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被引量:1
- 1990年
-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测定(EIA)、放射免疫测定(RIA)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早在1928年,Albrecht就描述了鲁米诺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反应。
- 陈宜芳
- 关键词:免疫测定化学发光
- 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反应
- 1993年
- 肿瘤患者常出现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上升,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然而,这些细胞数量上变化与细胞活性状态是否一致了解不多。细胞化学发光反映细胞氧化代谢活性及氧自由基形成能力。本实验测定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和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反应,探讨这二种细胞的数量变化与氧化代谢活性关系。
- 张学军毕克菊杨林陈宜芳刘亦芳刘弋董照明
- 关键词:肿瘤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 免疫酶斑点试验检测AFP的初步报告
- 陈宜芳宗庭益
- 关键词:免疫技术血清诊断肝脏肿瘤肝硬变免疫酶技术
- 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化学发光反应的比较被引量:3
- 1992年
- 研究人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反应与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反应的差别。结果表明,刀豆蛋白A、植物血凝素,葡萄球菌蛋白A和(?)理酵母多糖刺激后,PMN—CL纯峰值高于LY—CL 3—10倍,而(?)抗(?)IgG刺激后,LY—CL的峰值则稍高于OMN—CL。氧自由基清除剂作用于PMN—CL和LY—CL反应的结果表明,L—组氨酸均明显抑制PMN—CL和LY—CL反应;苯甲酸钠和甘露醇抑制LY—CL反应的抑制率(IR)明显高于PMN—CL;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抑制LY—CL的IR明显低于PMN—CL。结果提示,PMN—CL和LY—CL反应在CL形成的分子机制上并不完全相同。
- 张学军陈宜芳毕克菊刘亦芬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