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新欣

作品数:30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地震
  • 11篇电离层
  • 6篇COSMIC
  • 5篇掩星
  • 4篇地电
  • 4篇地电场
  • 4篇电子密度
  • 4篇COSMIC...
  • 3篇地磁
  • 3篇电磁扰动
  • 3篇震前
  • 3篇数据分析
  • 3篇TEC
  • 3篇磁扰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响应
  • 2篇地震响应研究
  • 2篇电磁
  • 2篇电磁波
  • 2篇电磁辐射

机构

  • 26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河北省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合肥市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郑州晶微电子...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30篇马新欣
  • 18篇刘晓灿
  • 9篇焦立果
  • 7篇陈化然
  • 7篇袁亚红
  • 6篇姚丽
  • 6篇张建国
  • 6篇金红林
  • 4篇李大虎
  • 3篇林湛
  • 2篇王喜珍
  • 2篇郭鹏
  • 2篇袁宝珠
  • 1篇胡小工
  • 1篇黄飞
  • 1篇朱涛
  • 1篇范晓勇
  • 1篇赖敏
  • 1篇顾勤平
  • 1篇张小涛

传媒

  • 10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CH算法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2008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ACH算法,把非线性问题转换成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并通过主元高斯消去法实现了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在射线传播路径的研究方面,给出了自己的三维模型算法,并实现了在Matlab上的路径计算。
马新欣曹海燕史滟红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射线追踪
玉树7.1级地震前后电磁辐射小波变换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电磁辐射数据的小波变换理论,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四川都江堰、剑阁、江油及郑州二砂电磁波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发现玉树地震前有异常信息存在,表现为: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低频部分出现的时间较早;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异常信息出现的频率段较高;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异常信息的频率段较低;震中距越大,异常出现的时间越晚。
张建国刘晓灿马新欣焦立果
关键词:玉树地震电磁辐射小波变换震中距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探测汶川M_S8.0地震震前电离层异常被引量:5
2013年
获取COSMIC掩星2级数据,基于球谐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模型值,为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提供背景依据.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最大电子密度,得到各主成分所占能量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震前在震中邻近区域出现电离层扰动增强现象,且随高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F2层300—450km.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月15日—29日19:00—24:00(地方时)第三主成分能量百分比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震前电离层存在异常扰动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方面的研究.
马新欣林湛陈化然金红林李大虎焦立果刘晓灿
关键词:COSMIC球谐函数电离层扰动
Demeter观测的电离层非震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法国电磁卫星Demeter装载的ICE(电场探针)及IAP(等离子体分析仪)探测数据,分析研究2006年不同季节、不同地方时顶部电离层电场及各等离子参量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电场x分量及H^+离子浓度、O^+离子浓度、He^+离子浓度、等离子体温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地方时变化,而电场y分量及z分量全球分布的季节和地方时效应不明显。可见,在分析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时,需要排除电场x分量、H^+离子浓度、O^+离子浓度、He^+离子浓度、等离子体温度这些显著的季节和地方时变化。
刘晓灿陈化然姚丽马新欣袁亚红
关键词:地震
利用GPS数据研究地震与电离层TEC异常
目前地震电离层扰动的物理解释众说纷纭,孕震过程与电离层异常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大陆GPS/(Globe Positioning System/)观测站数据,根据电离层单层模型,针对20...
马新欣
关键词:地震电离层TEC
文献传递
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电离层的误差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中性大气和电离层已经成为探索地球空间环境、科学研究以及天气预报的较为成熟的手段,如何更好地了解数据采集和计算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现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掩星探测技术的误差主要包括平台及星上测量误差和地面反演算法误差。基于EGOPS软件和自编程序,分别采用球对称电离层双查普曼(double Chapman)模型和非球对称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模型,模拟GPS电离层掩星数据,从而分析星上的各种测量和平台误差源以及基于球对称假设的算法误差的影响,通过反演的电离层F2层电子峰值密度来进行误差统计。结果表明:一方面,几项主要的测量和平台误差对掩星反演电离层的影响均较小,其中,2mm以下的接收机噪声误差可以保证反演精度基本不受影响;钟稳定度在10-13310-12量级范围内时,接收机钟误差对反演的影响较小,可以满足基本的精度需求;局部多路径效应的模拟正弦波信号通过误差幅度和周期共同影响反演误差;20 cm以下的轨道误差可以确保电离层反演的精度,电离层反演时采用定轨误差为10 cm量级的现有轨道,则反演结果基本不受影响。另一方面,电离层的电子密度球对称假设是反演的主要误差源,可引起高达30%的峰值密度相对误差,其误差分布具有地方时、地磁纬度和季节特性:在冬季,日出(地方时4.00 h-8.00 h)和日落(16.00 h-20.00 h)时段误差最大,冬半球误差大于夏半球,中纬(30°-60°)地区比低纬(0°-30°)和高纬区(60°-90°)的反演结果好。在夏季,误差的分布在地方时、纬度尺度上都与冬季情况相反。
仵梦婕郭鹏胡小工马新欣徐贤胜
关键词:无线电掩星电离层
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时频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中,四川数字强震台网共获取了133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本文选取了一些不同断层距的台站所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在数据处理中,采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有效获得了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提取了中心频率、Hilbert能量、最大振幅对应的时频等特性,并与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非线性的强震记录采用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能抑制经验模态分解(EMD)中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与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相比发现,HHT边际谱在低频处幅值高于傅里叶谱;与小波变换受到所选取的母波强烈影响不同,HHT直接从强震记录中分离出固有模态函数(IMF),更能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固有特性,Hilbert谱反映出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和频率范围内,而小波谱的能量却在频率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因此,基于EEMD的HHT在客观性和分辨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提取到更多强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特性.
李大虎赖敏何强马新欣顾勤平
关键词:希尔伯特-黄变换
基于COSMIC数据电离层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天基GPS探测可以提供分布全球、高精度、高垂直分辨率的电离层观测资料,弥补地基GPS探测受地域限制、垂直分辨率低的问题.利用COSMIC掩星2008—2011年数据,网格化统计分析了太阳活动处于不同水平下的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变化,以期为分析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空间扰动变化提供参考背景.研究表明,电子密度存在明显赤道异常和威德尔海异常现象,并发现随太阳活动性增强,在250~350km高度范围电子密度赤道异常现象扩展到中纬地区,在300~500km高度范围威德尔海异常现象不仅发生在南半球夏季,春秋季电子密度夜间值比白天也显著增强;在250~500km高度范围,电子密度存在明显的威德尔海异常现象,并随着太阳活动性增强,异常区域地理范围扩宽.
马新欣林湛陈化然金红林刘晓灿焦立果
关键词:地球物理电离层电子密度赤道异常
子午工程二期自动磁通门经纬仪
2024年
地磁台站观测有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2种,相对记录数据需经基线值改正后方可得到地磁场要素的实际值.磁通门经纬仪是获取基线值的基本设备之一,在地磁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台站采用的磁通门经纬仪需人工操作,人为因素会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在偏远地区和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实现地磁绝对观测,造成地磁绝对观测的空间覆盖空白.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内地地区首次开展自动化磁偏角和磁倾角地磁绝对观测,必将推动地磁绝对观测技术创新与发展.自动磁通门经纬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磁偏角和磁倾角自动化观测设备,采用无磁材料和压电电机,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引入多参量误差补偿算法,有效克服和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设备在河北涉县台、吉林合隆台、陕西乾陵台和北京白家疃台等台站开展了长时间的实际观测,并与台站的人工磁通门经纬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磁通门经纬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人工磁通门经纬仪水平.该设备也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前兆设备入网测试,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地磁台站地磁绝对观测要求.
王喜珍范晓勇张策滕云田马新欣陈志青
子午工程二期感应式磁力仪
2024年
地球的感应磁场是空间电流体系在地球内部感应而成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通过地球感应磁场的观测,既可以了解空间电流体系的信息,也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等信息,是研究空间天气事件和地震圈层耦合机理的重要物理参量.子午工程在我国大陆和南极地区东经120°、100°和北纬30°、40°线附近布设呈“#”字型分布的多台(套)感应式磁力仪,开展固定、长期、连续的地球感应磁场测量.子午工程一期配置有14台(套)由乌克兰生产的LEMI-30型感应式磁力仪,自2009年开始观测,至今一直正常运行,并将与子午工程二期并网融合运行.子午工程二期将布设13台(套)感应式磁力仪,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行,与子午工程一期已布设设备共形成27台(套)的感应式磁力仪观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感应式磁力仪由我国自主研制,磁芯采用高磁导率的新型合金材料,通过采用多片叠加技术,有效聚集磁场,增强感应输出信号,提高传感器对微弱信号的拾取能力.研制方出厂测试、中国计量科学院测试以及在高淳地震台较长时间的实际观测,结果表明,子午工程二期采用的感应式磁力仪的频带范围宽,可达0.001~30 Hz,灵敏度高,分辨力达10 pT,长期运行稳定好.
王喜珍冯志生居海华闫彬马新欣陈志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