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阅春

作品数:74 被引量:806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9篇冠状
  • 48篇动脉
  • 48篇冠状动脉
  • 31篇心病
  • 31篇冠心病
  • 27篇介入
  • 19篇冠状动脉介入
  • 17篇病患
  • 16篇经皮冠状动脉...
  • 16篇冠心病患者
  • 15篇血管
  • 15篇预后
  • 14篇动脉疾病
  • 14篇心肌
  • 14篇介入治疗
  • 14篇冠状动脉疾病
  • 13篇SYNTAX...
  • 12篇动脉介入治疗
  • 12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心肌病

机构

  • 74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心肺血...
  • 3篇石嘴山市第二...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惠民县人民医...
  • 1篇澳大利亚墨尔...

作者

  • 74篇高阅春
  • 63篇陈方
  • 46篇何继强
  • 40篇张晓玲
  • 24篇玉献鹏
  • 23篇罗亚玮
  • 23篇张维东
  • 23篇李宇
  • 22篇吴长燕
  • 17篇李全
  • 16篇姜腾勇
  • 15篇张宇晨
  • 14篇任学军
  • 12篇赵华
  • 12篇李峥
  • 8篇韩智红
  • 7篇李海宴
  • 5篇潘昱
  • 5篇吕树铮
  • 5篇汪烨

传媒

  • 14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第八届北京五...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8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隔心肌消融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疗效的对比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间隔心肌消融术(简称介入治疗)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血液动力学、心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并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人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02年9月至2014年9月住院和门诊接受诊断、评价和治疗的HOCM患者350例,平均年龄(51.3±13.5)岁,单纯药物治疗组166例、介入治疗组184例,随访4年(1~14年),随访率为99.4%(348/350)。收集人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主要观察入选患者的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包括介入围手术期、心力衰竭和猝死),另外评价介入治疗相关的起搏器依赖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等。采用Cox回归分析临床事件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间全因生存率,组间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单纯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的患者年均死亡率分别为2.4%和0.6%(P〈0.01),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61%(6/166)和0.54%(1/184)(P=0.03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全因死亡最主要的独立预测因素(HR=1.259,95%CI1.101~1.438,P=0.001)。另外,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亦有所改善[从(4.23±1.05)m/s降至(1.83±0.79)m/s,P〈0.01],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2.97±0.29降至1.74±0.53(P〈0.01)。结论介入治疗可改善HOCM患者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全因生存优势,且不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赵华何继强姜蓓高阅春李全吴长燕姜腾勇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导管消融术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9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75%而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生化指标,比较桡动脉、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76.1%,39.6%。术后B型钠尿肽、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较术前改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桡动脉、股动脉入径组钙化病变、分叉病变比例分别为51.7%/60.3%,52.6%/52.6%,桡动脉入径组外周血管损伤较股动脉入径组低(6.89%∶23.7%)(P<0.01),手术时间、术后观察时间较股动脉入径组短(P<0.05或<0.01)。结论:高龄患者选择桡动脉介入术可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
吴长燕陈方张维东李海宴张晓玲高阅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
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LM)病变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行PCI的ULM病变冠心病患者211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11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1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HDL-C、血肌酐均明显升高(P<0.05,P<0.01);男性比例、高脂血症、TC、TG、LDL-C、肾小球滤过率、吸烟明显降低(P<0.05,P<0.01);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高(P<0.05),病变支数多(P<0.05),慢性闭塞病变比例高(P<0.05);老年组随访期间死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老年ULM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介入手术应谨慎;术后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张晓玲陈方玉献鹏高阅春张宇晨罗亚玮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冠状血管造影术药物洗脱支架吸烟
嗜酸性细胞增多、右心室巨大性占位
2007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童,13岁,既往常出现皮肤搔痒等过敏症状,近2年因间断出现咳嗽喘憋症状而诊断过敏性哮喘。过敏源检查提示动物毛发过敏。2个月来因晨起干咳,并出现活动后紫绀、喜蹲踞,耐力下降而就诊。
李宇吴学思姜腾勇高阅春陈东商建峰
关键词:嗜酸性细胞增多右心室占位过敏症状皮肤搔痒喘憋症状
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06年
陈方高阅春何继强李峥吴常燕张晓玲李宇赵华汪烨韩智红张维东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患者雷帕霉素疗效比较
冠状动脉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我院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1304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1±10)岁、7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且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仅1例患者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无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例且病变较复杂,包括闭塞、分叉、开口和弥漫长病变;支架释放压力平均(1175.37±167.19)kPa(11.60±1.65 atm),全部患者未用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平均时间为(157.5±41.7)d,1例在停用氯吡格雷第7天、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期间、5例停用氯吡格雷6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术后(450.3±344.7)d,5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5例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随访无症状,1例药物治疗。结论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支架低压释放,置入后未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何继强陈方张晓玲高阅春李峥李宇张维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西罗莫司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的中高危NST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0例,年龄18~75岁。术前组(38例):患者在造影前(12±2)h开始首先给予10μg/kg负荷量的替罗非班,3 min内推注完毕,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至PCI完成后24 h;术中组(42例):在指引导管到位后给予10μg/kg的负荷剂量,3 min内推注完毕,然后改为0.15μg/kg/min静滴至PCI完成后24 h。比较两组院内、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与本组术前比较,术前组在PCI术后CK-MB、hsCRP和s CDL40降低,为(22.91±11.76)U/L vs.(14.69±15.72)U/L、(16.50±7.76)mg/L vs.(10.91±13.16)mg/L、(18.92±8.90)μg/L vs.(12.65±1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中组比较,术前组在PCI术后s CDL40降低[(14.23±8.91)μg/L vs.(12.65±1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60)。结论 早期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抑制炎症反应,明显减少心肌的急性损害。
罗亚玮陈方张维东高阅春张晓玲张宇晨潘昱何继强
关键词:替罗非班心肌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原因及进行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再发缺血症状的 CABG 术后老年患者78例.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并同时对53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78例均进行冠脉和桥血管造影,其中8例桥血管通畅,原冠脉病变无或有轻微发展;17例桥血管严重狭窄或全部闭塞,同时,原冠脉3支弥漫严重病变;53例原冠脉血管病变有明显进展或桥血管出现严重病变或闭塞。78例共移植桥血管226支(其中大隐静脉桥血管153支,乳内动脉桥6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血管1 53支中,110支发生病变(71.9%,其中长段弥漫性病变或完全闭塞77支,吻合口狭窄14支,体部狭窄1 9支)。乳内动脉桥共69支,27支发生病变,占39.1%(其中全程弥漫性病变和完全闭塞12支,吻合口狭窄15支)。桡动脉桥共4支,通畅3支,吻合口狭窄1支。226支桥血管发生病变共有138支(包括大隐静脉桥血管110支,乳内动脉桥27支,桡动脉桥1支),桥血管吻合口狭窄30支,体部病变19支,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89支。在吻合口狭窄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发生21支(70.0%),术后3~12个月发生9支(30.0%),术后1年以上无吻合口狭窄。在体部病变的桥血管中术后0~3个月未发生病变,术后3~12个月发生10支(52.6%),术后1年以上发生9支(47.7%)。桥血管弥漫病变或完全闭塞术后0~3个月发生28支(31.5%),术后3~12个月发生14支(15.7%),术后1年以上发生47支(52.8%)。53例患者进行原发血管和(或)桥血管介入治疗,50例介入治疗成功(94.3%)。所有病变介入治疗后均即刻获得良好结果,30d随访,未出现严重心脏事件。结论 CABG 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介入治疗可作为 CABG 术后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张晓玲陈方高阅春吴长燕李峥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体外循环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不同介入性血运重建方式的远期随访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罗亚玮陈方张维东高阅春张晓玲李峥何继强李宇韩智红赵华汪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运重建血管成形术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10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n=50)和T2DM无高血压组(n=52)。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检测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的血糖(2h BG)、胰岛素(2h INS)水平及空腹和OGTT 2 h后网膜素、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血脂、FBG、FINS、2h BG、2h 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OGTT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OGTT后2 h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低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内脂素水平高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正相关(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宇晨赵华张晓林高阅春吴长燕何继强陈方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脂联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