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颐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项目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法律
  • 3篇司法
  • 3篇体系化
  • 3篇法学
  • 2篇信托
  • 2篇信托法
  • 2篇历史法学
  • 2篇国法
  • 2篇衡平
  • 2篇衡平法
  • 2篇法律科学
  • 2篇法制
  • 1篇德国历史
  • 1篇政制
  • 1篇秩序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主义
  • 1篇日耳曼法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机构

  • 14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14篇陈颐

传媒

  • 2篇法学
  • 2篇中国审判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法治现代化研...
  • 1篇南京大学法律...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清华法治论衡
  • 1篇外国法制史研...
  • 1篇中西法律传统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中国理解世界,从世界观照中国——四十年外国法制史研究观感被引量:3
2018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外国法制史学科从"国家与法权通史"中破茧而出,外国法制史研究先后经历了法律文化论、比较法与法系论、法律移植论以及一些中层理论的范式变迁,在外国法制史研究的史料、史论、史观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外国法制史研究者始终坚持开放、多元、宽容的立场密不可分。"在中国理解世界"是中国的外国法制史研究者命定的立场,"从世界观照中国"则为中国的外国法制史研究者作出的自身独特的贡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陈颐
关键词:外国法制史范式变迁
西方城市与法律的历史与前景被引量:1
2014年
城市已经成为各种理论讨论不自觉的前提和潜在的想象之源。脱离了城市的生存这一语境,一切论说似乎都将成为虚空的言辞。城市提供了人与人高度密集的共存的空间结构,这一空间结构已内化为我们的存在本身。这一城市是近代统治①的本质所在。与此同时,近代凭空构建了一个法治秩序,
陈颐
关键词:城市法律空间结构法治秩序不自觉
司法如何面对平等的两难(下) 巴基案的终结
2014年
随着美国社会的“右转”以及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更替(1987年肯尼迪大法官代替了鲍威尔大法官、1991年托马斯大法官代替了马歇尔大法官),联邦最高法院开始了近30年保守派占多数的格局,巴基案的判决在20世纪90年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陈颐
关键词: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大法官美国社会
寻找“公民—国家”之外的结构和力量被引量:2
2014年
"公民—城邦"体制是早期西方文明留给后世最主要的遗产之一。而建立在人的先在性、人与公民的区分以及政制民主制上的近代"公民—国家"体制大大地拓展和强化了古典的"公民—城邦"体制。近代"公民—国家"体制赋予了国家令人畏惧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对于近代"公民—国家"权力的限制难以全然依赖政制民主体制,这是近代"公民—国家"体制的结构性问题。借助于多重政制与社会重建,反思近代"公民—国家"体制,有望维持和保障独立自主的人的和谐共存这一近代革命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陈颐
关键词:公民社会重建
司法如何面对平等的两难(上) 评巴基案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平等:消极的与积极的 肖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律仍然秉承对平等的传统理解,主张法律上的平等本质上是消极的,即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以及1964年《民权法案》要求的是同等对待,禁止歧视。
陈颐
关键词:司法美国法律
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与法律科学的体系化
<正>于16世纪下半叶最终完成的习惯法编纂事业为法国法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现实、丰富并且可靠的素材,但是这些素材能够以科学的形式得以整理成为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进而为近代国家的法制型治理提供智识前提,则有赖于几乎同期出现的人...
陈颐
文献传递
梅因历史法学方法论简述——以《古代法》为中心被引量:2
2007年
陈颐
关键词:历史法学派《古代法》法学方法论日耳曼法德国历史
清末民国时期法典翻译序说被引量:4
2013年
近代西洋国家本质上为法律国,近代中国法制转型因之以法典翻译为先导,藉由法典翻译继受西洋近代法典,进而通过施行所编纂的法典建构、塑造近代法律国的基本规模。近代中国的法典翻译始自甲午前后,至清末民初10余年间,因清末修律、立宪运动以及留日法政风潮达至巅峰。以法典翻译为先导展开的清末修律、立宪运动为中国奠定了近代国家的基本规模。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确立"六法全书"的完整版型,近代中国的法典翻译事业落下帷幕。因近代中国法典翻译以留日法政人"由东译华"为主体,"东语"法律术语的全面胜利势属自然,难以苛责。"东语"法律术语在20世纪20年代经由"语文涵化"的过程得以全盘整理,中国本土的法律术语体系初步形成。
陈颐
关键词:法制转型
博丹立法主权理论的论证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陈颐
关键词:立法权主权理论国家治理模式社会变革国家权力
衡平法、用益与信托:英国信托法的早期史概说被引量:4
2011年
英美信托制源自用益制。在用益和信托的早期史上,大法官法院基于拯救受托人的良心的衡平管辖权赋予了用益和信托以法律上的保障,而衡平法从"良心到衡平"的变化通过塑造衡平权益使得信托得以制度化。
陈颐
关键词:良心衡平法信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