,P=0.002].中老年组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分化程度更差(P〈0.01).结论 福州地区青年与中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青年患者中胃中部(胃体)癌所占比例高,而中老年患者中胃上部(贲门、胃底)癌所占比例高;青年患者较中老年患者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更高.
钟世顺林微梁玮郑晓玲陈樑
关键词:内窥镜青年人中年人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内毒素血症模型组(24只)和黏附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24只).建模成功...
钟世顺张振书李淑梅
关键词:双歧杆菌黏附素自由基细胞间黏附分子
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水平切缘阳性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并通过术后随访,比较水平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ESD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6例病灶194处,水平切缘阳性组37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水平切缘阳性组中,水平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累及病灶25处、水平切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累及病灶10处、水平切缘为癌累及病灶2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病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食管ESD术后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与ESD术中标记前是否碘染、术后标本面积具有相关性(P<0.05)。18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最终156例患者164处病灶纳入水平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残留复发率随访分析。其中,水平切缘阳性组内镜随访30处,残留复发4处(残留复发率13.3%),水平切缘阴性组内镜随访134处,7处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ESD术中病灶标记前无碘染及大面积病灶的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发生率增加。对于食管ESD术后单纯水平切缘阳性、切缘阳性性质为癌前病变者,可先内镜下密切随访,暂不追加二次治疗。
郑家垚林峥嵘许炎钦陈洋洋郑晓玲邓万银钟世顺郑金辉梁玮
关键词: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缘阳性随访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ESTD)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行ESTD或ESD治疗30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在病灶开始标志至完整剥离时...
梁玮徐丽霞邓万银郑晓玲钟世顺方超英
关键词:黏膜食管癌前状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