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丙申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油田
  • 2篇梁家楼油田
  • 2篇成藏
  • 1篇低阻
  • 1篇低阻储层
  • 1篇东营凹陷
  • 1篇断裂活动性
  • 1篇隐蔽性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规律
  • 1篇沙二段
  • 1篇剩余油
  • 1篇气藏
  • 1篇钻井
  • 1篇挖潜
  • 1篇冷家油田
  • 1篇构造样式
  • 1篇凹陷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陈丙申
  • 1篇杨立军
  • 1篇房新娜
  • 1篇江春明
  • 1篇张伟忠
  • 1篇张云银
  • 1篇胡兴中
  • 1篇毛振强
  • 1篇王杉荣
  • 1篇谭辉
  • 1篇苏永进
  • 1篇于正军
  • 1篇孙龙

传媒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江春明胡兴中张晓武陈丙申孙龙
关键词:低阻储层测井冷家油田
梁家楼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3
2003年
梁家楼油田是以开发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为主要目的层的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沙二段油层在不同区域零星分布。结合区域资料研究了梁家楼地区沙二段油气地质特征和油藏特征,指出本区沙二段为典型的小型隐蔽性油藏,主要油藏类型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油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油藏,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提出“小构造、小断层控油”和油气分布“南多北少、南浅北深”的观点,对指导本区及相邻地区沙二段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苏永进房新娜陈丙申
关键词:油气藏成藏规律隐蔽性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侧钻井挖潜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侧钻井挖潜技术是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油藏类型是侧钻井挖潜取得好效果的前提,精细油藏研究、深入准确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是侧钻井挖潜取得好效果的关键,优化地质设计是侧钻井取得好效果的保证,分阶段优化工作参数,可巩固侧钻挖潜效果。该技术在纯化、梁家楼油田的后期开发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及经济效益。
陈丙申王杉荣杨立军谭辉
关键词:侧钻井剩余油采收率
走滑-拉张断裂活动性量化表征及控藏作用——以东营凹陷南坡金家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21年
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的发现对于推动东营凹陷南坡孔店组的勘探具有较大意义。文中基于金家地区地震资料,开展了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提出了走滑-拉张断裂活动性的评价方法,明确了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为中生代早期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北东向右旋走滑-拉张断裂带,早期为单条陡直的走滑断层,走滑位移量较大;后期走滑强度减弱,平面上演化为雁列组合样式,剖面上为负花状构造;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为北东向的油气输导通道,同时控制了一系列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含油高度自北向南、自断裂带向两侧逐渐降低,形成了释压区输导、增压区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
张云银张伟忠毛振强陈丙申于正军于景强
关键词:构造样式成藏模式东营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