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永德

作品数:20 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盆地
  • 6篇地质
  • 5篇海相
  • 4篇成藏
  • 3篇东秦岭
  • 3篇油气
  • 3篇四川盆地
  • 2篇地质结构
  • 2篇地质作用
  • 2篇苏北盆地
  • 2篇盆地原型
  • 2篇下扬子区
  • 2篇裂陷
  • 2篇古地理
  • 2篇古海洋
  • 2篇古生代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二叠系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机构

  • 19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0篇陆永德
  • 8篇彭金宁
  • 7篇罗开平
  • 6篇黄泽光
  • 5篇潘文蕾
  • 4篇曹清古
  • 4篇高长林
  • 4篇吕俊祥
  • 4篇方成名
  • 3篇周凌方
  • 3篇徐旭辉
  • 2篇刘光祥
  • 2篇范小林
  • 2篇蔡立国
  • 2篇翟常博
  • 2篇郑求根
  • 2篇杨帆
  • 1篇胡烨
  • 1篇蒋小琼
  • 1篇刘昭茜

传媒

  • 11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全球构造、...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盆地海相地层残存状况及成藏类型分析
2022年
基于前人研究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剖面解析和钻井资料分析,探讨了苏北地区海相地层在经历了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与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迭加改造下的变形及分布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成藏组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可能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1)苏北地区以淮阴—东台断裂为界,西侧残留地层以下古生界为主,纵向上基本表现为地层倒转,由北往南逐渐由老变新;东侧残留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纵向上正常分布,同样由北往南地层逐渐变新。(2)苏北地区存在四类与海相地层有关的油气成藏类型,即早期原生残留型、晚期新生古储型、晚期古生新储型和晚期古生古储型。早期原生残留型必须同时具备早期成藏有利区及燕山期改造破坏程度弱两大要素;晚期新生古储型必须具备陆相烃灶与海相储层对接的良好配置要素;晚期古生新储型残留海相地层必须具备晚期生烃烃灶及垂向运移到陆相储层的通道两要素;晚期古生古储型残留海相地层必须具备晚期生烃烃灶及纵向区域盖层封盖良好两要素。晚期古生新储型油气藏是近期海相勘探突破的有利类型,晚期古生古储型油气藏应是海相勘探拓展的有利类型。
潘文蕾彭金宁翟常博李海华邱建华曹倩李风勋陆永德
关键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条件海相地层苏北盆地
初述造山带古海洋学
2010年
现代造山带研究成果表明,造山带古海洋学这一新学科即将形成。造山带古海洋学应含下述6个方面:一是造山带古洋壳(蛇绿岩套)的地质地球化学;二是造山带及其两侧硅质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三是造山带古地理学;四是造山带古海洋两侧盆地的形成序列;五是造山带古海洋及其矿产分布规律;六是编制各时期盆地原型分布图,进一步表述造山带古海洋与盆地的时—空结构特征。这不仅是进一步深化造山带研究的需要,而且在海相油气资源和沉积、层控矿产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长林黄泽光陆永德
关键词:造山带古海洋学古地理盆地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近期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陆续取得勘探发现,展现出很大的勘探潜力。中二叠世该区构造—沉积分异明显,导致油气成藏规律复杂,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对认识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油气勘探成果、典型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并以三级层序为最小纵向编图单元,重建了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即SQq1(梁山组—栖一段B)、SQq2(栖一段A—栖二段)、SQm1(茅一段—茅二段C)、SQm2(茅二段B—A)和SQm3(茅三—茅四段)。SQq1和SQm1沉积期总体以海侵和填平补齐过程为主,盆内局部古高地存在点状、带状滩体;SQq2、SQm2和SQm3沉积期以持续海退、地貌分异为主,盆缘发育镶边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台内可形成较大规模多个滩体;SQq2沉积期是中二叠世主要成滩期,较漫长的海退过程和局部块体升降,促使川西台缘、川中南部台内形成较大规模多个滩体;SQm3沉积期在盆地北部沉积分异明显加剧,全面转换为台缘—斜坡—陆棚的隆凹相间沉积分异格局;SQq2和SQm3沉积期高位体系域(HST)的台缘、台内滩体为白云石化、溶蚀等后期建设性成岩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坡折带地貌的刻画和台缘、台内滩体预测应成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
彭金宁杜崇娇李龙龙蒋小琼潘文蕾陆永德罗开平
关键词:三级层序岩相古地理油气地质中二叠统四川盆地
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
2023年
基于晚古生代全球构造背景和上扬子地区构造环境、盆地原型及四川盆地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结合二叠系气藏特征和成藏条件认识,探讨了晚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多类型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伸展背景下构造差异隆升或沉降形成隆凹相间的古地貌,导致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经历早期台地与台凹相间,晚期台地与裂陷槽(陆棚)相间的沉积格局的演化,台凹、潮坪—潟湖、斜坡、陆棚—盆地等相区(亚相—微相)控制发育的多套、多类型烃源岩,与受台地边缘礁滩、台内浅滩控制及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形成的多套、多类型储层构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自生自储等多种高效源储组合,构建了二叠系成藏的基本条件;多套、多类型储层是二叠系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的根本原因。二叠系具备多领域、多类型、多层系综合、立体勘探的有利条件。
李龙龙罗开平刘栩张长江曹清古陆永德彭金宁
关键词:气藏类型晚古生代二叠系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关键构造期与二叠系致密气成藏响应被引量:9
2021年
关键构造期是大型叠合盆地中表征构造作用与油气成藏之间成因联系和因果关系(成藏响应)的关键时间点,是分析油气成藏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的重要“窗口”。基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史,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热年代学指标的约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变形序列,厘定了该区J_(3)-K_(1)、K_(2)-E_(1)两个关键构造期,并结合石炭系—二叠系成烃—成藏史,认为J_(3)-K_(1)是杭锦旗地区现今“北东高、南西低”NE向构造格局的定型期,对应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和砂岩致密化期,主要形成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断层南部(简称南部)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盒一段岩性气藏;K_(2)-E_(1)是主干断裂活化、北部NE向构造圈闭和NW向断裂形成期,导致南部先期岩性气藏调整和北部构造或构造—岩性气藏的形成;主干断裂两侧成藏差异明显,南部成藏早于北部,南部以岩性气藏为主,北部以构造—岩性气藏为主,南部含气层系以深层为主,北部深浅层均有,古近纪北部的隆升导致天然气散失。关键成藏期和关键改造期在空间和时间上转化,通过对成藏要素的差异化改造最终控制天然气的富集和贫化。
罗开平杨帆陆永德刘昭茜唐永
关键词:成藏要素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被引量:93
2005年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 ,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陆永德曹清古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
下扬子海相盆地改造变形与成藏关键
下扬子区海相盆地晚中生代(T2 末)以来经历了三期性质完全不同的构造运动的变形改造:晚侏罗-中侏罗世的晚印支-早燕山运动,受制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苏鲁造山带)和江南隆起基底拆离,在下扬子区形成了两套对冲的前陆...
徐旭辉罗开平刘光祥黄泽光彭金宁吕俊祥周凌方陆永德
关键词:下扬子区海相地质结构
东秦岭古洋盆及其两侧盆地
通过对盆地大地构造环境分析、盆地原型序列图的编制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东秦岭地区在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发育古东秦岭洋,于400Ma~350Ma 间关闭.在古东秦岭洋两侧形成三期盆地原型.①在扩张阶段(Z-O2),两侧形成被动...
黄泽光方成名高长林陆永德
关键词:周缘前陆盆地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原型序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东秦岭—大别及其两侧盆地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编图、盆地动态模拟4项配套关键技术;并以东秦岭—大别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为例,明确了古中国洋的扩张以及向北的俯冲消亡和碰撞决定华北与扬子早古生代陆缘两侧经历了不同原型演化的过程。华北陆块南侧会聚陆缘的叠加转化造成两侧前泥盆系油气成藏物质的迥异分布,中、新生代以来原型更迭表现为多期构造改造与盆地叠加导致烃源热演化地区分异与多种油气成藏富集类型共存。由此表明,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评价立足盆地原型序列分析是可行和必要的,可从整体把握原型控制下烃源岩分布和叠加过程的油气成藏响应。
方成名黄泽光徐旭辉高长林陆永德
关键词:盆地原型地质作用
扬子板块中、古生代盆地的改造变形被引量:16
2008年
扬子板块内海相中、古生代盆地自中三叠世末以来,经历了3期不同性质构造作用的改造变形。首先是在中三叠世末—早、中侏罗世的印支运动期,江南-雪峰基底拆离体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同时派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方向)的逆冲推覆,以及后缘弹性松弛的断陷构造作用的改造,使得海相中、古生代盆地发生了第Ⅰ期的由强及弱递进衰减的逆冲-褶皱变形。继而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期,叠加了第Ⅱ期以郯庐断裂带为代表的 NNE 向大陆平移走滑构造的简单剪切,以及拉分断陷构造作用的改造变形。之后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的喜马拉雅运动期,下扬子区在由南向北的伸展拆离与多米诺式拉张断陷构造作用下,受到了第Ⅲ期的变形改造。这3期构造变形作用促使了扬子板块海相油气的早期聚集、晚期热演化和再分配。
丁道桂潘文蕾彭金宁陆永德
关键词:伸展拆离扬子板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