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珏

作品数:32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术后
  • 7篇镇痛
  • 6篇麻醉
  • 5篇手术
  • 5篇气管
  • 3篇动脉
  • 3篇神经外科
  • 3篇神经外科术
  • 3篇神经外科术后
  • 3篇术后镇痛
  • 3篇疼痛
  • 3篇气管插管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阻塞性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术
  • 3篇外科术后
  • 3篇离体
  • 3篇氯诺昔康

机构

  • 29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2篇马珏
  • 12篇赵国栋
  • 9篇张光燕
  • 9篇崔建修
  • 6篇于冬男
  • 6篇陈怡静
  • 4篇王晟
  • 4篇马薇涛
  • 4篇农丽丹
  • 4篇张颉驰
  • 4篇邓春玉
  • 4篇王越洪
  • 4篇邝素娟
  • 3篇周国斌
  • 3篇于卫
  • 3篇季文进
  • 3篇王春晓
  • 3篇李红英
  • 3篇朱毅
  • 2篇孙强

传媒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循证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2
  • 2篇199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外科术后疼痛状况和镇痛应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情况,及氯诺昔康、曲马多用于此类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择期行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3组:氯诺昔康组(L组):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0.8mg/mL;曲马多组(T组):镇痛药物为曲马多10mg/mL,和对照组(N组):术后当病人主诉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时予口服颅痛定30mg。记录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4、16、24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16、24h及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及各组术前及术后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L组和T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组病人术后4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前、术后各时段点呼吸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病人术后各时段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6hL组、T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组(P<0.05),L组与T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48h各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镇痛组的病人在术后24h内有10例需要使用颅痛定,在术后24~48h仅1例病人需要使用颅痛定。3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病人术前术后PT、AP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额、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存在中等强度的疼痛,且大多发生在术后24h内。氯诺昔康、曲马多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疗效,术后镇痛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镇静等不良反应。
马珏赵国栋黄文起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镇痛氯诺昔康曲马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内小动脉对血栓素及内皮素的反应性降低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肺通气功能正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内小动脉对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栓素A2、内皮素等)的反应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人肺内小动脉,制备血管条,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分别比较肺通气功能正常与COPD病人肺内小动脉对60 mmol/L高钾溶液、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100 nmmol/L)、内皮素(ET-1)(30 nmol/L)诱导反应的张力变化;观察用非特异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孵育后肺内小动脉张力变化幅度的差异。结果与肺通气功能正常病人相比,COPD病人肺内小动脉对U46619(对照组:7.68±2.31 mN,COPD组:5.89±2.43 mN,P<0.05)和ET-1(对照组:5.97±2.08 mN,COPD组:3.99±2.15 mN,P<0.01)引起的张力明显下降,而两组对高钾溶液引起的张力变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5.65±1.70 mN,COPD组:5.02±1.38 mN,P>0.05);吲哚美辛孵育后,对照组肺血管张力下降(对照组:孵育前平均张力比孵育后平均下降39%,P<0.01;COPD组:孵育前平均张力比孵育后平均上升5%,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对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内皮素ET-1反应性降低。
陈怡静邓春玉邝素娟马珏赵国栋张光燕崔建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皮素吲哚美辛
胸腺切除术的麻醉探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及监测。方法 :13例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分别在气管内插管静脉麻醉并持续硬膜外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手术。结果 :13例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均清醒 ,呼吸恢复。静吸的 2例术后出现危象 ,插管 ,呼吸机支持呼吸 ,对症治疗后平稳。结论 :胸腺切除术时静脉全身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更安全、有效 ,特别是予持续硬膜外麻醉辅助的病例。
马珏
关键词:胸腺切除术静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胸腺瘤
己酮可可碱对兔单肺通气期间TNF-α、NO及SOD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对实验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麻醉后气管切开行单侧主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肺通气组n=10);实验组(单肺通气+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组n=10),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Vt=8ml/kg,f=30次/min)通气3h。分别于麻醉后及单肺通气3h后抽取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实验完成后处死白兔,取其肺叶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氧合指数提高(P<0.05);W/D降低(P<0.05);BALF中TNF-α、NO含量均下降(均P<0.05)、SOD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损伤程度较轻。结论己酮可可碱可改善单肺通气功能,减轻肺损伤程度,对兔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李真马珏李红英马薇涛赵国栋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损伤己酮可可碱
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6年
背景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_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应用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损伤及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非气管插管麻醉行VA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受到胸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目的推进对于VATS期间应用非气管插管麻醉的认识和应用。内容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VATS治疗胸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情况,总结其安全性、可行性及相对于传统方式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趋向非气管插管麻醉作为一项新技术在VATS中的应用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郝宁马珏张光燕崔建修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
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高血糖相关因素分析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乌司他丁对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开始时及手术开始时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U组)或等量生理盐水20ml(C组)。于手术切皮前(T1)、切肝前(T2)、切除病肝后20min(T3)、关闭腹腔后(T4)、术后第1天清晨(T5)和第2天清晨(T6)监测血糖。对年龄、手术切皮前空腹血糖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是否进行术后镇痛、有无糖尿病病史与L时空腹血糖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C组血糖在T1时最低,T2时逐步上升,T3~T5时达到高峰,T6时下降。U组血糖在T1时最低,T4时达高峰,T6时下降。T2~T6时C组血糖明显高于U组(P〈O.01)。T5时C组空腹血糖与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范围、术前糖尿病史存在独立的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R^2为0.827(P〈0.05)。结论肝切除术围术期高血糖的发生与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范围、术前糖尿病史相关,乌司他丁对于这种高血糖反应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赵国栋朱毅马珏于冬男
关键词:围术期血糖乌司他丁肝切除术
异丙酚复合阿托品在门诊肠镜检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了解异丙酚复合阿托品静脉麻醉对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肠镜检查的病人 40例 ,随机分A ,B两组 (各 2 0例 ) ,A组为异丙酚组 ,B组为异丙酚加阿托品组 ;A组静注异丙酚 ,B组静注异丙酚和阿托品复合液 ,之后再分次追加异丙酚至手术结束。结果 :( 1)A组术中心率下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B组心率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 2 )A、B两组收缩压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1) ,两组舒张压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 3)两组异丙酚用量比较 ,B组用药量明显少于A组(P <0 0 5 )。 ( 4 )全部患者术毕对术中疼痛无记忆。结论 :异丙酚复合阿托品用于门诊肠镜检查 ,能减少异丙酚用药 ,加强镇痛效果 ,减轻异丙酚对心血管的副作用 ,提高了门诊小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陆爱武马珏赵国栋
关键词:阿托品肠镜检查手术麻醉门诊异丙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方式和次数。方法 收集2014年到2019年期间于我院行全麻手术且已行头颈部螺旋CT扫描的正常气道及OSAHS气道患者各30例,使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三维重建及气道分析,对患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同时,记录患者麻醉气管插管的方式和次数。结果 OSAHS患者气道的气道体积、气道的矢状向、水平向和冠状向最小横截面积均较正常患者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的下颌距离较正常患者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角度与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麻醉插管的方式和次数与正常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气道和下颌骨的解剖学特点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全麻前气道评估和气管插管提供参考依据。
纪雪霞邱倩琪周国斌马珏季文进王志鹏王晟
关键词:下颌骨气道气管插管
丙泊酚联合吲哚美辛对离体人肺内小动脉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吲哚美辛联合使用对离体人肺内小动脉血管张力影响。方法选取因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为实验标本,体式显微镜下分离人肺内小动脉将其分两组,丙泊酚组和丙泊酚联合吲哚美辛组,组内分为去内皮组和内皮完整组。使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丙泊酚组给予U46619使血管产生持续性收缩,张力平稳后,采用累计加药法加入丙泊酚(10~300μmol/L);丙泊酚联合吲哚美辛组用吲哚美辛(100μmol/L)预孵育30 min后,给予U46619使血管产生持续性收缩,张力平稳后,采用累计加药法加入丙泊酚(10~300μmol/L),分别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预收缩的人肺内小动脉张力的影响。结果丙泊酚组丙泊酚对U46619预收缩人离体肺内小动脉产生低浓度(10~100μmol/L)收缩高浓度(100~300μmol/L)舒张双相作用,且去内皮组在低浓度产生收缩幅度(Emax=31.19±5.10%)高于内皮完整组(Emax=30.44±2.92%),P<0.05。丙泊酚联合吲哚美辛组吲哚美辛可阻断丙泊酚引起的收缩反应,引起舒张反应最大舒张率内皮完整组(Emax=98.72±0.34%)高于去内皮组(Emax=94.56±0.53%),P<0.05。结论丙泊酚对经U46619收缩的人肺内小动脉呈低浓度收缩高浓度舒张双相作用,与吲哚美辛联合应用可以阻断其引起的肺血管收缩。收缩作用可能与丙泊酚增强肺动脉平滑肌环氧合酶活性,使环氧合酶源性收缩因子生成增多有关。舒张作用部分由内皮细胞参与。
郝宁邓春玉邝素娟马珏张光燕崔建修
关键词:丙泊酚吲哚美辛环氧合酶
帕瑞昔布不同给药方式对开腹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不同给药方式在开腹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腹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S组)、多次给药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S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12h、24h静注生理盐水10ml;M组在相应时间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术后所有患者接受PCA治疗。观察术后6h、12h、24h、48h的VAS评分,0~12h、12~24h、24~48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Ramsay评分、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消耗量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M组早于S组和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多次给药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明确,芬太尼消耗量降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张颉驰马珏李红英
关键词:开腹手术镇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