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常州市科技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9篇血管
  • 22篇动脉
  • 19篇颅内
  • 16篇急性
  • 14篇颅内动脉
  • 13篇血管内治疗
  • 12篇动脉瘤
  • 11篇栓塞
  • 10篇缺血
  • 9篇血性
  • 9篇卒中
  • 8篇栓塞治疗
  • 8篇取栓
  • 8篇急性缺血
  • 7篇中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7篇急性缺血性
  • 7篇大脑
  • 7篇大脑中动脉
  • 6篇大血管

机构

  • 59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59篇陈荣华
  • 57篇彭亚
  • 56篇宣井岗
  • 49篇朱旭成
  • 30篇邵华明
  • 28篇曹洁
  • 22篇杨伊林
  • 10篇李皓
  • 10篇王穗暖
  • 3篇夏锡伟
  • 3篇蒋天伟
  • 2篇屈洪涛
  • 2篇孙荣伟
  • 2篇毛宇敏
  • 1篇邵耐远
  • 1篇吴建盛
  • 1篇朱荣兴
  • 1篇黄渊全
  • 1篇叶云
  • 1篇肖亚飞

传媒

  • 8篇江苏省第十八...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中青年神...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3m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45例(45个)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29例,后交通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3例,小脑下后动脉2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球囊辅助技术栓塞4例,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例,单纯血管内支架置入2例。结果①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28例,大部分填塞15例,单纯支架成功置入2例。②术中并发症情况:1例发生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术后恢复良好。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发生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经溶栓后再通,但术后头部CT显示有皮质梗死,患者遗有左侧肢体偏瘫。对5例脑室积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③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1分28例,2分14例,3~4分2例,5分1例。④DSA随访24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无一例复发;CT血管成像随访12例,随访时间为2~6年,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精确的微导管塑形,合适的弹簧圈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减少并发症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彭亚宣井岗陈荣华朱旭成杨伊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微小动脉瘤
利用深度迁移学习靶向GPCRs的配体活性预测
2023年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最重要的药物靶标之一,约占市场上药物靶标的34%。药物发现过程中,配体生物活性的准确建模和解释对于筛选苗头化合物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同源的G蛋白偶联受体能提升配体分子生物活性的预测性能和可解释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GLEM,用多任务下的深度迁移学习来预测配体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组稀疏来识别相关的关键子结构。GLEM方法在9组30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类GPCR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这些GPCRs涵盖了大部分人类GPCRs的子家族,每个GPCR数据集都包含60~3000个配体。实验结果表明,GLEM方法在绝大多数数据集中都获得了最好的性能。与单任务学习方法相比,GLEM方法在r2上平均提升了31.72%;与深度学习方法相比,GLEM方法在r2上平均提升了22.45%。此外,还评估了不同数量的训练样本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GLEM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表现最好。
汤丽华卢宁兰闯闯陈荣华吴建盛
关键词:多任务学习
颈内动脉前壁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彭亚宣井岗陈荣华朱旭成邵华明夏锡伟曹洁杨伊林
支架后释放技术在颅内夹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架后释放技术在颅内夹层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支架后释放技术,即支架输送至载瘤动脉动脉瘤段,先填塞部分弹簧圈后再释放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16个夹层...
彭亚宣井岗陈荣华朱旭成杨伊林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栓塞血管内支架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 AB支架行血栓取出术16例被引量:1
2013年
临床上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梗死,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解除血栓、恢复脑血流再灌注对抢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于症状发作8 h内大脑前循环动脉阻塞的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行动脉内血栓取出术的临床资料。
陈荣华宣井岗彭亚王穗暖朱旭成
关键词:SOLITAIR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血栓形成脑卒中患者
双路图技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再通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双路图技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再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双路图技术行症状性颅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再通术患者9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末次脑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闭塞远端血管代偿方式、双路图方式、手术方式、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流再通情况,<2b级为血管再通不良,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血管穿孔、远端栓塞、术后1周内新发脑梗死)、出院时NIHSS评分等。术后24 h复查头部CT确认颅内有无出血及脑梗死,术后1周内复查MRI或扩散加权成像或MR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CTA)评估有无新发脑梗死及血管再闭塞。术后90 d门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2分为临床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术后3~12个月门诊随访,记录mRS评分,并行CTA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结果9例采用双路图技术行症状性颅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再通术患者均存在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脑梗死,其中椎动脉V4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下段闭塞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5例。术前NIHSS评分1~10分,中位评分3(2,7)分,末次脑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为15~60 d,平均(25±14)d。9例患者的闭塞血管远端血管床均可通过Willis环由对侧或前后循环显示,其中4例采用双侧颈内动脉双路图技术,3例采取双侧椎动脉双路图技术,2例采用前后循环双路图技术;8例术后即刻脑血管造影示闭塞段血管成功再通(mTICI分级3级),1例术中通过双路图技术�
朱旭成陈荣华邵华明曹洁宣井岗彭亚
关键词:颅内动脉血管闭塞介入治疗
急性心源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源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3例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心源性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术后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估闭塞血管的再通程度,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出院时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疗效较好组和疗效较差组。对所有可能影响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81例(97.59%)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TICI分级2b~3级),2例(2.41%)患者术后血管未再通(TICI分级0~2a级)。41例(49.40%)患者手术疗效较好(出院时mRS评分≤3分),42例(50.60%)患者手术疗效较差(出院时mRS评分I〉4分)。26例(31_33%)患者术后出现出血转化,16例(19.28%)患者术后因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较重或出血转化占位效应较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且疗效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疗效较好组和疗效较差组在入院时NIHSS评分、血管闭塞部位、血管再通程度、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NIHSS评分、血管再通程度、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与手术疗效明显相关(OR=1.171,95%CI:1.028-1.333,P=-0.017;OR=3.623,95%CI:0.931-14.095,P=0.063;OR=1.012,95%CI:1.003-1.021,P=0.008:OR=3.146,95%CI:0.875~11.309,P=0.079)。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急性心源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法,且人院时NIHSS评�
操加明彭亚宣井岗陈荣华邵华明朱旭成曹洁
关键词: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血管内治疗疗效
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手术策略及术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治疗策略、术后管理措施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血管再通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以术后1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取栓后均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分别予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单纯支架植入、球囊扩张以及球扩支架植入治疗,mTICI分级为Ⅱa 3例、Ⅱb 5例、Ⅲ级24例;本组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中位数为5.6分,较术前12.6分显著下降(P<0.05),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29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3例残疾(mRS评分3~4分)。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策略,术中及术后的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邵华明彭亚宣井岗陈荣华朱旭成曹洁蒋天伟
关键词: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5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38-70(57.9...
彭亚宣井岗陈荣华朱旭成邵华明曹洁
一种医用导管盆卡扣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导管盆卡扣,包括卡扣主体,卡扣主体包括第一固定面与第二固定面,第一固定面与第二固定面之间呈夹角α,第一固定面与第二固定面上均开有耳孔,卡扣主体上开有固定槽,挡块插装在固定槽内,与卡扣主体连接。本实...
陈荣华彭亚宣井岗朱旭成杨伊林李皓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