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四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苦苣苔科植物(Gesneriaceae)约有150属3700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至墨西哥的热带及温带地区,仅2种分布在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我国有58个属(27个我国特产属),...
- 陈林
- 关键词:苦苣苔科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植物分类学苦苣苔科
- 文献传递
- 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抗菌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 研究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的抗菌活性成分。 方法: 以小檗碱为阳性对照,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液体培养法进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高活性部位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从髯丝蛛毛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β-谷甾醇( 1 ),E-3,4-二甲氧基肉桂酸( 2 ),barbinervic acid( 3 ),3 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 (4),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 5 )。从吊石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 6 ),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 7 ),5-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 8 )。化合物 3,4,6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 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 3 (IC50 0.098 g·L^-1)抑制SA活性最好;化合物 4 (IC50 0.130 g·L^-1) 抑制MRSA活性最好;化合物 3 (IC50 0.270 mg·L^-1)抑制ESBLs-SA活性最好。 结论: 化合物 1-5 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7,8 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魏金凤陈林王金梅康文艺
- 关键词:抗菌
- 苦苣苔科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综述了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和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找出了从8种苦苣苔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7个三萜类化合物的构型规律。
- 闫文义陈林王金梅康文艺
- 关键词:苦苣苔科三萜乌苏酸生物活性
- 两种唇形科植物荔枝草和夏至草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荔枝草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夏至草为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的全草。本文利用已建立的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模型对上述两种植物的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检测,以评价将这两种植物开发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 康文艺张丽陈林苑鹏飞
- 关键词:荔枝草夏至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长茎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研究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longicau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茎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柳杉二醇(1),4(15)-eudesmene—1β,6α—diol(2),2,5-bornanediol(3),异香草酸(4),香草酸(5),豆甾-5,22(E)-二烯-3β-醇(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陈林康文艺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岩豇豆脂肪酸成分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对岩豇豆全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岩豇豆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5.62%。结论:在岩豇豆鉴定的24个化合物中,有8个脂肪酸,其总含量为55.66%。亚油酸、甾醇和维生素E可能是岩豇豆脂溶性部分的药效成分之一。
- 陈林姚森森何喜娟康文艺
- 关键词:脂肪酸GC-MS
- 卷丝苣苔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研究卷丝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卷丝苣苔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castanopsol(1),3β-hydroxy-9(11),12-oleanadien-28-oicacid(2),2,3,7-trihydroxy-6-oxo-1,3,5(10),7-tetraene-24-nor-frie-delane-29-oicacidmethylester(3),3-epicyclomusalenol(4),棕榈酸(5)和硬脂酸(6)。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
- 康文艺陈林臧鑫炎
-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
- 基于Keggin离子和铜配合物的质子导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性能
-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功能材料的研究已经日新月异,尤其是基于功能材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更是现代材料发展的主体趋势。这种材料根据其有机-无机化学组分间的结构多样性以及物理化学性能的独特性,通过两种或多种不同化学组分...
- 陈林
- 关键词:铜配合物质子导体复合材料催化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