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宜芳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狼疮
  • 10篇红斑
  • 10篇红斑狼疮
  • 9篇系统性红斑
  • 9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血清
  • 4篇SLE
  • 4篇DNA酶
  • 3篇血清DNA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细胞
  • 3篇患者血清
  • 3篇红斑狼疮患者
  • 3篇SLE患者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分光
  • 2篇荧光分光光度...
  • 2篇肿瘤
  • 2篇脑病
  • 2篇抗体

机构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陈宜芳
  • 9篇曾凡钦
  • 8篇许德清
  • 6篇李伯有
  • 5篇陈明春
  • 2篇许怀麟
  • 2篇陈伟雄
  • 2篇林宝珠
  • 2篇李希清
  • 1篇姆巴亚
  • 1篇朱杰玲
  • 1篇汤红峰
  • 1篇谭国珍
  • 1篇郑政修
  • 1篇毛越苹
  • 1篇江山平
  • 1篇李红玉
  • 1篇彭碧海
  • 1篇李佰有
  • 1篇汤红

传媒

  • 3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4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血清3种肿瘤标记物的测定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 CA12 5、 CA15 .3、 CA19.9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了 186例 SL E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 :SL E患者血清 CA12 5、CA15 .3、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 2 4 .7%、 16.7%、 15 .1%。 CA12 5大于 10 0 k U / L的 SL E患者关节痛与浆膜炎较多见。结论 :CA12 5、CA15 .3、CA19.9不仅是妇科肿瘤的标记物 ,在 SL
陈明春陈宜芳郑政修李红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A125肿瘤标记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 45例 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  SL E患者和正常人的 CEC数量分别是 (7.8± 4.2 )× 10 6 /L、(3.7± 1.1)×10 6 /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活动期患者的 CEC数量高于非活动期患者 (P<0 .0 1) ;SLE患者 CEC数量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 (r=0 .3817,P<0 .0 5 )。结论  SL E患者的 CEC数量升高 ,测定 CEC数量对判断 SL 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有帮助。
陈明春陈宜芳曾凡钦李伯有汤红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循环内皮细胞外周血CEC
SLE脑病死亡的临床与实验相关因素分析
2001年
目的 :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脑病死亡的临床与实验相关因素。方法 :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多因素分析的方法 ,对 70例SLE脑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补体C3 下降、A/G倒置、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 3个因素是SLE脑病死亡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示A/G倒置、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 2个指标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 (P =0 .0 0 13) ,OR值分别为3.470 2、4.5 336。结论 : C3 下降、A/G倒置、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 3个指标是SLE脑病死亡的高危因素 ,而后
许怀麟李希清陈宜芳许德清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
抗Sm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为了探讨抗Sm 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的临床特征, 对49 例抗Sm 抗体阳性SLE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85 例抗Sm 抗体阴性SLE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抗Sm 抗体阳性SLE 患者的病程较短, 光敏感、关节痛和雷诺氏现象较多见( P< 0.01 或P< 0.05) ,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补体C3 下降的发生率较高( P< 0.01 或P<0.05) 。说明抗Sm 抗体阳性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 易被作出早期诊断。
陈明春张军民陈宜芳汤红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SM抗体
单相酶扩散法测定SLE患者血清DNA酶的浓度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 建立 D Nase 检测的方法,并探讨血清 D Nase 浓度异常在 S L E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于国内首次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了63 例 S L E 患者。结果  S L E 患者血清中 D 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血清 D Nase 的浓度下降与 D N A 含量升高呈负相关。用于 D Nase 检测的琼脂板中最适 D N A 和 E B 浓度分别为30 % 和25 % ,该法检测 D Nase 的灵敏度可达2 μg/ L。结论 用单相酶扩散法检测血清 D Nase 浓度简便、灵敏、可靠,血清 D Nase 水平低下在 S L E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测定患者 D Nase 浓度在研究 S L E 复杂的免疫发病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宜芳曾凡钦许德清李伯有林宝珠
关键词:红斑狼疮DNA酶
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Fas、bcl-2的检测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SLE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52例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Fas、bcl-2的表达。结果:SLE患者CD19+、CD23+B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活动期高于稳定期;两细胞亚群Fas、bcl-2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活动期高于稳定期,且CD23+B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率高于CD19+B淋巴细胞。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其原因与B淋巴细胞的凋亡异常有关。
谭国珍曾凡钦陈宜芳毛越苹
关键词:B淋巴细胞FASBCL-2SLE
SLE患者血清DNA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DNA含量并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3例SLE患者。结果SLE患者血清D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但是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血清DNA水平普遍较低。血清DNA水平与血沉、ANA呈正相关;与C3、C4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无相关;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存在DNA的代谢异常,血中DNA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血清DNA含量的测定可做为判断疾病活动的敏感指标。
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陈伟雄许德清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DNA血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DNA及DNA酶异常的系列研究
曾凡钦陈宜芳许德清朱杰玲陈伟雄李伯有许蓓红汤红彭碧海
该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DNA含量。为了得到最佳测定效果,在建立方法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选择原则是既要获得较高的荧光强度,又要保证荧光强度与DNA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EB也是实验中的重要因素,EB...
关键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DNA酶发病机理荧光分光光度法
皮肌炎伴恶性肿瘤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00年
江山平曾志勇陈宜芳陈瑞郑东辉李建国
关键词:皮肤炎并发症恶性肿瘤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DNA酶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研究血清 DNA 酶(DNase)浓度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于国内首次用单和酶扩散法检测了63例 SLE 患者结果患者血清中 DNase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活动期患者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SLE 伴肾损害患者低于非肾损害患者。血清 DNase 的浓度下降与 DNA 含量升高呈负相关;与血沉、ANA 呈负相关;与补体 C3、C4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 SLE 患者由于其 DNase 水增低下,使得血循环中含 DNA 的自身抗原长期滞留,发挥免疫原性,并与抗 DNA 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免疫损伤。患者血清 DNase 水平低下在 SLE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曾凡钦陈宜芳李伯有林宝珠许德清
关键词:SLE红斑狼疮DNA酶血清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