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1篇丹尼尔·笛福
  • 1篇笛福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学
  • 1篇学者
  • 1篇一体论
  • 1篇义理
  • 1篇上帝
  • 1篇生意
  • 1篇数字媒介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理论
  • 1篇女性主义文学
  • 1篇女性主义文学...
  • 1篇女作家
  • 1篇气质
  • 1篇专家学者
  • 1篇自我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7篇陈旭
  • 1篇陈旭
  • 1篇何成洲

传媒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2009年年会综述
2010年
何成洲陈旭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专家学者
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之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尽管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风格截然不同,但俄国形式主义无论在文艺总体主张以及具体的创作方法上都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相呼应,而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对其后的文论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厘清两者的文艺思想的关联,也具有从新的维度看待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在现代文论中地位的意义。
陈旭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俄国形式主义
数字媒介语境中的自我认同及其风险被引量:1
2017年
数字媒介对个人赋权进程的影响,有待于我们从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方面进行分析。吉登斯对极盛现代性制度下一种新的自我认同机制的考察,提供了研究数字媒介语境中的自我认同的理论框架。高度现代性中日益明显的内部指涉性和经验封存的特征,催生出自恋的社会心理,而在中国语境下,传统文化心理的世俗性在某种程度上契合现代制度反身性的条件下,内部指涉体系无涉超越性思考的倾向,这让公众在数字媒介中容易滋生自恋心理。为了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避免自恋倾向,我们需要关注并讨论公共事务,达到鲍曼意义上的自治。
陈旭
关键词:吉登斯自我认同数字媒介公共空间
鲁滨孙·克罗索的男性气质建构
2012年
笛福笔下的鲁滨孙通过海上漂流和拓荒孤岛建构起了自身的男性性别身份。在荒岛上的生产实践和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进行海外贸易的过程中,他依赖理性精神建构起一种受到现代社会认可的男性气质。这种男性气质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张在其他国家受到推崇,帝国的合理性也随之确立。
陈旭
关键词:丹尼尔·笛福男性气质
修辞学视野中王尔德的悖论被引量:1
2009年
王尔德作品中贵族公子的语言充满了警句式的悖论。以往评论家认为王尔德所塑造的贵族公子形象是其唯美主义思想的代言人,但对其作品中人物警句式的悖论这个显著的文体特征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王尔德笔下的贵族公子及其警句式的悖论可以被看作是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美国当代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五位一体论"对他的这一修辞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王尔德及其笔下的人物试图通过这种艺术方式来建构超越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贵族式优越感的创作意图。
陈旭
在撒旦的磨坊与上帝的礼物之间——《美国野牛》中的生意、友谊和国家认同
2016年
《美国野牛》中围绕"美国野牛"币所发生的交易和友情分别从利己的市场和利他的礼物的角度,展现了剧作家对社会联系纽带的思索。野牛币的交易过程隐喻性地展开了对市场经济的伦理辩难,即自足市场所昭示的个人自由与平等也有可能形成对个人尊严的制度性羞辱。野牛币体现的友情则提出以礼物关系矫正冰冷的市场逻辑,但马梅特亦警示以理想化的友谊圈定社会可能在幻灭中生成犬儒人格的危险。剧作家细察个体交往的幽微目光最终探进美国自信精神之下的怀疑深处。"美国野牛"币以美国历史为隐喻,混融市场与礼物精神,并置历史聚焦下市场开拓进取的光明与其所掩隐的灰暗,以一种作为礼物的内省愧疚去面对历史的尴尬之处,这种近似宗教的情怀能够触发当时危机中美国精神的自我更新,强化社会内聚机制,《美国野牛》因而成为美国民族神话的复魅之作。
陈旭
关键词:礼物
“我不是女作家”——当今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理论被引量:5
2009年
在这里,我首先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为何女作家这个议题在1990年前后从女性主义理论日程上消失?为何我们现在又需要重新考虑这个议题?然后,就"我不是女作家"这一宣言,我着手对女作家这一议题进行新的分析。我会把这一宣言当作一个言语行为,并在西蒙.德.波伏娃理解的性别主义这一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此宣言是一种特定情形下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形即试图迫使女性作家遵从符合女性气质的规范,同时也揭示出波伏娃的理论阐明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的策略。最后,我指出了为何我们今天仍然希望女性进行写作的原因。
托莉.莫伊陈旭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作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