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膀胱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治疗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炎
  • 2篇切除
  • 2篇憩室
  • 2篇黏膜
  • 2篇腺性
  • 2篇腺性膀胱炎
  • 2篇腺炎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前列腺
  • 2篇慢性前列腺炎
  • 2篇复发
  • 2篇膀胱炎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2篇马嵘
  • 5篇李文华
  • 5篇杨光
  • 4篇王勇
  • 3篇张军晖
  • 3篇牛亦农
  • 3篇康宁
  • 3篇杨勇
  • 3篇邢念增
  • 3篇赵志利
  • 3篇张福庆
  • 2篇李晓北
  • 2篇郑宝钟
  • 2篇田慧忠
  • 2篇曹扬
  • 1篇郑宝钟
  • 1篇阎勇
  • 1篇王学科
  • 1篇丁峰
  • 1篇张川

传媒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男性血浆睾酮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 检测男性血浆中总睾酮、游离睾酮的水平 ,观察其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136例健康男性按不同年龄分成 6组。采用酶联免疫 (ELISA)检测血浆中的总睾酮、游离睾酮 ,分析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2 0~岁、30~岁、4 0~岁、5 0~岁、6 0~岁、70~岁组总睾酮值分别为 :(6 2 0 8± 2 2 75 )、(4 96 0± 1 719)、(5 910± 3 0 5 4 )、(4 96 4± 1 5 31)、(3 96 7± 2 5 14 )及 (4 14 6±2 4 97)mg/L ,游离睾酮值分别为 :(2 3 30 0± 9 5 30 )、(2 2 0 6 0± 12 6 2 7)、(16 2 90± 6 85 8)、(14 782± 6 85 1)、(14 0 0 5± 8 72 4 )及 (12 2 5 6± 7 4 6 2 )ng/L。血浆总睾酮值水平 30~岁组、4 0~岁组、5 0~岁组与 2 0~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6 0~岁组、70~ 78岁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0~岁组、4 0~岁组血浆游离睾酮值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而 5 0~岁组、6 0~岁组、70~ 78岁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各相邻组两种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血浆游离睾酮比总睾酮发生改变的时间早。 结论 随年龄增长 ,总睾酮、游离睾酮水平逐渐降低 ,游离睾酮的变化出现的较早。二者联合检查 ,将更能准确判断男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马嵘郑宝钟
关键词:年龄血浆睾酮酶联免疫ELISA
单纯黏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仅行黏膜电切而不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48例腺性膀胱炎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5例患者,行黏膜电切(或电灼)+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一组为研究组,23例患者,仅行膀胱黏膜电切治疗。观察二组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病变有无残留或新发以及症状改善情况,以比较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对照组,21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84%;17例治愈,3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病变残留或新发(囊泡或绒毯状),再次电切并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1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本组治疗方法治愈率72%,有效率为92%。23例研究组患者,19例患者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83%;16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查残留或新发(绒毯状或微囊泡状),再次行黏膜电切,1例治愈,1症状缓解,2例未愈。本组治疗方法治愈率为74%,有效率为87%。结论腺性膀胱炎单纯黏膜电切治疗是可行的。可节省患者费用,节约社会成本。
马嵘李晓北杨光李文华王勇田慧忠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复发
腹腔镜经腹膜外腔膀胱憩室切除术
目的:报告腹腔镜经腹膜外腔膀胱憩室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材料与方法:(一)病人资料女, 31岁。以“尿中异味2年”入院。入院前数次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无明显效果。入院时尿常规检查:白细胞2-4个/HP。B超示“...
邢念增马嵘张军晖牛亦农康宁杨勇
关键词:憩室切除术经腹膜外后腹膜
文献传递
单纯黏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仅行黏膜电切而不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4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成两组,一组25例为对照组,行黏膜电切(或电灼)加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一组23例为研究组,仅行膀胱黏膜电切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病变有无残留或新发以及症状改善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对照组中,21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84%;17例治愈,3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查病变残留或新发(囊泡或绒毯状),再次电切并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1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本组治愈率为72%,有效率为92%。23例研究组中,19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为83%;16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查发现残留或新发(绒毯状或微囊泡状),再次行黏膜电切,1例治愈,1例缓解,2例未愈。本组治愈率为74%,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黏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是可行的,可节省治疗费用,节约社会成本。
马嵘杨光李文华王勇田慧忠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电切术膀胱灌注
简单阴茎海绵体造影对静脉性ED的诊断价值(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03年
马嵘郑宝钟
关键词: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阴茎海绵体造影
联合应用热淋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前列腺炎137例分为单纯西药组(52例)和热淋清颗粒治疗组(85例)。对照组,应用敏感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服...
李文华马嵘张福庆杨光曹扬赵志利苏中选
文献传递
腹腔镜经腹膜外腔膀胱憩室切除术(附2例报告)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膜外腔行膀胱憩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例女性膀胱憩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膀胱憩室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前首先用电切镜在憩室颈电凝一周以作为腹腔镜切除膀胱憩室时的界限;利用输尿管镜将F18Foley尿管置入膀胱憩室内,气囊注水,以便术中辨认憩室的位置。结果:2例患者手术皆顺利,术中出血分别约50、30ml,手术时间分别为150、120min。术后第一天即下地活动并恢复饮食,第7天行膀胱造影证实憩室已彻底切除且无尿漏后拔除尿管。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2个月及6个月,症状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耻骨后腹膜外腔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憩室内放置气囊尿管有利于腹腔镜下辨认憩室,而憩室颈口的电凝提高了手术切除的精确性。
邢念增马嵘张军晖阎勇牛亦农康宁杨勇
关键词:腹腔镜膀胱疾病憩室切除
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方式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俯卧位,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的方式,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患者145例184侧,其中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115例侧,完全性鹿角形结石69例侧。观察结石的排除率及并发症。结果:144例侧行一期单通道碎石(中盏),7例侧行一期双通道碎石(中盏及下盏5例,中盏及上盏2例);2例侧残留肾盏结石未进一步处理,自动出院;31例侧行二期碎石,单通道者29例,其中4例先行ESWL再行PCNL碎石;双通道者2例(中盏及上盏1例,中盏及下盏1例)。151例侧排尽结石,其中完全性鹿角形结石54例侧,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97例侧,结石清除率82.1%。手术时间120~330min,平均(147±23)min。血红蛋白下降1~4 g/L,平均下降(2.0±0.6)g/L,术中输血22例,术后输血5例;术后肾盂内感染3例,合并肾周感染、单侧分肾功能受损1例。平均住院时间(13.0±3.5)天。结论: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对鹿角性结石的清除率较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马嵘杨光李文华张川丁峰张福庆赵志利
关键词:结石鹿角形经皮肾镜碎石术
联合应用热淋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137例(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24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13例)分为单纯化学药对照组(52例)和热淋清颗粒治疗组(85例)。对照组应用敏感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及温水坐浴等物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热淋清颗粒4g,每日3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CPSI)和两杯判定试验(PPMT)法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137例平均随访8.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PPMT及细菌学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痊愈14.1%(12/85)、显效55.3%(47/85)、有效20%(17/85)、无效10.6%(9/85)。治疗前后NIH-CPSI分别为27.7(28.5±4.2)及13.2(12.9±3.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痊愈7.7%(4/52)、显效17.3%(9/52)、有效46.2%(24/52)、无效28.8%(15/52)。治疗前后NIH-CPSI分别为27.2(27.8±3.6)及17.3(17.54±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PMT总有效率(WBC转为正常)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8.2%和3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及化学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迅速改善症状,疗效显著。
李文华马嵘张福庆杨光曹扬赵志利苏中选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热淋清颗粒化学药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离结扎术治疗乳糜尿
目的:报告后腹腔镜治疗乳糜尿的手术体会。材料与方法:于2004年X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例乳糜尿病人,其中男女病人各1例,年龄分别为60岁及61岁。诊断包括:尿液乙醚试验、
邢念增康宁李建兴马嵘张军晖牛亦农王学科杨勇
关键词:乳糜尿结扎术肾蒂淋巴管后腹腔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