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冰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卵子线粒体老化——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瓶颈被引量:8
- 2013年
- 卵子老化是辅助生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妇女生育年龄不断推迟,导致卵子老化问题日益严重。线粒体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重要细胞器,体细胞衰老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由于线粒体是卵子/胚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器,推测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可能在卵子老化、受精成功率和体外胚胎发育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线粒体在卵子成熟、受精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线粒体老化对卵子质量和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证明提高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功能,对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汤江静尹萍邵敬於段涛滕晓明韩毅冰
- 关键词:线粒体辅助生殖
- 卵母细胞体外老化伴随着线粒体功能失调
-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新鲜和体外老化小鼠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探讨体外老化、线粒体功能与激活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超数排卵后,取得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做为新鲜卵母细胞组;新鲜卵母细胞在体外经24小时培养后,做为体外老化卵母细胞...
- 汤江静阮井玲王羽洪岭滕晓明韩毅冰
- 卵母细胞老化伴随线粒体功能失调
- 线粒体不仅为卵母细胞提供能量,还与激活、钙振荡、凋亡程序启动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新鲜和体内,体外老化小鼠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探讨体外老化、线粒体功能与激活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超数排卵后,年...
- 梁珊珊阮井玲滕晓明韩毅冰
- 孕酮趋化诱导人精子线粒体功能与ROS产生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分析仪,比较经上游法处理前后、孕酮诱导上游法处理前后精子线粒体相对活性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OS)阳性精子比例的变化,研究受精精子的线粒体功能特点。方法:收集正常人类精子(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利用"上游法"获能培养1 h,获得"获能前组"和"获能后组"精子。获能后组的精子继续在37℃和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使用"孕酮诱导"垂直上游法再处理1 h,获得孕酮诱导超激活运动精子,分别称为"孕酮诱导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线粒体膜电位特异性染色剂JC-1和ROS染色剂DCF,标记人类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并计算线粒体相对活性指数,标记ROS阳性细胞比例。结果:正常人类精子经获能处理及继续垂直上游后,线粒体相对活性(高活性线粒体/低活性线粒体比值)显著上升。获能前组、获能后组、对照组和孕酮诱导组的线粒体活性分别为1.42、6.23、14.36和12.33;获能前组、获能后组、对照组和孕酮诱导组含有均衡线粒体(含有等量高膜电位和低膜电位的线粒体)比例分别为21.64%、4.27%、5.03%和8.57%,说明孕酮诱导能够在激活线粒体活性的同时,维持低活性线粒体的比例。ROS同时在精子的头、颈、尾部出现,获能前组、获能后组、对照组和孕酮诱导组ROS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89%、0.7%,4.25%和1.90%。上游1 h后的精子ROS阳性比例显著低于上游前精子。再经过1 h垂直上游后,"对照组"精子的ROS阳性比例大大增加;孕酮诱导组精子的ROS阳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孕酮体外诱导上游精子,能够显著提高精子运动速度,使其呈现超激活运动状态,同时抑制精子的线粒体相对活性持续增高,保持线粒体活性均衡,降低ROS产量,可能有利于体外受精率和胚胎质量的提高。
- 范宇平汤江静卢慧张宇晨阮井玲滕晓明韩毅冰
- 关键词:精子线粒体
- 不同冷冻方法对人卵裂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比较玻璃化法与慢速程序法对人卵裂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取卵周期移植后剩余的胚胎,分别进行玻璃化法或慢速程序法冷冻,比较两组胚胎解冻后的复苏率、胚胎完整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观察非当日移植的复苏胚胎的发育潜能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组的活产率均显著高于慢速程序化冷冻;玻璃化冷冻后的胚胎复苏率和胚胎完整率显著高于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周期移植取消率显著低于慢速程序化冷冻;而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化冷冻和慢速程序化冷冻相比有更高的复苏率和胚胎利用率.
- 阮井玲王羽杨健之陈智勤潘家坪梁珊珊胡烨韩毅冰李昆明滕晓明
- 关键词:玻璃化冷冻冷冻胚胎卵裂期
- 男性不育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男性不育的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应该是从夫精人工授精开始的,早期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主要是针对治疗女性因素特别是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原因是精子活动力过于低下IVF的受精率低。1988年Gordon与Talansly采用生化方法在透明带上打孔、Cohen采用机械方法切除部分透明带技术获得妊娠。这些方法部分克服了受精障碍,但是单精受精率低,多精受精率高;临床妊娠率偏低,仅10%左右,大大限制了这些技术的推广。直到1992年比利时Palermo等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射到成熟的MⅡ期卵细胞的胞浆内获得了妊娠,才迎来了男性不育治疗的革命性突破。ART已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的重要手段,但不应作为男性不育治疗的首选,而是常规治疗方法无效时的备选方案。在不同ART方法的选择上,也应遵循安全的原则,首先考虑损伤小的技术,其次才选择风险大、费用高的技术。采用ART治疗男性不育,应该在客观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ART方法还要结合女方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 滕晓明韩毅冰黄文强陈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