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红
- 作品数:62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河南汉族人群中19项遗传性状特征的分布及法医学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9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 010个无关个体,对前额发际、发旋、发式、达尔文结节、耳垂、耳垢、眼睑、鼻尖、卷舌、翻舌、三叶舌和尖舌12项头面部遗传性状,拇指关节、中指被毛、小指弯曲、利手、扣手、交叉臂和叠腿7项躯干部遗传性状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项遗传性状中,前额发际、达尔文结节、眼睑、尖舌、三叶舌和扣手6项在男女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8、5.493、7.264、5.298、7.769和5.144,P均<0.05)。在1 010个河南汉族无关个体中,19项遗传性状构成的表型组合共有938种,其中仅出现1次的有885种(87.62%);匹配概率为0.001 2,个人识别率达0.998 8。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19项遗传性状的表型组合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个人识别等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 祁英杰杨彩玲黄艳梅李征辉马亚磊倪天军韩金红高黎黎
- 关键词:河南汉族遗传性状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群体原发性高血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260例高血压患者和39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NF-α水平,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EH组中TNF-α-238G>AGA+AA基因型者的DBP、TC、TG、及LDL含量明显高于GG纯合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H组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238G>AA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但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 郭利伟杨彩玲黄艳梅李端祁英杰韩金红杨保胜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
- 河南汉族人群指纹纹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河南汉族人群的指纹纹型特点,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肤纹学等研究领域提供基础皮纹学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油墨法按捺河南汉族无关个体(男98例、女73例以及6家系成员43例)十指指纹。结果:河南汉族群体中,弓型纹(A)、箕型纹(L)、斗型纹(W)观察到的比例分别为2.4%、49.0%、48.6%。女性以L多见(55.8%),男性以W多见(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P=0.025)。A多见于中指;尺箕多见于食指和环指,桡箕多见于中指;简斗和双箕斗多见于小指;但不同手指的指纹模式分布在左右手之间(χ2=0.132,P=0.716)以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7,P=0.171)。左右对应手指指纹组合格局中总体表现为W/W(37.5%)>L/L(36.7%)>W/L(20.4%)>L/A(3.9%)>A/A(1.1%)>W/A(0.6%)。家系调查发现有两个家系成员分别表现为倾向W或L遗传,余4个家系成员呈随机性遗传。结论:河南汉族群体中指纹纹型有自身的特点,又有其他人群的一般特征。另外,进一步证明了指纹纹型受多基因控制。
- 齐守文石如玲黄艳梅赵美乐董献红韩金红祁英杰
- 关键词:皮纹学指纹河南汉族
- 埃克替尼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周期的影响
- 2014年
- 分别应用0、10、20、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 hydrochloride)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作用24、48、72h后ACC-M细胞周期变化;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对ACC-M细胞CyclinD1、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统计学分析,G0/G1期阻滞作用与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盐酸埃克替尼作用于ACC-M细胞后,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蛋白的表达,改变ACC-M细胞周期分布,诱导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 杨彩玲韩金红邵月保刘进忠崔卫刚
- 关键词:埃克替尼细胞周期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与左旋多巴的关系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帕金森病治疗的经典药物是左旋多巴,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异动症等并发症。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228只造模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分别按10,20,30 mg/(kg·d)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连续28 d,然后分别于腹腔注射后1,3,5,7,14,28 d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测定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应用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结果与结论:随左旋多巴剂量增大、应用时间延长,可明显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0.001);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叶酸水平(P<0.001);降低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P<0.001);增多大鼠海马区神经原纤维缠结(P=0.000)。提示大量使用左旋多巴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引起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促进海马区神经原纤维缠结增多,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 邢红霞袁燕刘胜殷闯韩金红周慧聪苏洲郭双喜王玉梅
- 关键词: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学习记忆乙酰胆碱酯酶神经原纤维缠结
- 长期酒精暴露和戒断对大鼠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和树突棘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
- 目的 研究长期酒精暴露和戒断对大鼠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突触和树突棘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自由饮含低浓度乙醇(体积分数为6%)的水溶液2月,对照组大鼠正常饮...
- 余意韩金珠连阳阳韩金红郝伟张瑞岭
- 纳米细菌对人精子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纳米细菌对人精子浓度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前列腺液标本,分离培养和鉴定前列腺液标本中纳米细菌,依据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纳米细菌阴性组和纳米细菌阳性组。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析纳米细菌阴性组和纳米细菌阳性组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总活力、精子前向运动力。另取10例健康男性精液,优化处理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精子与纳米细菌悬液共孵育,对照组精子与输卵管液共孵育;分别于孵育0、2、4、8 h时,应用CASA检测2组精子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力、直线速度(VSL)、曲线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头部侧摆幅度(ALH)和精子形态及凝集情况。结果 培养的纳米细菌为沉积在管底的白色沉淀,且培养基颜色变黄;阴性标本颜色与培养基对照组相比,颜色略有变黄。茜素红钙染色结果显示,不同视野下的纳米细菌常聚集成簇,单个细菌由于形体微小不可见,成簇的纳米细菌可被染成红色。1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5例纳米细菌培养阳性,7例纳米细菌培养阴性。纳米细菌阴性组与纳米细菌阳性组患者的年龄、精液量、总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细菌阳性组患者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力显著低于纳米细菌阴性组(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精子形态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明显凝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精子浓度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135.420、132.925,P<0.001);孵育0 h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精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孵育2、4、8 h时,实验组精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力、VCL、VSL、VAP及ALH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304.494、48.012、95.7
- 张峰王守英韩金红李军
- 关键词:纳米细菌精子精子浓度精子运动
- 丰富环境联合氟西汀干预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丰富环境联合氟西汀干预对慢性应激所致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海马区和前额叶区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氟西汀组、模型组、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EE)组和EE+氟西汀组,后四组在第1~3周接受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刺激;第4~6周,氟西汀组、EE组以及EE+氟西汀组大鼠接受EE和(或)氟西汀干预;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体质量变化评估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使用免疫组化法测量大鼠海马各亚区以及前额叶区MBP的含量.结果 第3周末,应激刺激大鼠的各项行为学评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末,接受EE和(或)氟西汀干预后的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海马CA1、DG区以及前额叶区MBP含量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光密度:模型组依次为0.199±0.024,0.204±0.021,0.225±0.028;对照组依次为0.279±0.034,0.288±0.043,0.308±0.053,P<0.05);氟西汀组、EE组以及EE+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A1、DG区以及前额叶区的MB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氟西汀组依次为0.259±0.047,0.266±0.052,0.284±0.031;EE组依次为0.257±0.038,0.258±0.042,0.286±0.037;EE+氟西汀组依次为0.271±0.046,0.279±0.040,0.289±0.041,P<0.05).结论 CUMS所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出现与海马CA1、DG区及前额叶区MBP含量的变化有关,氟西汀及EE干预均能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可使MBP含量恢复正常.
- 谷景阳韩金红詹和琴王长虹刘聪单筱雯翟飞
- 关键词:抑郁髓鞘碱性蛋白丰富环境氟西汀前额叶
- 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 本文基于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研究结果归纳总结,期望为抑郁症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等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2014年4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抑郁”、“抗抑郁”、“丰富环境”、“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海马”、“突触”、“可塑性”、“突触素(SYN-1)”、“微管相关蛋白-2(MAP-2)”、“突触结合蛋白-1(SYT-1)”、“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等作为检索词,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抑郁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抗抑郁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等的关系,总结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检索文献679篇,最终纳入分析37篇,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发病多伴有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损伤,一些抗抑郁的治疗过程常伴随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恢复.结论 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降低或损伤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机制所在,可表现为SYN-1、MAP-2、SYT-1、PSD-95等突触相关蛋白功能或表达的改变.同时,利用丰富环境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抑郁症的发病很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降低或损伤相关.而抑郁症神经元突触可塑性降低或损伤表现在哪些蛋白的怎样的改变还不十分清楚,未来丰富环境治疗抑郁症的内部设置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 刘聪韩金红王长虹
- 关键词:抑郁海马神经元突触
- 长期酒精暴露和戒断对大鼠前额皮质神经元突触和树突棘形态结构的影响
- 目的 研究长期酒精暴露和戒断对大鼠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突触和树突棘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自由饮含低浓度乙醇(体积分数为6%)的水溶液2月,对照组大鼠正常饮...
- 余意韩金珠连阳阳韩金红郝伟张瑞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