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霏霏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由具体科学模型到设计创意思考
- 2013年
- 科学研究中的各学科大多包含一些具体模型,其可作为一类素材线索在转换中形成多样并丰富的设计表达。本文从对科学模型的思考出发,就科学与艺术模型的基本认识、模型同公式的对应创作、3 D打印技术引导下的模型输出、6类设计创作手法与案例分析以及科学模型在创作过程和设计方法中的启发几方面作出解读,试探讨科学模型与艺术设计的多样结合。
- 陶霏霏
- 科学标识设计去同质化的方法研究
- 2024年
- 科学标识的设计容易产生元素同质化的问题,对色彩要素中色相和彩度进行分析,采用5种设计手法试寻找科学标识设计去同质化问题的手法和路径,以实现科学标识的差异化设计。
- 陶霏霏
- 印刷技术对科学知识视觉传播的发展与作用研究——以铜版印刷为例
- 2024年
- 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带动知识传播和书籍更新,使用铜版印刷的艺术媒介铜版画应运而生并走向世界。彼时科学书籍插图常以铜版印制,画面遵循古典视觉范式并兼具艺术美。本文分析铜版画发展及传播,探讨艺术家参与科学知识视觉创作的方式,解读随西方思想和工具的理性变迁,铜版画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互传的意义,总结科学知识视觉传播历程中铜版画的发展与作用,以及铜版印刷在当下视觉设计和科学知识传播中的作用。
- 陶霏霏
- 关键词:科学知识书籍插图视觉设计视觉传播
- 2020“毕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主题研讨会纪要被引量:1
- 2020年
- 《装饰》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期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专题,聚焦一个专业,每5年轮换一次,依次为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以及信息艺术设计。从2015年开始,毕业设计专题的组稿增加了小型研讨会环节,邀请参与专题的院校专业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就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定位、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以及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探讨。今年是新一轮的开始,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受邀院校代表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交流,不仅探讨疫情之下的毕业设计如何进行,更侧重探索今后的设计教学如何去开展和评估。
- 李拓毕学锋陈磊张欣荣王子源何方陶霏霏曾敏田博钱磊方晓风
-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教学
- 从自然科学规则到视觉图式的生成
- 本文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为出发点进行视觉形式语言生成方式的可能性探讨,试图从自然科学的一系列规则中寻找素材,讨论将这种秩序、结构、元素及可能的图示,转换、翻译、变化及重构为视觉化的语言,形成具有表现性的形式图式,并初步建构...
- 陶霏霏
- 关键词:视觉艺术
- 文献传递
- “实验”所指——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作品解读被引量:1
- 2020年
- 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首次为毕业展定名"实验"。此后,几乎所有的教学、艺术创作均围绕"实验"展开,至今已经7年。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方向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设计语言与路径。本文结合近年平面设计方向的毕业作品,对作品提示的"社会""科学""媒介"议题展开分析,记录视觉符号表象之下的"实验"所指。
- 陶霏霏
-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 失控——人造与天生的联姻
- 2020年
- 设计者自述:失控指的是人造世界,就像自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自我进化与学习,变得具备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并逐渐脱离我们的控制。凯文·凯利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谈及自然与人类的失控现象,人造物与自然生命之间有两种趋势当下正在发生: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即机器生物化;而生物变得越来越趋近工程化,即生物工程化。机器生物化体现在视觉主体的构建由人造器官、人工智能等组成。生物工程化视觉主体的构建由系列转基因技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生物,以及被商品化的自然物等组成。
- 金洁何方王帆(指导)陶霏霏
- 关键词:人造器官人造物工程化现代农业生产自然物
- 混沌
- 2020年
- 设计者自述:从"科技推动艺术创新"议题,到数学与物理学领域,如何以混沌系统为理论基础,利用编程语言还原其形式美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一套毕业设计最复杂的地方就在于设计过程。对设计过程的再设计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如静态海报中就运用到了大量的设计过程中的界面,充分地体现了设计背后的逻辑。在视觉化混沌系统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混沌公式的处理。
- 曾钒洲何方陶霏霏王帆(指导)
- 关键词:视觉化混沌系统海报艺术创新视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