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气泡泵
  • 8篇制冷
  • 4篇截面
  • 3篇热工学
  • 3篇吸收式
  • 3篇冷态
  • 3篇两相流
  • 3篇变截面
  • 3篇EINSTE...
  • 2篇制冷系统
  • 2篇太阳能
  • 2篇太阳能驱动
  • 2篇提升管
  • 2篇平板型
  • 2篇启动时间
  • 2篇气泡发生器
  • 2篇强化换热
  • 2篇热源
  • 2篇吸收式制冷
  • 2篇冷态试验

机构

  • 16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16篇陈永军
  • 16篇刘道平
  • 12篇赵荣祥
  • 10篇陆引哲
  • 4篇梁俣
  • 4篇郑晓倩
  • 1篇叶鹏

传媒

  • 6篇流体机械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制冷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制冷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气泡泵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泵,所述气泡泵由竖直提升管、高位储液器、低位储液器和加热装置组成,所述加热装置为平板型的加热器或平板型的加热器与强化换热的翅片装置的联合;所述平板型的加热器水平放置在低位储液器内靠近底部;强化换热的...
赵荣祥刘道平梁俣陈永军陆引哲丁充郑晓倩
文献传递
由太阳能驱动的气泡泵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太阳能驱动的气泡泵,包括竖直提升管、气泡发生器、气液分离器、热交换装置、太阳能集热器。气泡发生器上部通过竖直提升管与气液分离器相连通,气泡发生器内部安装有与外界热源进行热交换并加热气泡发生器内液体的热交换...
陈永军刘道平郑晓倩丁充
文献传递
冷态工况下变截面管气泡泵提升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前气泡泵的驱动方式主要采用电加热,此过程运行周期长、操作复杂、数据误差较大、不利于探究气泡泵运行特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气体输入法对变截面提升管气泡泵提升性能进行冷态模拟,探究不同截面形式下气泡泵提升性能。试验表明:在气体流量为5~10L/min时变截面管提升性能较佳,且冷态试验曲线的拐点进一步验证了弹状流趋势下液体提升量最高的论点;冷态对比分析中,气体流量在5~15L/min时变截面提升管提升效率高出19%,为气泡泵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方向,拓宽了气泡泵研究范围。
陈永军刘道平眭阳陆引哲赵荣祥
关键词:热工学气泡泵冷态试验
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修正验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漂移流模型理论建立了气泡泵理论模型,对Einstein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以饱和纯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稳态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气泡泵性能参数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泡泵阻力损失系数进行拟合,对气泡泵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得到相应的实验关联式,并对该关联式的可信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修正结果吻合性较好,误差在5.3%以内,修正结果具有较强准确性和可行性,完善了气泡泵理论模型。为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进一步研究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性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永军刘道平黄塬琳赵荣祥陆引哲丁充
关键词:气泡泵
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理论模型验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气泡泵结构单一、运行稳定差、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渐缩式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和改进发生器出口,建立气泡泵理论模型,对其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对该理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直径相当的直管气泡泵提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沉浸比小于0.30和气体流量在0.05—0.15g/s时,理论值与实验值曲线吻合性较好,而超出此范围由于提升管内流型改变两曲线逐渐偏离;在热源功率250~350W时变截面管气泡泵提升效率高达12.8%;低驱动功率为气泡泵充分利用低品位热源提供可能。分析表明变截面直立管应用和发生器出口改进有利于提高气泡泵工作性能,为利用太阳能,工业余热废热驱动的气泡泵优化设计、性能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陈永军刘道平黄塬琳赵荣祥陆引哲
关键词:热工学气泡泵低品位热源变截面
一种气泡泵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泡泵装置,包括渐缩式变截面竖直提升管、气泡发生器、气液分离器和热交换装置,气液分离器位于气泡发生器上方,气液分离器的下部与渐缩式变截面竖直提升管的内径小的一端相连,渐缩式变截面竖直提升管内径大的一端与气泡...
陈永军刘道平梁俣陆引哲赵荣祥
文献传递
单压制冷系统中变截面管气泡泵的实验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拓宽气泡泵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解决气泡泵效率低,未有效利用低品位能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连续渐缩式变截面管(内径从11 mm渐变至8 mm)气泡泵装置,并对其提升性能进行实验分析。以常压100℃水为工质,研究不同加热功率,浸没比对液体提升率的影响,并与内径为10、9 mm的直管气泡泵提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为200-650 W,沉浸比为0.4时,变截面管气泡泵提升率最高可提高8.2%,说明变截面管气泡泵具有较高提升优势,且该加热功率相对较低,可充分与低品位热源衔接,对扩大能源的利用范围及单压制冷机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陈永军刘道平赵荣祥陆引哲
关键词:气泡泵变截面管提升率
基于爱因斯坦制冷循环的单压系统改进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综述了爱因斯坦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型单压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对该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应用P-T方程和P-R混合规则模拟出系统中正丁烷-氨、氨-水工质组的相平衡参数曲线,和各状态点的状态点的初始参数,探究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发生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系统COP及制冷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冷凝温度升高而降低,系统COP呈下降趋势,冷凝温度上限为48℃;当发生温度在100~120℃范围变化时,系统COP随发生温度升高而增加。相对而言,系统COP对发生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发生温度次之,再次是冷凝温度。模拟结果为后续试验台搭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秦蓓兰刘道平陈永军吴腾马
关键词:热力学模型混合工质
一种气泡泵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泡泵,所述气泡泵由竖直提升管、高位储液器、低位储液器和加热装置组成,所述加热装置为平板型的加热器或平板型的加热器与强化换热的翅片装置的联合;所述平板型的加热器水平放置在低位储液器内靠近底部;强化换热的翅片...
赵荣祥刘道平梁俣陈永军陆引哲丁充郑晓倩
文献传递
不同提升高度对气泡泵性能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影响气泡泵运行性能的参数,提升Einstein制冷循环的性能,在大气压下以饱和水为工质,建立了气泡泵工作的理论模型,开展了相同沉浸比下不同的提升高度对气泡泵提升性能影响的实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发现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趋势一致,液体提升量与竖直提升高度成反比,提升量相差最大可达0.82 g/s;提升效率与提升高度成正比,提升效率最大减少量达10.16%,对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赵荣祥刘道平梁俣陈永军陆引哲
关键词:制冷气泡泵两相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