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立荣

作品数:30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影像
  • 5篇预后
  • 4篇血管
  • 4篇影像学
  • 4篇病例
  • 3篇血清
  • 3篇溶酶
  • 3篇溶酶原激活剂
  • 3篇溶栓
  • 3篇缺血
  • 3篇重组组织型
  • 3篇重组组织型纤...
  • 3篇组织型
  • 3篇组织型纤溶酶...
  • 3篇组织型纤溶酶...
  • 3篇纤溶
  • 3篇纤溶酶

机构

  • 28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冀州市医院
  • 1篇积水潭医院

作者

  • 30篇闫立荣
  • 21篇胡洪涛
  • 16篇闫欣
  • 13篇马志刚
  • 11篇庞英
  • 9篇姜明
  • 7篇郭笑磊
  • 7篇陈捷
  • 7篇孙玉衡
  • 6篇唐澍
  • 3篇秦朝晖
  • 3篇高倩
  • 3篇李墨
  • 2篇尤小凡
  • 2篇康健
  • 2篇高秉新
  • 2篇王红霞
  • 1篇廖琴
  • 1篇韩仰同
  • 1篇赵菁

传媒

  • 10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3篇2014北京...
  • 2篇第一届华北地...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chwartz-Jampel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附首组国人家族同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探讨Schwartz-Jampe综合征(Schwartz-Jampel Syndrome,SJ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所见、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国内首次报道的2组家族同胞SJS患者,进行实验室、影像、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对该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为幼儿起病,进行性四肢力弱、步态异常,特殊面容、肌肉强直,骨骼畸形,关节挛缩;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轻度增高,影像学提示双肘关节、双髋关节畸形,扁平椎体、脊柱侧凸畸形。肌电图为大量肌强直电位。肌肉病理为慢性肌源性及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SJ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基底膜蛋白多糖(Perlecan)有关,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临床特点为特殊面容、肌强直及骨骼畸形,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闫欣胡洪涛马志刚闫立荣
关键词:肌强直基因
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分析(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们确诊的2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11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纳入分析。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归于脊膜血管梅毒一类。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是横贯性脊髓脊膜损害。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仅有1例是缓慢起病,病程中突然恶化。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胸段或颈胸段脊髓髓内病变,只有1例腰骶髓受累病例,还有1例同时累及颅内大动脉狭窄。梅毒性脊髓炎在T2加权像上呈现脊髓实质内长节段高信号病灶,增强扫描时可见脊髓表浅部位的局灶性强化,也称为脊髓"烛光征";影像学虽有一定特征性,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为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脑脊液细胞学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本病的确诊只能依据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性脊髓炎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却可以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的患者治疗效果既快又好,而病程相对较长、病史过程中有突发恶化特点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好。合并脑膜血管梅毒的1例患者也遗留了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都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误诊漏诊。当遇到长节段脊髓病变时要想到本病可能,应当尽快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明确诊断后要尽快治疗,不同病程及病史特点的梅毒性脊髓炎患者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胡洪涛闫欣郭笑磊李墨闫立荣庞英
关键词:梅毒脊髓炎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胸锁乳突肌(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1例MND患者及349例非MND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结果MND组SCM肌电图异常率(60.3%)显著高于非MND组(4.6%)(P<0.01);确诊级MND患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7.4%)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级(均P<0.01);MND组中,SCM肌电图的异常率(60.3%)低于上、下肢体肌肉的肌电图(93.2%、84.4%)(均P<0.001);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以自发电位(42.5%)和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43.2%)最为常见;MND组有延髓症状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1.7%)明显高于无延髓症状者(54.3%)(P<0.05)。结论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率及其特异性高,为延髓肌受累的指征,有助于MN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闫立荣郑菊阳张俊孙玉衡樊东升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病肌电图
血清尿酸水平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11~2017-04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并诊断为癫痫或晕厥的患者,其中癫痫患者106例,晕厥患者102例,发病12 h以内抽静脉血,用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癫痫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晕厥组[(529.28±202.35) μmol/L vs.(306.84±76.02)μmol/L,t=10.417,P<0.01].癫痫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晕厥组(71.70% vs.8.82%,x2=85.035,P<0.01).癫痫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2,P=0.002);晕厥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P=0.653).对25例尿酸升高的癫痫患者进行随访,22例(88%)患者在癫痫发作后3d内血清尿酸水平降至正常,其余3例(12%)血清尿酸水平较前也有显著下降.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对癫痫与晕厥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姜明胡洪涛闫欣闫立荣
关键词:尿酸癫痫晕厥
伴椎动脉发育不良的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唐澎闫立荣马志刚陈捷廖琴胡洪涛
分裂手现象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肌萎缩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分裂手现象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肌萎缩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科及脊柱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62例,肌萎缩型颈椎病(CSA)患者57例,选取健康对照者65名,均于小指展肌和拇短展肌记录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并计算波幅比,即小指展肌/拇短展肌。结果ALS组的小指展肌/拇短展肌(1.93±1.97)大于健康对照组(0.9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的小指展肌/拇短展肌(0.74±0.32)小于健康对照组(0.9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S组的小指展肌/拇短展肌(1.93±1.97)大于CSA组(0.7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临界值为1.077,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83.1%(P〈0.05);CSA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临界值为0.739,敏感度为64.9%,特异度为87.1%(P〈0.05)。结论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对ALS和CSA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姜明闫欣闫立荣詹研博胡洪涛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萎缩型颈椎病
458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会诊病例分析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郭笑磊马志刚庞英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血管相关检查分析及长期随访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及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以发作性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TIA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记录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记录随访期间有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果共收集肢体抖动型TIA患者5例,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除1例烟雾病患者,其余4例均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其中2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发病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均未见新发梗死灶,临床随访6—33个月,均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单侧肢体抖动是TIA的一种发作形式,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建治疗及规范的药物治疗对减少脑血管事件可能均有效。
唐澍闫立荣马志刚王红霞庞英胡洪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烟雾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预后,以指导围手术期风险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8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前合并症、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进入重症监护室、输入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的数量。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急性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6490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男性3453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64.24岁。11例患者出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脑梗死,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82岁,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病率为0.07%。术后脑梗死发生的时间1~3 d,中位数为1 d。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40.50 vs.56.35,P<0.001),进入监护室比例明显增加(1.10%vs.27.3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脑梗死病史、贫血以及双侧手术方式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病史(OR=88.586,95%CI:22.076~355.561,P<0.001)、心房纤颤(OR=18.230,95%CI:1.637~203.026,P=0.018)和双侧手术方式(OR=7.226,95%CI:1.985~26.304,P=0.003)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对具有脑梗死病史、心房纤颤及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识别预警,以减少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
闫欣王曼高阳闫立荣高倩姜明马志刚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脑梗死
164例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的意义。方法统计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申请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会诊内容、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评估会诊患者共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4~89(60.2±12.3)岁。脊柱骨科(37.8%,62/164)、创伤骨科(31.1%,51/164)及矫形骨科(23.2%,38/164)申请会诊数量最多。术前评估会诊种类:脑梗死101例(61.6%,101/164)最常见,其次为脑出血后遗症15例(9.1%,15/164)及帕金森病14例(8.5%,14/164)等。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意见包括:(1)指导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评估骨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3)会诊需要检查的内容以经颅多普勒[52.4%(86/164)]、颈部血管超声[44.5%(73,164)]及头颅CT[37.8%(62/164)]最常见。(4)共取消手术8例。经术前会诊的患者仅有3例(2例老年痴呆患者,1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闫欣高倩姜明胡洪涛闫立荣马志刚郭笑磊庞英
关键词:神经病学骨科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