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磊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儿童
  • 7篇细胞
  • 6篇母细胞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4篇急性
  • 3篇神经母细胞
  • 3篇神经母细胞瘤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细胞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淋巴母细胞
  • 3篇淋巴母细胞淋...
  • 3篇母细胞瘤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儿童患者
  • 3篇高危
  • 3篇T淋巴母细胞...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马磊
  • 10篇黎阳
  • 9篇熊稀霖
  • 6篇方建培
  • 6篇薛红漫
  • 6篇郭海霞
  • 5篇陈纯
  • 5篇黄绍良
  • 5篇黄科
  • 4篇沈溪明
  • 4篇徐宏贵
  • 4篇王林
  • 3篇刘玲
  • 3篇周敦华
  • 3篇亓凯
  • 1篇林素暇
  • 1篇魏菁
  • 1篇刘玲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母细胞瘤中Trk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分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病理标本中不同Trk基因的分布差异,了解三种不同Trk基因在不同分期的NB中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2005~2...
熊稀霖黎阳马磊刘玲王林沈溪明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浸润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骨浸润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及提示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
熊稀霖黎阳马磊方建培薛红漫郭海霞黄科
神经母细胞瘤中Trk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熊稀霖黎阳马磊刘玲王林沈溪明
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分析1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该例儿童BPDCN病例进行了确诊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患儿皮肤肿物活检后行肿瘤细胞悬液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细胞表达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标记CD123,同时表达CD4、CD56,不表达其它髓系、T细胞、B细胞特异性标记;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皮肤肿物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本例患者确诊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结论: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非常罕见,诊断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该病病程呈侵袭性,预后差且发病机制在目前尚未明确,无标准治疗方案。
马磊黎阳刘玲郭海霞薛红漫林素暇徐宏贵黄绍良陈纯方建培
关键词:CD4+青少年
30例儿童中高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中高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本院淋巴母细胞淋巴瘤-08方案、GZ2002ALL方案和GD200gALL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至2012年,在本...
黎阳郭海霞薛红漫徐宏贵亓凯方建培马磊黄科黄绍良周敦华陈纯熊稀霖
关键词:白血病化学治疗预后因素儿童患者
文献传递
神经母细胞瘤中Trk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分期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中Trk基因家族的表达分布,了解Trk家族表型在不同分期的NB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2012年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肿瘤科确诊的12例NB患儿病理...
熊稀霖黎阳马磊刘玲王林沈溪明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患者病理诊断
30例儿童中高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临床分析
<正>目的研究儿童中高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我院淋巴母细胞淋巴瘤-08方案、GZ2002 ALL方案和GD2008 ALL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至2012年,在我院儿科...
黎阳亓凯方建培马磊黄科黄绍良周敦华陈纯熊稀霖郭海霞薛红漫徐洪贵
关键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儿童患者化学疗法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儿童肿瘤及急性白血病中ICAM-1(CD54)的表达及在CIK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在初诊儿童肿瘤及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阳性表达率,以了解其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儿童实体瘤的病理组织切片ICAM-1的阳性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上ICAM-1的阳性率。儿童实体瘤包括淋巴瘤10例,肝母细胞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6例,横纹肌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6例,纤维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肾母细胞瘤11例,骨肉瘤1例;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0例(M1 6例、M2 7例、M3 7例、M4 15例、M5 5例)。结果表明,儿童肿瘤组中3例肝母细胞瘤ICAM-1全部阳性,而在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尤文氏肉瘤阳性率不高,纤维肉瘤、肾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中未见ICAM-1表达。急性白血病组中ALL的ICAM-1阳性率为55%,ANLL的M1、M2、M3型ICAM-1的阳性率为65%,M4、M5型为50%。结论:ICAM-1在儿童肿瘤、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呈一定变异性,其在肝母细胞瘤及ANLL(M1、M2和M3)上阳性率高,而在纤维肉瘤、肾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等中不表达。
熊稀霖黎阳王林魏菁马磊沈溪明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儿童肿瘤急性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浸润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浸润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区住院的18例急性白血病伴骨浸润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骨浸润病例占同期住院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的8.8%;发生骨浸润的18例患儿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免疫学分型均为L2型,其中高危患儿5例,占41.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免疫学分型3例M5、2例M2、1例M6。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面色苍白、出血为主的白血病症状,仅半数出现骨浸润局部阳性体征。骨浸润部位最多出现在脊髓椎体,以胸椎、腰椎为多,其次为颅骨。所有病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但脑脊液中均未见。血生化检查显示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多明显升高。9例ALL伴骨浸润患儿检测融合基因,TEL/AML t(12;21)阳性2例(22.2%),其余7例阴性;2例骨浸润ANLL患儿均为AML1/ETO(8;21)融合基因阳性。所有患儿分别按照不同分型及分级进行化疗,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再次复查,影像学检查骨浸润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最终达完全缓解(CR)14例,未缓解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急性白血病骨浸润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能早期诊断,经化疗后骨浸润基本可好转。治疗原发病是关键,预后与无骨浸润的白血病患儿无明显差异。
熊稀霖黎阳马磊方建培郭海霞黄科薛红漫黄绍良陈纯徐宏贵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童
儿童中高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儿童中高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2012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首诊的30例中高危T-LBL/ALL患儿进行分层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30例T-LBL/ALL患儿中T-LBL 5例,T-ALL 25例,男22例,女8例,男女比例2.75∶1;中位发病年龄9岁;危险度分级有中危(IR)组12例,高危(HR)组18例,中位随访时间36.4个月(3-108个月);诱导化疗第33天获得完全缓解28例,复发7例,死亡9例(IR组死亡1例,HR组死亡8例)。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46.7%及42.1%。结论本研究化疗方案治疗儿童中高危T-LBL/ALL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需要对患儿进行精确的评估,发现预后不良的因素,给予个体化的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亓凯黎阳方建培马磊黄科郭海霞黄绍良周敦华陈纯熊稀霖徐宏贵薛红漫
关键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儿童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