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融合术
  • 5篇枢椎
  • 5篇寰枢
  • 4篇寰枢椎
  • 4篇内固定
  • 4篇复位
  • 3篇枕颈
  • 3篇枕颈融合
  • 3篇枕颈融合术
  • 3篇寰枢椎脱位
  • 3篇寰椎
  • 3篇脱位
  • 2篇枕骨
  • 2篇寰枢关节
  • 2篇内固定系统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融合
  • 2篇脊柱融合术
  • 2篇关节
  • 1篇性关节炎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陈飞
  • 7篇倪斌
  • 7篇卢旭华
  • 6篇杨军
  • 5篇郭群峰
  • 4篇郭翔
  • 3篇周许辉
  • 3篇谢宁
  • 2篇王新伟
  • 2篇杨海松
  • 2篇王海滨
  • 2篇王亮
  • 1篇杨珺
  • 1篇朱文俊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枕骨板、固定柱及固定螺帽,固定柱位于枕骨板的滑槽螺孔内,用于容纳连接棒,固定螺帽用于与固定柱紧固,实现连接棒固定在固定柱...
王海滨郭群峰杨海松卢旭华张梅王亮陈飞
后路多种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寰枢椎不稳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后路多种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寰枢椎不稳的适应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联合应用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15~57岁,平均(40±13)岁.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及颈椎活动受限,5例(26%)颈痛是唯一症状;另14例(74%)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反射亢进.19例中8例(42%)寰齿间距>3 mm,为3~10 mm,平均(6.4±3.0) mm.11例(58%)寰椎爆裂骨折侧块分离距离7~9mm,平均(7.7±0.9)mm.采用颈椎CT评估双侧枢椎椎动脉上方侧弓的高度,其中4例(21%)单侧<4mm.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或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等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行寰枢椎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颈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14例有颈脊髓损伤症状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改善情况.通过X线及CT评价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4.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前平均为(4.5±1.54)分,术后3个月为(1.2±0.97)分,末次随访为(0.6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2.2±1.9)分,术后3个月为(14.5±1.8)分,末次随访为(16.1±1.2)分,JOA改善率平均为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CT检查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新发寰枢椎不稳.结论 术前对寰枢椎的解剖情况及损伤类型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根据各种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指征及术者技术特点,选择个体化的多种
陈飞卢旭华倪斌谢宁郭翔杨军郭群峰杨珺
关键词:寰枢关节关节不稳定性脊柱融合术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2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3~68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B级2例,C级13例,D级6例;JOA评分4~14分,平均8.3分。根据Anderson和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17例(81%),Ⅲ型骨折4例(19%)。MRI检查示1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7例脊髓受压节段髓内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均进行颅骨牵引术,15例(71.4%)可部分复位,6例(28.6%)不可复位。术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9~15mm,平均12.3mm。均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提拉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84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三维CT检查3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过大,螺钉部分穿破椎管内侧壁,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满意。术后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ADI为2~4mm,平均2.8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3例患者的ASIA分级无改变,其余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8例; 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81.2%。1例患者植骨块有部分吸收,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5.2%;随访期间�
杨军倪斌谢宁王新伟周许辉卢旭华郭翔陈飞
关键词: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寰枢椎脱位椎弓根螺钉复位
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1、研究目的:评测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中短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影像学改变,综合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表现对Prestige LP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陈飞倪斌卢旭华郭翔杨军郭群峰
关键词: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异位骨化
成人新鲜齿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总结应用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技术治疗成人新鲜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成人齿突骨折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40.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其中7例患者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9-14分,平均12.7分。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3例(71.7%),Ⅲ型骨折13例(28.3%)。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寰椎前脱位,术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3-7 mm,平均4.3 mm,术前进行颅骨牵引术,均可复位。采用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25枚齿突螺钉和84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及三维CT检查显示25枚齿突螺钉位置均较好,3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不够,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过大,螺钉部分穿破椎管内侧壁,未出现新的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满意。术后ADI为1-2.5 mm,平均1.6 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4-17分,平均16.2分,平均改善率为89.3%。1例行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齿突骨折端硬化,有明显的骨不连发生,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8%;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选择前路齿突拉力螺钉或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技术治疗成人新鲜齿突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军倪斌谢宁王新伟周许辉卢旭华郭翔陈飞
关键词:齿突尖寰椎枢椎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一种寰枢关节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寰枢关节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和固定件;融合器主体包括贯穿上底面和下底面的植骨腔,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齿状结构;融合器主体的尾部端面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朝靠近融合器主体上表面的方向倾斜并贯...
郭群峰周鑫倪斌陈飞张梅
一种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枕颈融合术中用长臂枕骨板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枕骨板、固定柱及固定螺帽,固定柱位于枕骨板的滑槽螺孔内,用于容纳连接棒,固定螺帽用于与固定柱紧固,实现连接棒固定在固定柱上。...
王海滨郭群峰杨海松卢旭华张梅王亮陈飞
文献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57例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4例,女43例;年龄46~79岁(61.8±12.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5~36.8年(17.5±3.7年),诊断RA后出现上颈椎相关症状时间为1.5~19.4年(8.9±2.4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颈部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3例,C级12例,D级20例,E级22例;JOA评分4~14分(8.7±1.8分),VAS 4~10分(7.4±1.5分)。寰椎前向脱位44例,其中寰齿前间距(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10mm者8例;寰椎后向脱位9例;寰椎前后向脱位4例。6例合并下颈椎不稳,10例合并枕颈部其他畸形。13例枕寰关节先天性融合及骨性融合无枕寰关节活动度者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A组);44例有枕寰关节活动度的患者采用寰枢椎融合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16例寰枢椎脱位牵引不能复位的患者先行前路经下颌下寰枢椎关节松解术再一期后路行寰枢椎融合术治疗(B组),28例寰枢椎脱位牵引能复位的患者直接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18.2±13.5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190.5±42.8ml);B组手术时间180~240min(221.4±20.3min),术中出血量100~260ml(157.3±36.1ml);C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09.4±12.1min),术中出血量100~200ml(124.1±32.7ml)。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复查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术后AADI为2~3mm(2.4±0.4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34.4±10.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2例ASIA分级B级患者恢复至C级,C级患者6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9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患者无�
杨军倪斌陈飞周鑫韩钊武乐成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枕颈融合术寰枢椎融合术
寰椎提拉螺钉术中复位治疗寰枢椎脱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应用寰椎椎弓根提拉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一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27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2例,C级17例,D级8例; 日本骨科学会(J0 A )评分4~14分,平均8.3分。MRI示2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其中8例脊髓受压节段髓内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改z变。患者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均进行颅骨牵引,17例部分复位,10例不可复位。术前寰齿间距(A D I)4~15 mm,平均10.3 m m ;颈髓延髓角(C M A )im 0~135.70, 平均120.9〇〇均采用寰椎椎弓根提拉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行后路提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CT及MRI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例B级患者提高至C级;17例C级患者中2 例提高至E 级,15例提高至D级;8例D级患者均提高至E 级。J0A评分10~17分,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78.4%。术后ADI 2~4 m m ,平均2.6 mm; CMA139.2。~152.4。,平均144.6。。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和断裂及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结论寰枢椎脱位会造成寰枢椎不稳及脊髓受压,应用寰椎椎弓根提拉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后路提拉复位技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军倪斌周许辉卢旭华朱文俊陈飞
关键词:寰椎枢椎脱位骨螺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