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欣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消化道
  • 6篇化道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内分泌
  • 4篇内分泌细胞
  • 4篇分泌
  • 4篇分泌细胞
  • 3篇嗜银
  • 3篇嗜银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中国林蛙
  • 2篇色胺
  • 2篇羟色胺
  • 2篇消化道内分泌...
  • 2篇林蛙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机构

  • 7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高欣
  • 7篇李淑兰
  • 4篇赵文阁
  • 1篇张彦华
  • 1篇孙玉刚
  • 1篇王淼
  • 1篇刘超
  • 1篇刘鹏
  • 1篇陈辉
  • 1篇韩凌霞
  • 1篇曲连东
  • 1篇于海波
  • 1篇夏玉国
  • 1篇冷超
  • 1篇刘志涛
  • 1篇甄靓靓
  • 1篇于永忠

传媒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棕黑锦蛇(E.schrenchi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3
2005年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棕黑锦蛇消化道的嗜银细胞.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分布曲线大体呈倒“V”字型,其中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幽门分布密度最高,以后各部分布密度依次降低.嗜银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位于固有膜内和上皮细胞基部.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其中锥体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腔或固有膜,梭形嗜银细胞两端都有突起,分别伸向肠腔和固有膜.通过形态学观察认为嗜银细胞兼有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三种作用途径.
张彦华高欣李淑兰
关键词:嗜银细胞形态学观察棕黑锦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分布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应用 Grimelius 法观察了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各部密度分布大体呈一系列高低变动的“M”形曲线,有两个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体和回肠,其中胃体分布密度最高;而在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分布密度较低,其中食管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呈锥体形和梭形,多位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之间或上皮细胞基部,还有的位于固有层中.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高欣李淑兰
关键词: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
丽斑麻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研究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胰多肽(PP)和P物质(SP)6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都有分布,在空肠的分布密度最高。SS细胞在食管和直肠未检测到,胃体部分布密度最高。Gas细胞和PP细胞仅分布于胃幽门和小肠,其分布密度高峰均在十二指肠。Glu细胞分布于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并且幽门处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部位。在整个消化道中未检测到SP细胞。结论5种可检测到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其分布型的特点可能与动物的食性及生活环境有关。
李淑兰高欣王淼赵文阁陈辉
关键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丽斑麻蜥
胎生蜥蜴消化道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胎生蜥蜴消化道内生长抑素的分泌对动物整体营养及代谢水平的影响,应用免疫酶标技术(ABC)法和胃肠激素抗血清,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生长抑素(SS)细胞分布广泛,除食管和直肠未检测到,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胃体和幽门分布密度最高,回肠最少。总体来说,在胎生蜥消化道中SS细胞的分布密度胃部较高而小肠部较低。SS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还有梭形和椭圆形,它们分布于消化道粘膜、消化上皮细胞基部和腺泡上皮之间。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结构形态,可以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的内分泌细胞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2种功能。胎生蜥蜴消化道SS细胞的分布型与其他内分泌细胞抑制协调相关与其取食方式、食物成分及生活环境相关。
刘志涛李淑兰高欣刘鹏赵文阁夏玉国
关键词:胎生蜥蜴生长抑素消化道免疫组织化学
BWEL无特定病原体鸡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被引量:6
2008年
李淑兰韩凌霞高欣于海波甄靓靓曲连东
关键词:无特定病原体嗜银细胞消化道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脊椎动物
白条草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被引量:20
2008年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 method),对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5-羟色胺细胞较其他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更为广泛,整个消化道中(即从食管到直肠)均有分布,其分布密度高峰位于幽门。食管、回肠和直肠未检测到生长抑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在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总体来说生长抑素细胞的分布在胃部较高而在小肠部较低。胃泌素细胞和胰多肽细胞分布在小肠,均在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最高。胰高血糖素细胞在胃幽门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空肠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P-物质细胞仅分布于幽门部。6种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它们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上皮细胞基部。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分布与其食性、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有关,它们的形态与其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李淑兰于永忠高欣刘超赵文阁孙玉刚
关键词:白条草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中国林蛙消化道4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P物质(SP)4种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5-HT细胞在中国林蛙消化道内均有分布,其中以胃贲门部分布密度为最高,胃体次之,空肠为最低;SS细胞从食管到回肠可见其分布,直肠部未见,其中胃体分布密度为最高,回肠部最低;GAS细胞只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两个部位检测到;而SP细胞在整个消化道内未见其分布。结论:中国林蛙消化道这4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与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不同,而且在两栖类各品种间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差异性。
李淑兰赵文阁冷超高欣
关键词:内分泌细胞胃泌素中国林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