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液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分析仪
  • 2篇蛋白
  • 2篇血尿
  • 2篇血细胞
  • 2篇血细胞分析
  • 2篇血细胞分析仪
  • 2篇血液病
  • 2篇遗传学
  • 2篇细胞分析
  • 2篇细胞分析仪
  • 2篇细胞遗传
  • 2篇细胞遗传学
  • 2篇显微镜
  • 2篇粒细胞

机构

  • 1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柳州市工人医...

作者

  • 14篇韦叶育
  • 4篇王慧芳
  • 3篇戴盛明
  • 3篇李湧
  • 3篇黄培山
  • 3篇韦柳华
  • 2篇韦继明
  • 2篇张九莲
  • 2篇杜锦妮
  • 1篇杨柳光
  • 1篇周淑群
  • 1篇叶红
  • 1篇吴昊
  • 1篇黄崇媚
  • 1篇谭鹤长
  • 1篇陈彦华
  • 1篇范柳青
  • 1篇周定球
  • 1篇蒋利君
  • 1篇谢广静

传媒

  • 4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医学文选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白血病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柳州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1997
  • 2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abral dise,PLID)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方法:对166例PLID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检测,分析其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PLI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6项指标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ID患者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PLID之间的相关性,对PLID诊断、病程观察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韦叶育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液流变学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染色体易位二例
1996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染色体易位二例李湧,叶红,黄培山,韦叶育,杜锦妮,王慧芳,张九莲例1女,50岁,壮族,农民,孕4产3。晚孕引产时查血象:WBC为41.6×109/L。患者1月余常有低热,肝脾不大,首次骨髓象诊断为反应性增生。第2次骨髓象:增生明显...
李湧叶红黄培山韦叶育杜锦妮王慧芳张九莲
关键词:慢性白血病粒细胞染色体易位
血液病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2004年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许多手工方法不能检测的血液学参数,为临床提供了更全面的诊断依据。但有些血液病如MM、ITP、IDA、ALL等,患者血液的物理性质发生了某些改变,可能会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现分析如下:
韦叶育
关键词:血液病血细胞分析仪
脑卒中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浆TXB_2 6-Keto-PGF_1α RIA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7年
为探讨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变化,本文检测了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浆TXB_2、6-Keto-PGF_(1α)的变化。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女12),平均年龄56.4岁。 (二)脑梗塞组:30例(男20,女10),平均年龄58.6岁。 (三)脑出血组:25例(男19,女6),平均年龄55.8岁。以上病例参照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
韦叶育韦继明陈彦华
关键词: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浆
端粒酶催化亚基活性在腺性膀胱炎的表达及早期诊断膀胱癌的研究
蒋利君沈思韦晓谋吴昊杨柳光谢广静戴盛明韦叶育
课题来源:该课题《端粒酶催化亚基活性在腺性膀胱炎的表达及早期诊断膀胱癌的研究》是柳州市科学局柳科综字[2005]第19号文下达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50336。课题背景: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的恶性...
关键词: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癌诊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7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构成、耐药和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于1999-01/2006-02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三科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6例为对象,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手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手术中观察人工假体-骨界面是否有生物被膜形成,并取假体周围被膜组织进行奥辛兰染色。结果:①26例患者术前培养阳性22例,其中混合感染1例,阴性4例,阳性率84.6%;术中培养阳性24例,其中混合感染1例,阴性2例,阳性率92.3%。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术中的病原菌均以G+球菌为主,占70%以上,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其次是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术前、术中病原菌符合率为95.8%。②药敏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性极高,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77.8%(14/18),对氨基糖甙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也极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2株大肠埃希菌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③26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人工假体-骨界面有生物被膜形成,占92.3%。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细菌中高毒力菌株和耐药菌株比例高,细菌可形成大量生物被膜,是引起感染难治的主要因素。
周定球周淑群韦叶育韦柳华范柳青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MDS-RAEBT转变为M_4 1例细胞遗传学追踪观察
1997年
MDS-RAEBT转变为M41例细胞遗传学追踪观察李氵勇黄培山韦叶育杜锦妮王慧芳张九莲MDS作为白血病前期(PL)病变,其最终可发展成为白血病已成为共识,其细胞遗传学变化与疾病间的关系是人们感兴趣的。本室曾对1例MDS-RAEBT转变为AML-M4患...
黄培山韦叶育杜锦妮王慧芳张九莲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白血病骨髓染色体
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病诊断结果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 4种血液病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多发性骨髓瘤 (MM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缺铁性贫血 (IDA)在血细胞分析仪测试中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测试 4种血液病结果 ,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血小板计数 (PLT ) ,白细胞计数 (WBC) ,血红蛋白 (Hb)测定所得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PLT测试中 ,MM、ITP、IDA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而ALL(P >0 .0 5 )。WBC测试中 ,MM、ITP、IDA(P <0 .0 5 ) ,ALL(P >0 .0 5 )。Hb测定中 ,MM、ITP、IDA(P >0 .0 5 ) ,ALL(P <0 .0 1)。结论 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必须注意类似血液病对仪器的干扰 ,注意仪器的性能 ,加强与临床取得联系 ,坚持仪器法和手工法相结合方能获得准确结果。
韦叶育
关键词:血液病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UF-100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UF-100检测131例不同来源血尿样本的红细胞。结果:应用UF-100检测变异性尿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符合率为94.2%。结论:用UF-100检测变异性尿红细胞,可作为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筛选方法。
周群韦叶育韦柳华
关键词:尿红细胞尿沉渣分析仪血尿来源
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的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抗凝和纤溶活性进行了检测,旨在了解此类患者与血栓形成因子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韦叶育韦继明陈彦华王慧芳黄培山佘军红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患者纤维连结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