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巨宝

作品数:15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烟气
  • 5篇捕集
  • 4篇活性炭
  • 3篇二氧化碳
  • 3篇CO2
  • 2篇烟气净化
  • 2篇烟气净化处理
  • 2篇烟气脱硫
  • 2篇气脱
  • 2篇气液逆流
  • 2篇燃煤
  • 2篇燃烧
  • 2篇燃烧特性
  • 2篇中试
  • 2篇中试装置
  • 2篇脱硫
  • 2篇吸收法
  • 2篇吸收剂
  • 2篇煤粉
  • 2篇净化处理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5篇高巨宝
  • 7篇赵博
  • 7篇陈昌和
  • 7篇樊越胜
  • 7篇王淑娟
  • 5篇曹子栋
  • 4篇邹峥
  • 4篇刘今朝
  • 4篇周姗
  • 3篇徐志成
  • 2篇徐迎超
  • 2篇蒋孝科
  • 2篇齐国杰
  • 1篇郭丽霞
  • 1篇徐旭常
  • 1篇禚玉群
  • 1篇李明磊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工业锅炉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中国电力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节能
  • 1篇锅炉技术
  • 1篇电力建设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06
  • 3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两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两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本发明的装置比传统捕集装置多了一个分离器,分离器内装有的吸收剂溶液将分为两个二氧化碳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液相,通过静置,旋转离心分离或者过滤实现上下层液体的分离...
王淑娟徐志成刘今朝高巨宝周姗赵博陈昌和
胺法捕集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试验与模拟被引量:1
2011年
介绍了CO_2循环吸收解吸实验台。采用新型混合有机胺CO_2吸收剂,在该实验台上进行了长期稳定运行试验,并应用AMSIM软件进行了系统模拟。结果表明,该实验台可以达到12 h以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现了模拟烟气和吸收剂的稳定循环。由于试验过程中不添加新的吸收剂和水,随着吸收剂循环时间的增加,CO_2脱除效率缓慢下降,但500 h后仍可达83%。试验运行结果和模拟结果达到了较好的吻合。
高巨宝王淑娟赵博李明磊周姗徐志成陈昌和
关键词:有机胺CO2捕集中试装置
热电厂切除高压加热器运行的热经济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以cc250-16.67╱1.609╱0.785型机组为例,运用热量法和焓降法,对抽汽凝汽式机组在尖峰电负荷下切除高压加热器运行的绝对内效率和热经济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切除高压加热器后机组绝对内效率可以提高。对于回水入冷凝器的抽汽凝汽式机组,保持新蒸汽耗量不变,在尖峰电负荷下切除高压加热器运行,其绝对内效率与对外供汽量有关。当机组对外供汽量超过某一值时,切除高压加热器获得额外电功率的同时还可提高机组绝对内效率。通过计算其煤耗量,表明切除高压加热器后热经济性始终是降低的,与对外供汽量无关。
高巨宝樊越胜曹子栋
关键词:高压加热器热经济性
富氧气氛中煤粉燃烧特性改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409C型热天平研究了神木原煤在不同氧的体积分数下的燃烧行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氧的体积分数的增大,煤样的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均呈下降趋势,着火时间提前,燃烧时间缩短,煤粉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当氧的体积分数小于40%左右时,煤粉燃烧特性的改变较大,当氧的体积分数大于40%时,改善趋势变缓.因此,采用膜法富氧燃烧或助燃时,宜采用的氧的体积分数范围为30%~40%.
樊越胜邹峥高巨宝曹子栋
关键词:煤粉富氧燃烧特性
氨水溶液同时吸收烟气中SO_2和CO_2的实验及模拟被引量:4
2016年
燃煤电厂排放大量SO_2和CO_2等气态污染物,相应的减排技术研究十分必要。利用湿壁塔实验台对氨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2%~7%)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Aspen Plus速率模型分析了填料塔的吸收性能,对氨水溶液同时吸收SO_2和CO_2吸收系统的设计做了必要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5%~20%)的增加,SO_2选择性吸收因子有所降低,SO_2的传质系数变化较小且均高于CO_2的传质速率一个数量级;SO_2质量浓度(0~11 428mg/m3)和反应温度(20~80℃)的增加,对CO_2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氨水溶液趋向于选择性吸收SO_2。氨水溶液中SO_2负载量(SO_2在氨水溶液中相对NH3的摩尔浓度)在0.1~0.4之间增加时,CO_2的传质系数大幅降低。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对CO_2及SO_2的吸收传质均有利,选择性吸收因子降低,且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符合良好。采用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填料吸收塔,结合控制氨挥发的氨洗塔及用于SO_2负载控制的离子交换装置的吸收系统,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脱除。
齐国杰王淑娟高巨宝刘今朝赵博禚玉群陈昌和
关键词:脱碳氨水CO2SO2
活性炭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的现状被引量:21
2006年
活性炭烟气脱硫脱氮技术无二次污染,脱硫吸附剂可循环使用,脱硫脱氮效率高,是未来脱硫脱氮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活性炭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还没有达到工业实际应用水平,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开发新型活性炭(增加强度和吸附容量)、降低活性炭再生的能耗、改善脱附方式和有效提高脱附效率是活性炭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高巨宝樊越胜邹峥郭丽霞
关键词:活性炭脱硫脱氮
降低活性炭脱硫塔阻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针对实际运行中的活性炭脱硫塔阻力大、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采用不同结构的支承装置,模拟实际运行工况,对其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板支承装置上加装“T”型和倒“L”型导气管,使液相速度场与气相速度场达到了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了床层阻力,提高了脱硫塔脱硫效率。
高巨宝樊越胜蒋孝科徐迎超
关键词:压降支承装置气液逆流场协同
SO_2对碳捕集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新型混合有机胺CO2吸收剂,在捕集CO2中试实验台上进行长期稳定运行实验,研究SO2对碳捕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胺吸收剂的氧化和热降解导致CO2脱除效率随着循环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其中SO2是主要影响因素。在O2存在的条件下,SO2浓度越高,CO2脱除效率下降越快。随着SO2不断地被胺吸收剂吸收,一方面促进了热稳定性盐的生成,另一方面使吸收剂溶液的pH值逐步降低,最终使得CO2脱除效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SO42-和SO32-占据了胺吸收剂的反应位,使其与CO2的吸收反应形成竞争关系,致使CO2负载量逐步降低,以至于影响到吸收解吸过程的稳定性。采用有效的方法适时的清除SO2导致的热稳定性盐,有利于碳捕集系统吸收解吸性能的提高。
高巨宝王淑娟周姗赵博陈昌和徐旭常
关键词: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水煤浆颗粒物温度
燃煤电站胺法碳捕集吸收塔的腐蚀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腐蚀一直困扰着脱碳装置的正常操作和经济运行。为了解胺法CO2捕集系统的腐蚀特性并改善腐蚀问题,该文采用新型混合有机胺CO2吸收剂,在捕集CO2中试实验台上进行了连续运行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吸收塔典型位置的碳钢腐蚀片进行了形貌特征、腐蚀产物成分以及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处典型位置的腐蚀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模拟烟气入口、吸收剂出口、模拟烟气出口、吸收剂入口;模拟烟气入口的腐蚀产物为FeO(OH),可能是由Fe(OH)2转化而来,其余3处没有检测到典型的CO2腐蚀产物;气态CO2对吸收塔的腐蚀作用最大。
高巨宝王淑娟赵博陈昌和
关键词:CO2捕集中试装置
煤粉在富氧条件下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5
2005年
燃烧煤粉的锅炉在其点火和低负荷稳定运行时,需消耗大量的燃料油,因此有必要寻找更经济实用的解决办法。研究煤粉在富氧条件下的燃烧特性,不论对煤粉局部富氧的助燃还是煤粉的富氧点火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409C型热天平研究了神木煤和蒲白煤3个不同粒度下的煤样在不同体积氧浓度下(20%、30%、40%、60%、100%)的燃烧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的增大,煤样燃烧分布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煤样的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均呈下降趋势,着火时间提前且燃烧时间缩短,煤粉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有较大提高,并且,随煤粉粒径的增大,综合燃烧特性的改善更加明显。
樊越胜邹峥高巨宝曹子栋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煤粉燃烧特性粒径氧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