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能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神经元
  • 2篇体外分化
  • 2篇条件培养液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 2篇培养液
  • 2篇纹状体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胺能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陈颖杰
  • 2篇吴镇
  • 2篇李府
  • 2篇马丽霞
  • 2篇张乐玲
  • 2篇王世富
  • 2篇郑立波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联合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英文)
2009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能性。方法1.BMMSCs的分离培养:分离纯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BMMSCs进行传代培养。2.纹状体条件培养液的制备:出生24h内的新生Wistar大鼠,分离纹状体组织用于制备纹状体条件培养液。3.BMMSCs的诱导分化:取体外培养的第5代间充质干细胞,用含bFGF和EGF的预诱导液进行预诱导,24h后去除预诱导液,换用纹状体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4.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大鼠BMMSCs经bFGF、EGF和纹状体条件培养液诱导后细胞胞体逐渐回缩成团,形成梭形,部分细胞可见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细胞免疫化学检测,联合诱导后NSE阳性表达为(72.70±14.81)%,TH阳性表达为(34.50±15.93)%。结论bFGF、EGF联合纹状体条件培养液体外可定向诱导大鼠BMM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李府马丽霞张乐玲郑立波陈颖杰吴镇王世富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
细胞因子联合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在众多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研究中,诱导阳性率仍不理想。目的:实验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拟探讨提高诱导阳性率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6-07/2007-12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新生Wistar大鼠用于纹状体条件培养液的制备。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纯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取出生24h内新生Wistar大鼠,完整剥离其大脑组织制备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取体外培养的第5代间充质干细胞,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预诱导液进行预诱导,24h后去除预诱导液,换用纹状体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纹状体条件培养液诱导后细胞胞体逐渐回缩成团,形成梭形,部分细胞可见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细胞免疫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为(72.70±14.81)%,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率为(34.50±15.93)%。结论: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纹状体条件培养液诱导分化体系,获得了高比例的神经元,其中包括较多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李府马丽霞张乐玲郑立波陈颖杰吴镇王世富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条件培养液纹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