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宗元

作品数:23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储层
  • 8篇盆地
  • 8篇鄂尔多斯盆地
  • 8篇成岩作用
  • 7篇油田
  • 6篇孔隙
  • 5篇储层特征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源岩
  • 4篇烃源
  • 4篇烃源岩
  • 4篇古生界
  • 4篇安塞油田
  • 3篇低渗
  • 3篇油藏
  • 3篇砂岩
  • 3篇上古生界
  • 3篇气田
  • 3篇孔隙结构

机构

  • 18篇西北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3篇韩宗元
  • 8篇孙卫
  • 6篇张创
  • 4篇高辉
  • 4篇徐波
  • 3篇苗建宇
  • 3篇卢文鹏
  • 2篇王志伟
  • 2篇方青海
  • 2篇张宗林
  • 2篇许威
  • 1篇何亚宁
  • 1篇屈乐
  • 1篇黄薇
  • 1篇晏宁平
  • 1篇张代森
  • 1篇王聪
  • 1篇赵建设
  • 1篇吕西辉
  • 1篇李浩

传媒

  • 6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陇东地区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依据各种钻井样品的实验测试资料,通过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结合沉积环境的对比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表明,延长组有机质在还原条件下堆积和保存,延安组有机质在弱还原条件下沉积,前者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好于后者,所以区内延长组应作为重点勘探开发层系,延安组作为次一级勘探开发层系。
韩宗元许威方青海卢文鹏王志伟郭杰张创
关键词: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有机质干酪根
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研究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方法通过岩心多层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多层组合下,不同渗透率层的水驱效果(包括水驱动用、产量贡献及采出程度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影响因子代表各个影响因素,并分析水驱效果与综合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理的驱替压差是合注合采储层动用的关键;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多层合注合采开发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组合层数和平均渗透率;多层水驱油组合情况下,低渗层若要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其多层组合渗透率级差应小于8,多层组合综合影响因子要小于6。结论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必须保持合理的驱动压差,其注采层系划分应综合考虑组合层数、平均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莫建武孙卫杨希濮韩宗元胡明姣
关键词:层间非均质性渗透率级差
开发井网与裂缝系统适应性对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沿25井区长6油藏开发为例
韩宗元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微裂缝与水驱油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微裂缝与水驱油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方法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生产井动态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的方法分析裂缝与水驱油特征。结果姬塬油田长4+5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岩屑平均含量17.1%;几乎在所有的岩石碎屑集合体中均发育有微裂缝,微裂缝的发育受控于3种因素:三角洲古坡度、成岩过程中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构造运动。结论长4+5储层基质孔隙主要通过岩屑中的微裂缝相互连通,两者之间构成良好的网络连通系统;储层中微裂缝对储集空间的贡献作用不大,微裂缝能够降低注水压力,对于连通基质孔隙、提高储层的渗流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徐波孙卫韩宗元张创
关键词:微裂缝岩屑水驱油长4+5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马五2储层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马五21、马五22储层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生产井动态资料解释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电解释的方法剖析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结果马五21沉积时水体较深,沉积微相以云坪为主,但泥质含量较高,含膏云坪微相不发育;马五22沉积时水体较浅,含膏云坪微相很发育;马五21由于受泥质含量高和古沟槽携带上覆地层沉积物充填的不利影响,以破坏性成岩作用为主,孔隙和裂缝被严重充填;马五22古沟槽的发育过程对储层有建设性意义,溶蚀作用强烈,溶孔、微裂缝发育。结论沉积-成岩作用是两个储层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马五21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孔-缝型和孔隙型,气层零星分布;马五22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孔-缝-洞型和孔-缝型,天然气富集,气层连片发育且厚度较大。
张宗林孙卫韩宗元徐波晏宁平何亚宁姬鹏程高辉
关键词:靖边气田
米脂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为加强鄂尔多斯盆地米脂气田的天然气勘探,对研究区辅助产层上古生界盒8段砂岩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储层属低孔低渗类型,以残余剩余粒间孔为主.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含量较高的岩屑为储层致密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早成岩阶段的机械压实作用使储层原始孔隙度急剧下降(孔隙度减少了75%),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以及储层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晚成岩阶段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胶结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自生黏土矿物形成不但加剧了储层原始孔隙度损失,更使各井渗透率大多降至0.5×10-3μm2以下;成岩晚期的溶蚀作用虽然较弱,但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所提高.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着储层有效砂体的展布,寻找此类微相发育区是研究区天然气进一步勘探的重点.
徐波韩宗元
关键词:米脂气田储层特征成岩作用
子洲-清涧地区山2段储层差异性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山2段有效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分为山2^3、山2^2、山2^1三个小层,其中山2^3小层单井产量高、整体产能大,其他2个小层尚未发现工业气流。山2^3小层与山2^2、山2^1小层相比,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储层基本特征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表明沉积作用是导致3个小层储层差异悬殊的根本原因,成岩作用使差异进一步加剧。以石英砂岩为主的山2^3小层河道水动力强,碎屑颗粒分选好、磨圆度高,破坏性成岩作用相对较弱,溶蚀、破裂作用相对较强,储层物性好、有效储集空间多;以岩屑砂岩为主的山2^2、山2^1小层河道水动力弱,碎屑颗粒分选差、磨圆度低,压实作用强,伊利石、伊/蒙混层黏土及碳酸盐矿物的体积分数大,而建设性成岩作用弱,储层物性差、有效储集空间少。
韩宗元
关键词:石英砂岩成岩作用
WDS-A微扫测井测斜系统电路设计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完成测斜系统传感器信号调制、控制、三总线信号驱动、转换及上传数据解调电路功能,根据三总线信号特点,设计出一套数据接口、信号采集与控制电路,帧形成及字形成电路.经过室内及十余次野外油田试验,表明:接口及信号调制控制传输电路达到功能设计要求,微电扫测斜系统电子仪传输后转换精度达到4.2‰,表示每帧数据传输时间的时间字偏差不超过0.3‰,说明该短节电路设计可靠稳定,满足功能要求.
程希任战利韩宗元金平阳
关键词:接口电路逻辑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中生界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30
2007年
依据各种钻井样品的实验测试资料,通过Rock-Eval岩石评价、显微镜下观察、有机元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延长组和延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好;液态烃生成能力较强;干酪根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质正处于油气生成成熟阶段。延长组有机质在湖相还原条件下堆积和保存,延安组有机质在浅湖相及沼泽相的弱还原条件下沉积,所以前者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都要好于后者。
韩宗元苗建宇布占琦
关键词:烃源岩干酪根生物标志化合物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6
2011年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但局部发育有物性相对较好的有利储层,其孔隙度在6.2%~13.2%,渗透率在(0.1~45)×10-3μm2。有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促进了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综合分析表明,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Y120、Y121、Y127、Y161、Y162、Y169及YQ2等井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
琚惠姣孙卫杨希濮韩宗元
关键词:主控因素沉积微相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